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41.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我们医院2000~2009年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非手术组,共15例;B组为手术治疗组,共28例。A组又分为A1组:颈椎管内无压迫、椎管矢状径正常者,6例;A2组:颈椎管内存在致压,矢状径15mm者,9例。B组分为B1组:颈椎管内无压迫、椎管矢状径≥15mm者,共7例;B2组:颈椎管内存在致压,矢状径小于正常范围者,共21例。比较、A1与B1组、B1与B2组、A2与B2组之间在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各组在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B组(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非手术组)(P0.05)。但A1与B1组、B1与B2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根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42.
曾腾辉  杨欣建  顾洪生  陈扬  余铮 《医学综述》2014,(14):2642-2644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B组采用MIS-TLI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部位切口长度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显著小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显著显著少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优于传统开放TLIF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腰椎内镜髓核摘除术产生脑积液漏的合理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7年12月同行腰椎内镜髓核摘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积液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477例手术患者中30例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29%.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规范术中操作,强化术后监测是降低腰椎内镜髓核摘除术脑积液漏产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4.
45.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993年9月~1996年1月间采用侧前方减压,Kaneda内固定本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21例,除2例A级无变化外,余病例均有1~3级的改善。认为前路手术在直视下清除致压物,减压彻底,不破坏后柱的完整性。对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不全截瘫,采用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亦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探讨CSLP颈前路钛钢板联合SYNCage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此项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病变节段共70个,病变范围从C3~C7,C3—C4 15个,C4-C5 17个,C5-C6 18个,C6-C7 20个。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9分,随访时15.7分,结果 优41例,良7例,可4例,差0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优良率100%。结论 CSLP上颈前路钛钢板联合SYNCage手术有固定简单可靠、棺骨融合率高、可以早期活动、损伤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7.
自1993年12月至1998年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病人48例,其中29例进行了侧前路椎管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就手术操作中的失误和并发症进行总结。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29例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18至49岁,平均32.2岁。高处跌落伤17例,车祸伤12例。脊柱骨折脱位分类按Denis标准[1]:爆裂型骨折25例,骨折脱位4例。损伤部位:T125例,L115例,L26例,L33例。截瘫Frankel分级[2]:A级5例,B级16例,C级6例,…  相似文献   
48.
背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后局部微环境病理生理机制极其复杂,尤其急性期炎性反应及继发胶质瘢痕形成对有效轴突再生、局部神经细胞再生排列及局部干细胞增殖迁徙影响极大,成为早期阻碍神经修复的根本原因,故如何有效拮抗损伤区急性期炎性损伤因素,优化神经再生微环境是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策略之一。目的:应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设计构建并筛选最佳白细胞介素6受体α表达抑制shRNA腺病毒表达载体。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材料: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鼠龄8~10周。兔抗鼠GFAP一抗购自Santa Cruz公司,siR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Genesil(携带绿色荧光表达系统)购自武汉晶赛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11在武汉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免疫教研室开放实验室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针对白细胞介素6受体α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三对9bp茎环结构19bp干扰序列特异性shRNA模板,体外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2h局部注射编码shRNA重组腺病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RNA干扰后损伤脊髓局部白细胞介素6R表达抑制效果,筛选最佳抑制白细胞介素6R表达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主要观察指标:RNA干扰后损伤脊髓局部IL-6R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效果。结果:序列测定证实白细胞介素6R-shRNA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技术筛选出最佳白细胞介素6R-shRNA效应腺病毒表达载体,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白细胞介素6R基因表达效率分别为49%和56%。结论:构建并筛选成功的白细胞介素6R-shRNA效应腺病毒表达载体,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能高效抑制白细胞介素6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9.
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采用6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于伤后1-5d内治疗不同类型的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34例,并进行术前术后临床比较。结果:34例固定效果均良好,按ASIA评分标准,术后脊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有效的减压、准确稳固的内固定能使颈椎、颈髓损伤病人主动、有效地恢复功能,内固定方式应根据骨折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选择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路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6例腰椎滑脱症。经前路手术34例,后路62例。均进行功能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经5~8年随访(平均6.5年),前路组:优27例(79.4%),良5例(14.7%),可2例(5.9%)。后路组:优49例(79.0%),良9例(14.5%),可4例(6.4%)。结论两组均获得有效治疗,但在融合质量方面,前路优于后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