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63.
背景 既往欺负行为的研究多聚焦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而针对3~6岁幼儿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广西3~6岁幼儿欺负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预防幼儿欺负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南宁市、玉林市选取10所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每所幼儿园抽取小班、中班、大班各1个班,共30个班1 054例幼儿进行调查研究。使用本课题组编制的《3~6岁幼儿欺负行为评定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各班班主任填写,借助摄像头现场观察并记录幼儿欺负行为发生状况。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欺负行为评定量表(由间接受欺负、直接受欺负、欺负他人、对欺负的应对4个分量表组成,其中直接受欺负分量表可细分为言语欺负、身体欺负、财物欺负项目)、欺负行为发生场所。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054份,回收有效问卷982份,回收有效率为93.2%。982名幼儿中男518例,女464例;卷入欺负行为184名(占18.7%,其中间接受欺负34名、直接受欺负98名、欺负他人52名),未卷入欺负行为798名(占81.3%)。男性幼儿卷入欺负行为、欺负他人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班段幼儿卷入欺负行为、直接受欺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欺负幼儿受到直接言语欺负发生率低于女性,直接身体欺负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班段受欺负幼儿受到直接言语欺负、间接受欺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欺负幼儿对欺负的应对分量表得分〔(19.9±4.1)分〕高于未卷入欺负行为幼儿〔(10.3±3.5)分〕(t=28.15,P<0.01)。卷入欺负行为的184名幼儿中,欺负行为发生的场所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活动室〔76例(41.3%)〕、室外活动场〔36例(19.6%)〕、过道和大厅〔34例(18.5%)〕。不同班段幼儿欺负行为发生在室外活动场、活动室、幼儿园角落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3~6岁幼儿欺负行为检出率较高,卷入欺负行为、欺负他人的幼儿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卷入欺负行为、直接受欺负幼儿在班段上存在差异;幼儿在直接受欺负时,其受言语欺负和身体受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其受言语欺负在班段中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班段幼儿在受欺负发生率、欺负行为发生场所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4.
背景 北京市出台多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而医联体作为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医联体在此期间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联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的措施和作用等提供参考。目的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医联体作为案例,对于该医联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医联体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目的抽样,从北京市某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受访者17例,包括1例核心医院管理人员、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2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4例全科医生、6例患者。采用个人深度半结构式访谈,于2020年3月对17例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联体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基于规范化过程理论和复杂干预过程评价整合出评价框架,从措施与现有工作价值一致性、措施实施覆盖程度、措施实施效果、措施实施阻碍和/或促进因素及对医联体发展的影响这5个维度对各个措施进行评价。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录音、记录,访谈资料在NVivo软件的协助下,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联体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培训、加强社区转诊预约、核心医院患者输液下转。疫情期间共举办培训2次,加强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诊疗和防护水平;但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社区转诊预约在此期间覆盖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转诊患者50例,筛查出246例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的可疑人员;更多患者在此期间倾向社区就诊,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但转诊标准需更明确。核心医院输液患者下转380例,缓解了核心医院急诊输液压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安全的输液环境,增强了医联体内部的凝聚和协作;但信息共享需加强。结论 疫情期间该医联体各成员单元团结协作,体现出医联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医联体培训、转诊标准的明确及信息共享三方面仍需完善,为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空间分布与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山东省疫情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指导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日山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广义线性模型(GWGLM)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 对558例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预算支出、湖北迁入规模占比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口越密集、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公共预算支出越多,则确诊病例数越多;绝大多数县区的湖北迁入人口规模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与确诊病例数呈负相关。GWGLM的R2为0.363,模型可解释COVID-19确诊病例数总变异的36.3%。 结论 GWGLM能够揭示COVID-19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局域精准施策,应根据各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确诊病例数的局域关系制定不同区域的分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不同CAD/CAM全瓷修复体修复根充后前磨牙的抗折强度。方法 收集21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制备近面及舌尖缺损洞型。样品分为3组,第1组为直接树脂充填组;第2组为保留缺损组;第3组为纤维桩核组,然后利用IPS e.max CAD全瓷修复体进行修复,采用Rely X U200树脂黏结剂进行黏固。对所有样品进行抗折强度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断裂类型。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纤维桩核组全瓷修复体的抗折强度显著大于树脂充填组和保留缺损组。第1组和第2组以修复体破裂为主,第3组除修复体破裂外,还发生牙体组织破裂。结论 对于伴有功能牙尖缺损的前磨牙,建议采用纤维桩核+全瓷冠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意义。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序贯治疗组30例,传统治疗组30例。其中序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予以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继之以无创通气;传统组继续有创正压通气,采用传统的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逐步撤机。结果:序贯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有创通气天数、总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住院总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次插管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2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整个疾病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8.
69.
王晓英  佘会元 《肝脏》2012,17(4):284-286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根本治疗方法.目前全世界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为代表的核苷(酸)类似物.LAM是首个被批准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药物,自1999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有上百万人服用此药,它解决了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等的不足.然而在其长期治疗过程中病毒多聚酶基因的变异,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性的发生,影响了药物疗效.本文就LAM在抗HBV治疗过程中耐药的产生机制、耐药率及耐药检测的方法等方面作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叶绿体基因psb A-trn H序列分析,探讨我国忽地笑种质资源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分别提取15省(市)52个忽地笑居群的DNA,经PCR扩增叶绿体基因psb A-trn H序列及测序,并用Mega5.0等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条psb A-trn H序列长度为544~656 bp,GC含量为35.8%~37.0%,遗传距离为0.000 00~0.009 47;核苷酸变异(多态性)位点数共33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9个,单一突变位点18个,插入/缺失片段6个;单倍型数量(H)10个,单倍型多态性水平(Hd)0.749,核苷酸多态性(π)0.002 63,收集的忽地笑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系统树中52个居群聚为4类,并且该聚类结果与其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结论不同产地忽地笑居群的遗传变异较大,psb A-trn H序列可作为忽地笑种源分子鉴定的依据;我国忽地笑种质资源在进化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