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47篇
  免费   12249篇
  国内免费   6872篇
耳鼻咽喉   1201篇
儿科学   2189篇
妇产科学   738篇
基础医学   7327篇
口腔科学   2630篇
临床医学   15196篇
内科学   10233篇
皮肤病学   1339篇
神经病学   2539篇
特种医学   49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791篇
综合类   34242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649篇
眼科学   1460篇
药学   14480篇
  176篇
中国医学   12519篇
肿瘤学   5623篇
  2024年   372篇
  2023年   1450篇
  2022年   3762篇
  2021年   4845篇
  2020年   4143篇
  2019年   2209篇
  2018年   2352篇
  2017年   3355篇
  2016年   2587篇
  2015年   4659篇
  2014年   6206篇
  2013年   7984篇
  2012年   11415篇
  2011年   11989篇
  2010年   10972篇
  2009年   10029篇
  2008年   10293篇
  2007年   9888篇
  2006年   8650篇
  2005年   6789篇
  2004年   4806篇
  2003年   3851篇
  2002年   2960篇
  2001年   2764篇
  2000年   2210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周琴  周帆  张筱骅 《新中医》2020,52(9):39-43
目的:观察理冲汤加减联合紫杉醇+卡铂(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卵巢癌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TC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冲汤加减治疗,21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T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少腹包块、腹胀痛、面色无华及形体消瘦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7.08%,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54.1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甲胎蛋白(AF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A125、CA19-9、AF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2组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冲汤加减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2.
刘秀芳  刘丽  周郁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5):1916-1920
背景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以并发肾、心脑血管等多器官疾病,目前痛风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已经得到揭示,但鲜有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全面评估痛风患者的疾病认知和健康素养状态。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中青年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并了解痛风患者的一般感知能力及知识需求状况,为增强我国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其自身管理能力、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大庆市第五医院3家医院确诊为痛风的中青年患者,信息饱和后停止招募,共招募13例患者。采用非结构式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如下主题:痛风患者的疾病感知能力〔包括对痛风的认知及知晓情况较差;严重的疼痛可影响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感知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的原因为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就诊状况及行为(包括首次发病对疾病认识缺乏;就医体验不良)、痛风药物管理计划(包括药物选择依从性低、治疗方案的知晓及应对差)、痛风非药物管理计划(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社会资源互动、疾病信息挖掘)。结论 东北地区中青年痛风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对疾病相关信息获取途径单一,对疾病和治疗判断片面,因此不能有效进行疾病管理,阻碍医疗决策制定。提示根据需求状况、针对具体薄弱环节提升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提高知识水平对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补泻平衡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单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予补泻平衡手法,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手法,均每次20 min,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6个月全身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全身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身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后3、6个月全身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升高。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升高,仍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101/110),对照组为78.2%(86/1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补泻平衡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效,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且中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2019年2月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92篇,包含74个腧穴,共使用1494次,经络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54.89%)和足少阳胆经(34.74%)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83.13%)为主;常用穴位依次为环跳(188)、委中(154)、阳陵泉(143)、承山(117)、昆仑(110)、大肠俞(88)、秩边(87)、悬钟(82)、肾俞(78)、承扶(56)。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循经、局部取穴为主,重视本经配穴及阳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m6A阅读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IGF2BP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基于5对HCC癌及相应癌旁组织mRNA-seq数据和TCGA数据库LIHC的mRNA-seq数据综合分析IGF2BP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中343例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IGF2BP1表达水平对HCC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IGF2BP1的共表达mRNA,并利用m6Avar在线网站预测mRNA的m6A位点及其RNA结合蛋白等信息,最终构建IGF2BP1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IGF2BP1基因在HCC中表达上调(log2FC HCC转录组数据=10.684,P<0.001;log2FC TCGA-LIHC数据集=7.032,P<0.001)。生存分析显示IGF2BP1低表达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年,IGF2BP1高表达患者为4.44年,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P=0.011)。22个差异表达的mRNA与IGF2BP1存在靶向结合关系,并与其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其中,HMGA2等15个高表达mRNA的HCC患者总生存期缩短。HMGA2、PEG10、CEP55、RHO、CDC6和KIF23基因中的潜在m6A甲基化位点位于mRNA 3'UTR端的miRNA结合区域。结论 IGF2BP1在HCC中高表达且导致患者总生存期缩短。IGF2BP1可能通过m6A甲基化及miRNA抑制作用的方式上调mRNA的表达,促进HCC发生并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对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灶、免疫功能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化疗,治疗组予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瘤灶、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①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无脱落,最终完成试验者78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②两组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1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两组血清NK、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CD8~+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NK、CD3~+、CD4~+水平降低(P0.05)。化疗1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2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NK、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为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能有效控制老年肺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瘤灶变化,并有利于稳定血清NK、CD3~+和CD4~+水平,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优选复方夏枯草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复方夏枯草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根据综合评分的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 该工艺准确可靠,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苏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木为传统中药,具有活血祛瘀和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从苏木心材中共分离鉴定约120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原苏木素、巴西苏木素、高异黄酮、苏木查尔酮和二苯等类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菌和血管舒张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性归纳了苏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苏木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