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8周龄,分为4组(n=8)。A组和B组大鼠采用去卵巢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干预;C组为假手术对照组,D组为正常组,C组及D组均给予MG132干预。分别于给药后6、12周分批处死动物,于股骨颈组织取材,行病理形态学观察,Micro-CT分析,检测组织中20S蛋白酶体活性,Wnt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A组,骨小梁轻度变细,呈网状,偶有中断;B组,骨小梁明显变细、变薄,不连续;C组与D组相似,骨小梁形态结构完整,排列呈网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表面积(bone surface,BS),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及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B组的参数比较均差于其他各组(P<0.05),A组的BS差于C组和D组(P<0.05),C组和D组所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S蛋白酶体的RFU值检测结果显示: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组Wnt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灰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抑制β-catenin蛋白的降解,从而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PFNA治疗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股骨转子周围的骨折指发生在粗隆部位至股骨干狭窄部之间的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粗隆下骨折两大部分骨折类型。股骨转子周围的骨折为临床多见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微列阵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DNA测序法为对照,通过微列阵技术分析2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及47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微列阵技术分析2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特异性为100%,在47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58株与分枝杆菌属探针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复合群探针杂交阳性,鉴定为MTB复合群。115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vobacterial,NTM),其中47株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和脓肿亚种,32株为胞内分枝杆菌,15株为鸟分枝杆菌,11株为堪萨斯分枝杆菌,4株为偶然分枝杆菌,2株为戈登分枝杆菌,2株为土分枝杆菌,2株只与分枝杆菌属探针杂交,经测序显示1株为副瘰疬分枝杆菌,1株为莫娜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这2个菌种的探针。结论做列阵技术是一种能准确、高效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子诊断技术,对临床快速、特异诊断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初步建立提取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 .TB)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an,LAM)的方法 ,并将其用于血清标本检测,评价其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 M .TB菌体经冰浴超声破碎,乙醇回流,DNase I 酶RNase酶除去DNA和RNA, 热酚水法去蛋白,氯仿甲醇去酚和脂质,得到粗制的脂多糖。经Sephacryl-1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得到LAM。将其作为抗原,通过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涂阳肺结核和对照血清标本中的LAM抗体。 结果 所得LAM经SDS-PAGE银染,与对照标准品大小一致,为37 kDa。血清LAM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涂片符合率分别为91.7%、87.8%、92.7%、86.2%、90.2%。 结论 成功提取到LAM抗原,用其检测血清结核抗体显示出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SNaPshot技术检测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70名健康对照者LTA4H基因中rs1978331,rs2247570,rs2660898,rs2660845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和单体型分布频率,采用SHEsis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照组与患者组rs1978331多态性位点C等位基因例数分别为83和40、频率分别为59.3%和41.7%,T等位基因例数分别为57和56、频率分别为40.7%和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0,P=0.008);rs1978331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对照组例和患者组中的例数分别为12、33、25和20、16、12,分布频率分别为17.1%、47.1%、35.7%和41.7%、33.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0,P=0.013);rs2660898位点AA、AC和CC基因型在对照组和患者组中的数分别为28、32、10和20、12、16,分布频率分别为40.0%、45.7%、14.3%和41.7%、25.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0,P=0.019);对照组与患者组单体型CACT频率分别为26.3%和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9,P=0.007)。 结论 LTA4H基因中rs1978331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rs1978331和rs2660898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单倍体型CACT与中国汉族人群结核性脑膜炎的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关节腔注射对兔创伤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及NF-κBp65活性的影响,探讨PDTC对兔创伤性OA软骨退变进程的影响。方法:取20只新西兰兔行右膝横断前交叉韧带术(ACLT),术后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DTC组,每组10只。PDTC组关节腔注射PDTC2mg(/只.次),每周2次,连续8周,对照组同一时间点关节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末次用药3天后处死白兔,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内髁软骨的形态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股骨内髁软骨中MMP-1、MMP-9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股骨内髁软骨中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形态学示PDTC组软骨退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RT-PCR示PDTC组MMP-1、MMP-9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示PDTC组NF-κBp65活性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DTC关节腔注射可能通过阻断创伤性OA软骨中NF-κB激活,进而抑制MMP-1、MMP-9mRNA表达,发挥软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嗜乳脂样蛋白2(BTNL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分析94例结核病样本(病例组)和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7个BTN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9405098、rs3763317、rs3763313、rs9268494、rs9268492、rs2076523、rs2076530),使用SHEs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计算各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用χ2检验计算P值比较2组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等位基因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以及BTNL2基因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系数(D′值)和单倍体型频率。结果研究显示:(1)所研究的7个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的易感性均无显著关联。(2)BTNL2基因的C-A-T-G-C-G单倍体型和C-G-T-G-C-G单倍体型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7和0.049,其OR值(95%CI)分别为0.39(0.19~0.79)和3.50(0.93~13.18)。 结论(1)BTNL2基因多态性单个位点与中国人群结核病的易感性无显著相关。(2) BTNL2基因的单倍体型可能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8.
分枝杆菌种类繁多,至2000年底已发现有128种分枝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以及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1990年、2000年第二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NTM的培养分离率由4.9%上升至11.1%。我院从1998—2004年NTM的感染占分枝杆菌属培养阳性率的1.5%上升至3.0%[1]。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MDR-TB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2008年痰液经BACTECMGIT 960系统快速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MDR-TB住院患者161例,记录人口学资料、年龄分组、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主要并存病及并发症、肺部病灶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及随访结果。通过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者类型、是否使用二线药物、基线耐药种类和肺结核病情)。结果161例MDR-TB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45例(年龄15~87岁)。161例MDR-TB患者中,曾使用二线药物者108例(67.08%)。肺部病灶程度中度者45例(27.95%),重度者111例(68.94%)。MDR-TB化学治疗方案其中氨基糖苷类注射剂[包括链霉素(部分对链霉素敏感患者)及阿米卡星(95/161)]或多肽类注射剂[主要为卷曲霉素(34/161)]使用率占80.12%(129/161),口服氟喹诺酮类使用率占95.65%(154/161),丙硫异烟胺使用率占72.67%(117/161),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使用率占81.37%(131/161),吡嗪酰胺使用率占62.11%(100/161)。治疗结果显示:153例患者(失访8例)治愈45例(29.41%,45/153),死亡19例(12.42%,19/153),治疗失败89例。不同年龄组治愈比例为<30岁69.57%(16/23)、30~岁18.75%(15/80)、50~岁31.71%(13/41)、≥70岁11.11%(1/9)。是否使用二线药物、肺结核病情及年龄对MDR-TB治疗成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5;χ2=14.417,P<0.05;χ2=14.969,P<0.05)。结论年龄、是否使用二线药物以及肺结核病情对MDR-TB患者治疗成败有影响;MDR-TB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应积极研发作用强、毒性低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30.
结核性胸膜炎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及时治疗不但可以控制病情、消除病人痛苦,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由于胸液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难以与其他类型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胸腔积液(特别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胸液中γ-干扰素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良好特异性,本文通过测定胸液γ-干扰素浓度与其他指标比较,进一步阐明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