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50 Hz不同强度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对SD大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0.1 m T磁场组)和C组(0.6 m T磁场组)。除对照组外,分别给予各磁场组每日3 h的磁场干预。实验8周后处死大鼠,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全身、股骨及椎体骨密度,并对左侧胫骨及椎体L4分别进行骨组织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全身、股骨和椎体骨密度显著增加;股骨和椎体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宽度显著增加,骨小梁分离度明显降低;观察双标记有明显变化。C组骨小梁数目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0 Hz 0.1 m T磁场强度的正弦交变电磁场,能够有效增加大鼠骨密度,改善大鼠的骨组织微结构,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WHO工作小组自应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这个诊断术语以来,给临床及病理科医师带来了很大困扰,目前仍没有一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和循证医学检验了的统一处理方案标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把握结直肠HGIN的临床诊断及采取何种处理策略值得研究。现将结直肠HGI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高玉海  魏云海  蔡炜龙  魏强  韩书文 《浙江医学》2021,43(22):2407-2410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ALB)-Hb评分预测Ⅱ~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90例Ⅱ~Ⅲ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ALB-Hb评分与单独Hb、ALB水平预测CRC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术前ALB-Hb评分0分103例,1分56例,2分31例。不同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化的患者ALB-H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B-Hb评分(HR=1.912)、TNM分期(HR=0.086)是Ⅱ~Ⅲ期CRC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ALB-Hb评分预测CRC患者预后的AUC为0.684,高于单独Hb、ALB水平的0.626、0.652。结论术前ALB-Hb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其预测效能优于单独ALB或Hb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Angiojet吸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3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IVCS患者。根据介入方法 的不同分为Angiojet组(17例)和CDT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ngioJet组术后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与CD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发生率、血栓清除率、术后静脉通畅评分、术后1周大腿周径差及术后中远期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IVCS的治疗过程中,AngioJet吸栓组和CDT溶栓组均取得显著疗效,但Angiojet吸栓联合同期腔内治疗在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使用范围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骨缺损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的一大难题,由于骨的再生能力有限,大面积的骨缺损常无法自行愈合。淫羊藿苷(icariin, ICA)在骨形成方面的效果明显,淫羊藿含有的ICA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和活性化合物,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活性,并且可以通过多种生物材料进行局部递送,促进骨缺损修复,展现出良好的的骨诱导潜力。研究发现,ICA主要通过促进骨形成、软骨形成、血管生成、抑制骨吸收和抗炎作用修复骨缺损。本文就ICA修复骨缺损及其作用机制加以概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治疗作用。方法 3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卵巢切除组(Ovx)、雌激素治疗组和丹参酮ⅡA治疗组,每组10只。手术后1周,雌激素组给予炔雌醇200μg/kg;丹参酮ⅡA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 11mg/kg;Ovx组与Sham组每日给予与治疗组同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方式均为口服,1次/d。每2周称1次体质量,每个月检测全身BMD,3个月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并取材。测定椎骨和右侧股骨的离体BMD和生物力学性能;品红-苦味酸染色(Van-Gieson,VG)进行骨形态分析;大鼠处死前按时间依次皮下注射四环素、茜素红和钙黄绿素,镜下观察各组3种荧光之间的距离变化;计算子宫系数,并在光镜显微镜下观察子宫病理切片中各组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Ovx组大鼠体质量(282.38±16.92)明显增加,给予丹参酮ⅡA治疗的大鼠体质量增长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组大鼠体质量(248.33±15.57)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酮ⅡA组大鼠的子宫系数(0.925±0.553)与Ovx组(0.900±0.389)比较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雌激素组(2.386±0.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vx组相比,丹参酮ⅡA组的全身BMD(0.149±0.008)、股骨三点弯曲试验和椎骨压缩试验的最大载荷(159.86±12.37、267.58±33.4)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丹参酮ⅡA组和雌激素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组的弹性模量与Ovx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丹参酮ⅡA组均值高于Ovx组;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组和雌激素组较Ovx组骨小梁明显变多变密,改善了松质骨的微结构;荧光标记观察表明口服丹参酮ⅡA和炔雌醇可加快骨的生长;子宫病理切片观察到Ovx组子宫内膜组织萎缩变薄,丹参酮ⅡA组与假手术组相差不大,雌激素组子宫内膜明显增厚,与子宫系数呈现相同的趋势。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增加BMD,提高骨质量,改善骨微结构预防与治疗雌激素缺乏引起的OP,而刺激子宫组织增生的不良反应又远比雌激素小,对探索抗OP中药单体新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苷对骨髓间充质成骨性活性强于金雀异黄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金雀异黄酮与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at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筛选最佳的药物浓度;采用终浓度为1×10-5mol·L-1的金雀异黄酮和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干预;在药物干预后的第3,6,9,12,15天后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bosphatase,ALP)和3,6,9,12,15 d测定钙含量;第12天进行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在药物干预后第12,24,48,72,96 h Real-time RT-PCR检测OXS,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Collagen-Ⅰ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1 ×10-5 mol·L-1金雀异黄酮和淫羊藿苷可提高ALP活性最高,增加Ca含量,调节骨代谢活性Runx-2,OXS,BMP-2和Collagen-Ⅰ mRNA的表达水平,淫羊藿苷比金雀异黄酮的成骨性作用更强一些.结论:在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性分化作用方面淫羊藿苷较强于金雀异黄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酮促进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rBMSC传代3次后,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筛选金雀异黄酮最佳浓度,采用终浓度为1×10-5 mol/L的金雀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原代rBMSC进行干预;药物干预后48和72 h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在干预后3、6、9、12和15 d测定ALP活性、钙盐沉积量;干预后24、48和96 h检测OPG和RANKL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金雀异黄酮组处理rBMSC 48和72 h后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rBMSC 12和15 d后金雀异黄酮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干预6、9、12和15 d后钙盐沉积量高于对照组,干预24、48和72 h OPG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72 h RANKL mRNA高于对照组,干预48 h OPG/RANKL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1×10-5 mol/L金雀异黄酮可促进体外培养rBMSC成骨性分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OPG/RANKL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