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 老年高危淋巴瘤预后不佳,高剂量化疗相关死亡率高.为了改善老年高危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老年高危淋巴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9-01-08-2014-01-31收治的21例>60岁老年高危淋巴瘤患者进行化疗,根据病理类型分别采用RCHOP、RCHOPE及ABVD方案化疗.化疗后分离采集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IL-2,anti-CD3 McAb,INF-γ)诱导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体外培养后CIK细胞表型及亚群分布,经静脉回输CIK细胞,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安全性.通过影像学评价及生存随访分析,统计1、3和5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PFS),评价该治疗方法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化疗后,5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均可通过体外诱导扩增获得足够数量的CIK细胞,患者输注细胞量(3.00~8.27)×109,平均(5.64±1.90)×109,其中CD3+ CD56+细胞亚群百分比中位数为(19.32士8.52)%.CIK细胞输注过程中13例(61.90%)患者仅出现1~2级的轻微发热,无其他不良反应.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与CIK细胞治疗前状态相比,4例(19.00%)患者获得进一步治疗反应.1、3和5年OS分别为(85.70±7.60)%、(74.90±9.80)%和(67.40±11.30)%.1、3和5年PFS分别为(81.00±8.60)%、(61.20士10.80)%和(49.00±11.50)%.结论 老年高危淋巴瘤患者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安全性良好,一定程度上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0年1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并至少进行1次疗效评估的129例H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血常规、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白蛋白水平等,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经典HL中结节硬化型所占比例最高为51.6%,其次为混合细胞型(36.5%)、富于淋巴细胞型(3.2%)和淋巴细胞消减型(0.7%),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HL占4.8%。HL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9.8%,5年为85.0%;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3.4%,5年为63.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HL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而血红蛋白水平是独立正性影响因素。纵隔包块大小为9.2 cm时对判断HL患者的生存状态最有意义。早期无大包块HL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7.4%和76.0%,而晚期HL患者分别为83.4%和55.9%(均P<0.05)。治疗2-4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13.
核孔蛋白98(Nucleoporin 98,NUP9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1区5带上,当发生累及11p15的平衡易位或倒位时,导致NUP98基因重排,截至目前已发现至少28种与之相关的伙伴基因 [ 1] ,以涉及同源异型盒(Homeobox,Hox)基因家族最为多见,涵盖了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身照射联合高剂量化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全身和造血系统影响的特点和治疗,为急性放射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系统观察急性照射及大剂量化疗后患者血液学改变及临床不良反应,并分析其骨髓重建特点。结果 移植相关病死率3.12%。移植后随访9~72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3.3)%, (89.8±4.7)%和(81.7±6.9)%。全身照射联合高剂量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血液学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白细胞总数最低值为(0.18±0.13) ×109个/L,血小板最低值为(14.48±8.85)×109个/L;在造血干细胞支持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应用后,均可恢复。此外患者不同程度出现消化道反应、感染、肝功能受损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经相关治疗后好转。结论以TBI联合高剂量化疗为预处理,随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好,并且其临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过程,为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送检标本来源为血、中段尿、咽拭子、痰等。结果: 共培养菌株168株,来自痰标本最多,为72株(42.9%),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67.9%),革兰阳性菌54株(32.1%),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0.8%)、大肠埃希菌(1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9%)、肺炎克雷伯菌(9.5%)、表皮葡萄球菌(5.9%),其他细菌占27.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保持极低耐药率。结论: 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革兰阴性菌依然为主要致病菌,密切关注病原学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控制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预后。   方法   对14例确诊的伴髓外浆细胞瘤的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男女比为1:l,中位年龄56.9岁。9例患者初诊时即出现EMP,5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治疗选择包括化疗,手术,放疗或自体移植。6例患者单发EMP,8例多发EMP(multi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s,MEP);单发患者中5例部分或接近完全缓解,1例病情进展;多发患者中5例死亡,1例病情进展,2例部分缓解。   结论   MM伴有MEP者对常规化疗反应差,预后不良,需要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景红梅 《四川中医》2014,(4):110-1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神经性皮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当归饮子加减和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用氯雷他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老年人EBV阳性DLBCL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老年人EBV阳性DLBCL高发年龄70~79岁,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可伴结外器官受累,可出现巨脾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伴有发热、体质量减轻等B症状,病理表现为多形性大细胞浸润,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细胞,特别是T细胞增殖。结论 老年EBV阳性DLBCL患者肿瘤细胞CD20或CD79a阳性,EBV 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疾病进展快,对标准化疗反应差。利妥昔单抗对CD20阳性病例短期有效,但疗效有限。患者的生存期短。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20.
药针并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