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炎性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免疫组化观察CD68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方法对26例下腰痛患者MRI的T2像HIZ区椎间盘组织和4例脊柱侧凸椎间盘组织进行CD68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在HIZ区表达不等数量的CD68免疫阳性细胞,HIZ区CD68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表达大量CD68免疫阳性细胞,表明HIZ作为致痛椎间盘的一个标志物存在炎症反应的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omplete Anatomy三维解剖软件在骨科住院医师手术入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骨科低年资住院医师2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人。软件教学组采用Complete Anatomy三维解剖软件进行授课;书籍教学组采用骨科经典教科书和解剖图谱进行授课。两组授课内容均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经典手术入路相关解剖知识。通过笔试和尸体考核,比较两组对手术入路解剖知识学习效果的差异,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笔试分数和尸体考核分数,软件教学组分别为(85.6±12.4)分和(76.3±9.7)分,书籍教学组分别为(68.3±9.5)分和(63.1±13.9)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教学满意度评分,软件教学组为(92.6±7.3)分,书籍教学组为(82.4±10.7)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采用经典书籍和图谱教学相比,采用Complete Anatomy软件教学可显著提高骨科常见手术入路的教学效果,不仅能使学员掌握更多解剖知识,同时大大增强其对真实环境下解剖结构的辨识能力,教学满意度评价也更高。  相似文献   
5.
脊柱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痛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随着脊柱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成功率虽然,已经接近100%,而临床症状改善率却未能达到相应满意的程度。腰椎行融合术后,长期随访发现的邻近节段退变也令外科医生感到棘手。而比较年轻的患者,完全融合术将明显影响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思考一种新的非融合方法即动力性固定(dynamic fixation)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外很多学者已经针对动力性固定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中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复杂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时,锁定与非锁定固定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闭合性锁骨中段复杂骨折(AO/OTA.B3型、C型)的临床病例,均使用同一种重建钢板固定。锁定模式固定组64例,非锁定模式固定组52例。术后随访13—46个月,平均27.8个月。比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内固定失效、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结果锁定和非锁定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9周和12.7周(P〉0.05)。两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8.4%和98.1%(P〉0.05)。锁定组有3例发生延迟愈合,非锁定组为0例(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并发生钢板断裂。非锁定组有1例螺钉松动拔出,但骨折最终于术后5个月愈合。锁定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94.2分,非锁定组平均为93.3分(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B3和C型这类复杂骨折,重建钢板采用锁定模式虽然能提供更强的稳定性,但在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折愈合率、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内固定失效等方面,与非锁定模式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同时可能导致延迟愈合,故不推荐将锁定固定作为常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免疫维化脱察CD68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方法对26例下腰痛患者MRI的T2像HIZ区椎间盘组织和4例脊拄侧凸椎间盘组织进行CD68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在HIZ区表达不等数量的CD68免疫阳性细胞,HIZ区CD68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毅椎间盘MRI的HIZ区中表达大量CD68免疫阳性细胞,表明HIZ作为致痛椎间盘的一个标志物存在炎症反应的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