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31.
目的 探索提高无静脉可吻合的断指再植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对缺乏静脉的断指,吻合双侧指动脉后,将一侧指动脉在指根部结扎,利用动脉吻合口至动脉结扎处,此段动脉的伴行静脉进行血液回流,以保证断指的血液循环.结果 临床应用32例,40指,术后再植指完全成活,获随访的26例,随访时间1~3年,断指无萎缩变细,2例因甲床损伤指甲发育欠佳外.其余断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手术方式操作简单,术后再植指血液循环近似于生理血液循环,术后不需要小切口放血及拔甲等处理,易于术后处理及护理,手术成功率高,是缺乏静脉的断指再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兔胫骨干骺端骨膜外截骨对延长区骨膜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中国家兔48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左胫骨干骺端骨膜下截骨。实验组:左胫骨干骺端骨膜外截骨。术后第7 d开始延长外固定架,分别于术后7、17、27、37 d拍摄X线片观察延长区成骨情况;同时段随机在两组动物活体取延长区再生骨组织,制作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术后17、27 d常规电镜取材、制片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延长区细胞内变化。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两组术后第7 d X线片,均可见外固定架延长后遗留一清晰的牵张间隙,随着时间的延长,牵张间隙内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生骨组织,骨密度影像也由低向高逐渐增加,但肉眼观察在影像学上两组无显著差异。HE染色示各时段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更为明显的成骨现象,两组差异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透射电镜示术后17、27 d,在超显微细胞器水平上,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增生。两组差异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结论]兔胫骨干骺端骨膜外截骨有利于骨膜早期活跃性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腓肠肌血管作为受区血管供养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7月,观察20侧成人下肢标本腓肠肌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吻合情况,测量其外径和血管蒂长度,进行手术模拟.通过16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CT影像资料观察一侧血管结扎后对腓肠肌血供影响.以腓肠肌血管供血的小腿严重创伤游离皮瓣移植52例,其中男47例,女5例.年龄23~47岁,平均27岁.结果 腓肠肌主要由腓肠内、外侧血管保证血供.腓肠内侧、外侧动脉由腘动脉发出后在腓肠肌深面入肌.腓肠内侧动脉血管蒂长度为8.0 ~ 13.8 cm,平均11.1 cm,动脉外径在入肌处为(1.8±0.3) mm.腓肠外侧动脉血管蒂长度为5.4~12.3 cm,平均8.8 cm.腓肠内、外侧动脉的伴行静脉均为2支,入肌点处外径(2.0±0.4) mm.结扎一侧腓肠动脉后,该侧腓肠肌可以通过交通支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52例游离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随访1~2年,患肢创面愈合好,无感染复发,膝关节屈伸活动未受影响. 结论 腓肠肌内、外侧血管蒂长,口径较粗,作为伤肢受区血管用于游离皮瓣移植,对伤肢血供影响小,临床应用可靠,大大简化了手术.  相似文献   
34.
指掌侧V—Y推进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Kutler、Atasoy V-Y推进皮瓣推进幅度小,不能满足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我们在1985年~1991年;采用含双侧指动脉、指神经束的指掌侧V-Y推进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32例(38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5.
显微外科技术在手部严重创伤修复中的应用任志勇,王成琪,范启申1980年~1988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严重手部创伤82例。男60例,女22例。年龄8~45岁,平均28岁。电锯伤28例,机器绞伤30例,压砸、挤压伤24例。一手多指离断及多指多段离...  相似文献   
36.
旋转撕拉性断坶趾再植任志勇,王成琪,泮希贵,王剑利例1男,24岁。因右足被三角带绞伤8小时入院。趾自跖趾关节处离断,近节趾骨近侧关节面破坏,趾底动脉、神经、用屈肌腱及皮肤逆行撕脱。术中探查趾背动脉纤细,保留跖骨头关节面,切除近节趾骨基底,留关节间隙0...  相似文献   
37.
双手10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6年11月收治1例10指离断者,经再植全部成功。随访1年,功能及感觉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刘某,男,20岁,山东临沭县农工。1986年11月30日零点15分双手10指被切纸刀完全切断,离体断指冷藏于冰瓶内,于伤后16h空运入院。右手断面:拇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于拇指尺背侧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切取的皮瓣内含拇指尺背侧神经,以便重建感觉.本组应用该术式修复拇指末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7例.皮瓣面积:1.6 cm×2.2 cm~3.0 cm×4.0 cm.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成活.随访观察,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皮瓣耐磨,无明显疼痛,两点辨别觉4.0~5.0 mm.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此术式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效果良好,疗程短;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成功率高,重建的指腹感觉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拇)趾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以最大限度恢复足的功能.方法 设计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趾皮肤缺损16例.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尖端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3~10个月,皮瓣质地好,不臃肿,行走无破行.结论 该皮瓣是修复足??趾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远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共32例,皮瓣大小为1.0cm×2.0cm--2.0cm×5.0cm。结果术后3例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经对应处理部分坏死,通过加强换药得以痊愈,其余29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皮肤弹性好,伤指无疼痛。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瓣血供可靠,能满足拇指指端及指腹修复需要,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是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