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886篇
  免费   33133篇
  国内免费   20525篇
耳鼻咽喉   3358篇
儿科学   5078篇
妇产科学   2417篇
基础医学   24723篇
口腔科学   5851篇
临床医学   39847篇
内科学   33841篇
皮肤病学   3976篇
神经病学   9858篇
特种医学   127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31357篇
综合类   83076篇
现状与发展   82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33638篇
眼科学   5331篇
药学   37715篇
  440篇
中国医学   31134篇
肿瘤学   18972篇
  2024年   1075篇
  2023年   4244篇
  2022年   9902篇
  2021年   14557篇
  2020年   12181篇
  2019年   7799篇
  2018年   8520篇
  2017年   9982篇
  2016年   8348篇
  2015年   14497篇
  2014年   18107篇
  2013年   20784篇
  2012年   29775篇
  2011年   31589篇
  2010年   26495篇
  2009年   23058篇
  2008年   25071篇
  2007年   23845篇
  2006年   21378篇
  2005年   17285篇
  2004年   12219篇
  2003年   10505篇
  2002年   8228篇
  2001年   7080篇
  2000年   5364篇
  1999年   2978篇
  1998年   1352篇
  1997年   1289篇
  1996年   1048篇
  1995年   921篇
  1994年   756篇
  1993年   472篇
  1992年   465篇
  1991年   394篇
  1990年   349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215篇
  1987年   226篇
  1986年   177篇
  1985年   139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43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22篇
  1973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药物组成,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个经典名方之一。经溯源发现,四妙勇安汤源于《石室秘录》,后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验方新编》等书引用。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均有方无名,"四妙勇安汤"之名,最早见于1956年《中医治疗动脉栓塞性坏疽症的成效》,是由当时记者吕民报道河北省释迦宝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当地的动脉栓塞性坏疽时冠名。四妙勇安汤从方药组成与剂量上看,从《石室秘录》开始即是"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玄参三两",历代版本《方剂学》确定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就是3∶3∶2∶1。而查阅文献,释迦宝山临证所用的四妙勇安汤由"玄参132 g,当归99 g,银花66 g,甘草33 g"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变成2∶4∶3∶1。从治疗时间上看,原方记载的7日愈或是10日愈,而释迦宝山将其用到了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研究认为,古籍中的四妙勇安汤,应该是用于疾病的初期,尽早发现和治疗;而释迦宝山修改过的剂量,是广泛用于脱骨疽的中后期,甚至出现坏疽的严重病情所使用的,因此服药时间长,剂量大。且四妙勇安汤临证不仅限于治疗脱骨疽,也用于大头疮等,现代该方的使用已经大为拓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稳定斑块、降脂、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促纤溶等作用,后续应开展君臣佐使辨析,对其临床应用范围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2.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群,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杜长海名老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究其内因为大肠传导失常,外因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紧张的生活氛围等等,因此杜老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根据中医辨证总结出临床常用药对,对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3.
94.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以快速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为特点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多神经根神经病。随着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药引起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轴索型GBS,以四肢弛缓性瘫痪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急性、严重且快速进展的周围神经受累,较其他轴索型GBS病情重,恢复时间长,预后差。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其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取代血浆置换成为GBS首选治疗方法,推荐剂量为0.4 g/(kg·d),连续静滴5 d,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停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及时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和康复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5.
96.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也是当今医疗领域的重要内容。以现有文献为基础,对国内外临床药师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分析,发现现有体系可分为为基于临床药师职责、基于临床药师业务流程、国外临床药师绩效考核体系三个方面;通过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考核指标和标准确定困难、考核难以做到实时性和延续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清晰职责定位、重视临床药师价值体现等修改说明。  相似文献   
97.
张金连    苑东敏  崔静  赵园园  王云云  杨帆  孙健平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514-1518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6年和2009年参与青岛糖尿病预防项目的研究对象男性3 012例、女性4 422例,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不同性别ALT与FPG、2 h PG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T与新诊T2DM患病的关系。结果 男性中,ALT与空腹血浆血糖(FPG)、餐后2 h血浆血糖(2 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88、0.08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832倍(OR = 1.832,95% CI:1.324~2.534,P<0.01)。女性中,ALT与FPG、2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0.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445倍(OR = 1.445,95% CI:1.087~1.919,P<0.05)。结论 在男、女性人群中,ALT水平升高与T2DM患病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不受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采用抗凝预防血栓形成,按照术后预防DVT所采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DVT发生率、皮下瘀斑情况、血小板数值、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果术后2组患者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情况、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10 d 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 2组患者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显著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 对北京市朝阳区某学校一起耐药肺结核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耐药结核病疫情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密切接触者采用PPD试验、X线胸片和CT相结合的方式筛查。结果 2018年10月—2019年6月,该校共发生36例肺结核病例,发病率为4.5%。其中5例耐多药,3例耐利福平。36例病例分布在四个班,15a班27例、15b班4例、15c班2例、17d班3例。各班发病率分别为56.3%、8.3%、5.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耐药病例中6例为15a班学生,占耐药病例总数的75.0%。经CT筛查68名密切接触者中确诊23例肺结核患者,检出率33.8%。结论 该起学校聚集性疫情为全国首起耐药肺结核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未及时就医,传染源隐匿存在时间长,是导致该起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置中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对于及时发现新病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