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内的疼痛,以中青年男性为多见,该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近年来我们应用针灸、中药、推拿综合治疗54例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并设西医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引起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急性CO中毒5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引起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引起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后未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中毒后昏迷时间长、头颅CT或MRI检查有器质性改变、脑电图严重异常等;而早期充分脱水降颅压及早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则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及时发现CO中毒患者,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密切观察头颅CT或MRI及脑电图的改变,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可显著降低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于2005-06/2007-09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拟建立一种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所用无血清培养基血清替代物是将纯化人转铁蛋白直接溶于DMEM培养基中,再将去毒后的BSA、超声波粉碎后的胆固醇、胰岛素及过氧化氢酶直接加入DMEM培养基中稀释至所需浓度。体外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以1×109 L-1接种,加入含氢化可的松、纤维连接蛋白的无血清培养基,7 d后消化传代。取传至2,5,8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达60%~70%融合时以含β-巯基乙醇、丁化羟基苯甲醚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在无血清条件下能培养扩增出大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融合后可继续传代扩增;不表达CD34、CD13和CD45,强表达CD166、CD29、CD105,较强表达CD54,80%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能形成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提示在自行研制的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可成功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4.
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各126例急性脑血管病例分别应用泮托拉唑和雷尼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泮托拉唑组中有5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3.97%。雷尼替丁组中有23例合并有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1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比雷尼替丁更能有效地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美金刚,起始剂量为5 mg/d,前3周以每周5 mg递增,从第4周开始,剂量维持在20 mg/d;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0.8 g,3次/d口服。疗程均为半年。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给予简易智能痴呆量表MMSE、ADL行为量表评分,观察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美金刚对VD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中风宁1号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解放军第94医院(南昌330002)余小骊,龚琼模,徐伊亭,马顺甫,李红宁,张忠,傅求真,甘淳1988~1990年期间,我们遵益气活血之原则,将自拟验方中风宁1号方加工制成静脉注射液,治疗急性期缺血性...  相似文献   
37.
目前一氧化碳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迟发性脑病一旦发生则预后极差 ,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因此 ,对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防及预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我们采用地塞米松对 1 92例急性CO中毒患者进行了治疗 ,发现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得到了脑电地形图及头颅CT的证实。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 1 998~ 2 0 0 2年期间收治的患者。按入院次序编号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 92例 ,采用地塞米松 1 0mg ,静脉滴注 ,1次 /d ,连续 5d ,并结合高压氧治疗 2 0~ 30d ;对照组 …  相似文献   
38.
亚低温治疗24例脑干出血并高热的疗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急性期脑干出血患者常并发有高热(39℃以上),使用解热及抗生素疗效均欠佳,患者病情多危重,死亡率高。我们对24例脑干出血并高热患者采用亚低温(30~35℃)治疗,并与20例脑干出血患者非亚低温治疗作对照,结果发现亚低温治疗组疗效显著,现将所得资料及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9.5岁(26~65岁之间),起病多在30天以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方法将6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两组:迟发性脑病组(A组)29例和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组(B组)33例。采用检测NO的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来反映A、B两组患者连续血浆的NO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中毒后第1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A、B组第5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第10天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B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病人血浆NO变化有助于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97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分型及胃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汤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为探索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分泌功能的关系,我们对1985年和1986年所收治的97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演疡进行了临床辨证分型和胃液分泌功能的检查,这对探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