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现代研究提示,利钠肽是一种具有抗焦虑、抗恐慌等情绪疾病的神经调节剂,其中A型利钠肽最为重要。心脏方面,焦虑障碍患者中血浆ANP水平往往低于正常,增加其含量则可达到抗焦虑作用;中枢方面,焦虑障碍发生时HPA轴功能亢进,而A型利钠肽对HPA轴有良性的调节作用。推测A型利钠肽及其受体的功能异常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探索这一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焦虑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的临床表现及最佳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CMPA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结果40例CMPA中(排除了消化道畸形及其他原因所致病变),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者18例,皮肤湿疹者8例,呼吸系统症状者3例,哭闹、拒乳者11例。确诊时平均日龄为(9.6±3.7)d。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和双盲食物激发试验均为阳性。确诊过敏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持续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AAF)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eHF)喂养7—14天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缓解。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进一步指导喂养及治疗。经随访后发现22.5%患儿症状反复出现,原因主要为家长依从性不佳。结论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发生在日龄10天左右,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在保证患儿安全,并有紧急抢救过敏性休克等措施下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是确诊的金标准。治疗上轻至中度过敏可以从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开始,而重度过敏症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才是最佳方案,并可以达到诊断、治疗二合一的效果。家长的依从性同样对治疗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临床疗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能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体外冷热循环模拟老化核树脂材料,比较不同核树脂的机械性能。方法将A、B、C、D四种核树脂分别制备成25mm×2mm×2mm的6个棱柱状挠曲试样和高6mm,直径4mm的10个圆柱状抗压试样,通过万能试验机测试冷热循环前后试样的挠曲强度和抗压强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冷热循环的四组核树脂挠曲强度值和抗压强度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5000次冷热循环后,自制核树脂与三种成品核树脂相比较,在挠曲强度和抗压强度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核树脂挠曲强度和抗压强度在循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自制核树脂的挠曲强度和抗压强度良好,冷热循环对核树脂材料的老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5.
总结1例原发性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患者病程较长,危重期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乳酸性酸中毒、肺部感染,先后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肺部抗感染治疗及原发病治疗等。患者内环境紊乱并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做好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针对患者痰液较多,常规负压吸痰,必要时予纤维支气管镜并配合医生镜下吸痰;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及吞咽功能锻炼。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肌力及自主咳嗽能力逐步提升,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6.
羧甲半胱氨酸(S-CMC)是一种祛痰药。本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S-CMC与1-氟-2,4-二硝基苯(FDNB)的反应速率,并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为胶束催化剂。因此,为基础建立一种用于测定药剂中S-CMC的半自动动力学电位方法。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可用于混浊及深色样品的测定。样品制备用水稀释5.0ml液体制剂  相似文献   
97.
不同醇沉浓度对补骨脂素溶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归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不良反应防治对策,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ATG联合环孢菌素A(CsA)联合免疫抑制疗法(CIS)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共61例,其中使用美国(Genzyme公司)R-ATG 31例,使用德国(Fresenius公司)R-ATG 30例。采取不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种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与疗效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Fresenius-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12例)、43.30%(13例)、16.70%(5例)和23.33%(7例);Genzyme-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8%(11例)、35.48%(11例)、9.70%(3例)和29.03%(9例),两种制剂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综合防治,所有不良反应均得以及时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ATG联合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不良反应。Fresenius-ATG和Genzyme-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不影响ATG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江苏省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通过在江苏省南京市及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收集江苏省 2021 年 7 月 20 日—8 月 28 日 COVID?19 本土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江苏省SARS?CoV?2 Delta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病例累计报告820例,病死率为0。其中,男341例(41.6%),中位年龄为48岁,<20岁111例(13.6%)。轻型、普通型、重型病例的中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潜伏期为9.5(7.5,11.0)d。中位代际间隔为3(2,5)d,一代至二代与二代至三代、二代至三代与三代至四代的代际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核酸检测灵敏度为77.7%。此次疫情共发生3起“超级传播者”事件。结论:SARS?CoV?2Delta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有年轻化趋势,重型常见于老年人。建议中高风险地区对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多次测核酸以降低假阴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江苏省由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 rus 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以及各市政府官方通报(2022年2月13日—4月9日)的 COVID-19病例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截至2022年4月9日,江苏省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COVID -19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累积发病率为0.48/10万,病死率为0。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76.3%),确诊病例中以轻型为主。发病中位年龄为42岁,<20岁感染者占16.9%。OmicronBA.1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5.0(4.5,6.0)d,BA.2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3.0(2.8, 3.5)d,两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性病例比例较高(81.6%),主要来自家庭聚集。结论: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毒力减弱,该阶段江苏省Omicron感染病死率为0,江苏省实施的精准防控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