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入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69例青年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的有43例(作为研究组),仅行PPCI治疗的有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指标、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级患者比例稍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峰值未低于对照组,LVEF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研究组心源性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青年STEMI患者并不能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并且有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邹平县孙镇前刘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个乡村医生怀心昌,常听别人提起他,便心生好奇,想去见见他。一次出差来到邹平县.偶然结识一个同样好奇的人,便搭伴一同前往拜访。很不凑巧,那时他不在服务站,工作人员说他下村了。几经周折.我们在距离服务站20多里远的孙镇杨家村一位患者家里见到了他。他正在给一位叫赵文英的患者复查,若不是看着他忙这忙那,还真猜不出他是一名乡村医生。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码头镇李坡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李宗泉定期随访的日子。他带上听诊器、血压计等器具.挨门逐户到农民家中进行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伴脊髓不全损伤兔寰枢椎前脱位模型,观察模型早期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建立伴脊髓不全损伤兔寰枢椎前脱位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nick-end labeling,TUNEL)检测术后6 h、24 h、72 h损伤节段脊髓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伤后6 h,损伤节段脊髓可见阳性神经细胞大量表达,至24 h损伤段阳性神经细胞达高峰,持续至72 h阳性神经细胞数见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段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数均增加(P〈0.05),凋亡的神经细胞数在24 h较6 h、72 h均更多(P〈0.05)。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可成功制备寰枢椎前脱位并脊髓损伤模型,在模型寰枢椎可靠固定的前提下(未复位),脊髓损伤逐渐加重,脊髓损伤后广泛存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正> 鼠情调查是灭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落实2002年冬季集中灭鼠活动前后的鼠情调查工作,进一步指导全市的灭鼠工作。12月上旬、下旬在灭鼠前后,按曲阜市地理方位随机抽取了3个乡镇3个自然村86户进行了鼠情调查,现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兔颈2椎管解剖学数据并建立急性后侧颈髓压迫模型,为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8只日本大耳兔做第2颈椎解剖学研究,测量颈2椎管矢状径、后壁和棘突后缘的距离。将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无菌条件下显露颈2棘突,各组拧进椎管内螺钉0mm(A组)、1.0mm(B组)、1.5 mm(C组)、2.0mm(D组),致脊髓急性压迫,观察其不同受压程度下影像学、改良Tralov运动评分、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影像学显示:B、C、D组椎管侵占率分别为(23.21±0.02)%、(33.61±0.01)%、(46.57±0.02)%。病理学显示:压迫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数目越多,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术中颈髓施压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示:B、C、D组脊髓损伤兔分别为1、5、8只,脊髓损伤样本量与压迫程度呈现同趋相关。Tralov评分中脊髓损伤兔均有行走缓慢、步态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D组最为严重。结论本实验中建立兔急性颈髓压迫模型的方法简单、规范,可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ENA抗体谱在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欧蒙印迹法检测5 59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ANA和ENA抗体谱,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59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ANA阳性1 256例,阳性率为22.47%。女性阳性率为(1 030/3 645)28.26%,男性阳性率为11.62%(226/1 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间ANA阳性率,21~50岁组(23.77%)和50岁年龄组(23.87%),与≤20岁年龄组(11.9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A单一型荧光模式以核颗粒型(46.50%)、核均质型(17.83%)等为主,混合型荧光模式以核颗粒型/核均质型(5.25%)为主。5 59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ENA抗体谱检测阳性者1 288例,阳性率23.04%,大多数为二种或二种以上抗体同时阳性。阳性抗体中阳性率最高的是抗SS-A(45.89%)、抗Ro-52(40.30%)、抗nRNP/Sm(19.33%)等。结论 ANA和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具有互补性,可提高自身抗体检出率,对AID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鲛 《山东卫生》2009,(9):38-38
日前,由泰安市卫生局主持编写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泰安市副市长徐恩虎作序.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艾宪淮担任主编。书中收录了泰安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和15家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共91位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共计42万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胫骨平台的解剖后倾角(PT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调整胫骨平台解剖后倾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尺测量法行胫骨平台截骨,对照组根据术前患者后倾角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度后截骨。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试验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PT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的PTS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平均为9. 6°±1. 8°,术后为12. 0°±1. 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抱踝测得的PTS与术后实际获得的PTS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88,两者呈较强相关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标尺测量截骨可基本还原患者解剖后倾角,而胫骨截骨板及抱踝器所读得的角度与实际获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有明显差异。采用的标尺测量截骨较传统抱踝器测量截骨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后倾角。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胫骨内侧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采用骨膜剥离器和电刀松解内侧副韧带及鹅足后发生膝前痛的差异.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20例,分为骨膜剥离器组和电刀组.骨膜剥离器组110例,男47例,女63例,平均年龄(58.8±17.2)岁,膝内翻(14.0±3.5)°,体重(65.6±12.8) kg,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 (26.6±3.6) kg/m2;电刀组110例,男49例,女61例;平均年龄(59.6±16.7)岁,膝内翻(15.0±4.7)°,体重(66.4±13.4) kg,BMI(27.4±4.1) kg/m2.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术后评定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KS膝评分、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术后3例发生感染(电刀组2例,骨膜剥离器组1例),行Ⅱ期翻修手术,使用TC3假体及抗生素骨水泥固定,随访期间未再发生感染.20例出现膝前区疼痛,其中电刀组4例,骨膜剥离器组16例,电刀组膝前区疼痛发生率低于骨膜剥离器组.末次随访时AKS膝评分和HSS评分电刀组高于骨膜剥离器组,VAS电刀组低于骨膜剥离器组.结论:与使用骨膜剥离器松解内侧副韧带及鹅足相比,使用电刀术后膝前痛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