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89篇
  免费   10494篇
  国内免费   6633篇
耳鼻咽喉   1045篇
儿科学   1290篇
妇产科学   828篇
基础医学   7845篇
口腔科学   2002篇
临床医学   11798篇
内科学   10372篇
皮肤病学   1015篇
神经病学   2877篇
特种医学   37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9026篇
综合类   24418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9802篇
眼科学   1813篇
药学   12059篇
  162篇
中国医学   9201篇
肿瘤学   5216篇
  2024年   320篇
  2023年   1632篇
  2022年   3489篇
  2021年   5019篇
  2020年   4131篇
  2019年   2647篇
  2018年   2789篇
  2017年   3143篇
  2016年   2641篇
  2015年   4498篇
  2014年   5528篇
  2013年   6205篇
  2012年   8834篇
  2011年   9263篇
  2010年   7681篇
  2009年   6666篇
  2008年   6929篇
  2007年   6837篇
  2006年   5952篇
  2005年   4755篇
  2004年   3624篇
  2003年   3035篇
  2002年   2556篇
  2001年   2043篇
  2000年   1556篇
  1999年   780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Fas/FasL在各阶段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检测Fas/FasL在各阶段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as/FasL在婴幼儿血管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Fas/FasL蛋白及mRNA在各阶段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增生早期和增生中期,部分血管瘤细胞表达Fas;增生晚期,阳性细胞明显增多,Fas mRNA表达最强;消退早期,仍有少量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as,之后Fas表达迅速减弱。②最早期细胞团中没有FasL(+)细胞;增生中期,血管瘤组织中出现少量FasL(+)细胞;增生晚期FasL(+)细胞显著增多,FasL mRNA表达最强;消退早期之后,FasL(+)细胞迅速减少以至消失。结论 Fas/FasL与婴幼儿血管瘤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Fas/FasL介导的血管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婴幼儿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对77例BTCC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BTCC组织中VEGF与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3%和51.94%,VEGF表达和PCNA表达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术后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在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中,PCNA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且肿瘤复发率也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VEGF和PCNA阳性或同时表达阳性的患者复发迅速,PCNA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VEGF和PCNA与BTCC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和增殖性肿瘤。VEGF和PCNA均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3.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辛  张洪  沈娅丽  徐庆丰  许峰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4):1414-1417
目的: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etive brething control,AB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价呼吸运动时肺部肿瘤动度的影响及ABC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选择9例使用ABC技术联合三维造型放疗技术治疗的非小细胞系癌患者进行分析。CT定位扫描时分别采集ABC和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状态下的图像,评价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动度和PTV边界的影响唾弃;并比较两种计划的DVH,放疗剂量为54-60Gy/18-20次。3Gy/次,1次/天,5天/周,定期随访,评价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应用ABC技术后,隔肌的平均位移从FB时的43.5mm(20.0-32.0mm)降低为3.6mm(0.5-72.mm),胸壁的侧方位移从FB时的3.2mm(2.8-4.0mm)降低为1.2mm(0.5-1.6mm).PTV边界可以从FB时的1.5mm减少为0.75cm;肺的V20从21.8%降低为15.0%,减少了30.6%.中位随访6个月时,9例患者中有6例CR,3例PR.急性放射副反应都很轻微,仅为I-II.结论:在肺癌的精确放射治疗中,呼吸动度的影响不可忽视.而ABC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运动时治疗的影响,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减少副反应.,但该系统使用较为复杂,延长了治疗的时间,个别患者不能忍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自身增强子I(enhancerI,ENHI)对HBV 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法以HBVadr亚型全基因DNA序列为模板分别扩增表面抗原(HBsAg)和HBsA-ENHI基因片段,重组到载体VR1012中,构建两种HBV DNA疫苗,转染CADS-7细胞及HepG2细胞并免疫BALB/c小鼠。采用蛋白印迹、ELISA、ELISPOT等方法检测其在COS-7和HepG2细胞内的表达及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效果。结果 转染的HepG2和COS-7细胞均表达HBsAg;连接ENHI的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后HBsAg表达量明显升高,两种疫苗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无明显差异;免疫小鼠后第2周产生HBsAb及HBs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两种疫苗免疫产生的HBsAb及HBsAg特异性CTL无明显差异。结论ENHI可使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明显增加,对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及接种BALB/C小鼠引起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5.
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7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75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70.0%),胃中部多发(46.7%).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腹膜转移等方面与进展期胃非印戒细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分型以BorrmannⅢ型、Ⅳ型多见(P<0.01),且浸润深度T3、T4比胃非印戒细胞癌多见(P<0.01);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4%,与其他类型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相比恶性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6.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收治的392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实施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内清扫173例,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21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浸润肠壁深度及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7.8%(39/219),侧方盆壁非连续性癌灶转移率为5,9%(13/219)。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7例(4.0%),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3例(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93例男性患者中有12例(12.9%),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9例男性患者中有62例(5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复发率:腹腔内清扫组为16.2%(28/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9.6%(21/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腹腔内清扫组为49.1%(85/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59.4%(130/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也会影响患者术后排尿和男性性机能。  相似文献   
107.
CT定位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以来在cT定位引导下。采用WE7568集束电极射频肿瘤消融仪。用集束电极经皮穿刺到肺内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每针次温度75~95℃左右维持10min或15min.结果78例病人经CT引导行射频消融80例次,绝大多数病灶(77.4%)复查CT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CT值下降30~37,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CT定位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对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明显,对晚期肺癌、多发性肺转移瘤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结论 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直肠腺瘤和其他疑似为良性的病变应用经肛门内镜切除术并未普及。该项研究旨在评估经肛门内镜切除术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在1993-2004年之间3所斯德哥尔摩医院中经肛门内镜切除术的患,内容包括患自身及病变特性、并发症、随访时间和复发率。结果:180例中共131例行经肛门内镜切除术。160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腺瘤,12例为癌瘤,其余8例分别为增生、纤维化或正常黏膜。直肠腺瘤患中,77例仅行单次经肛门内镜切除术,16例因巨大腺瘤而多次行该手术,27例因复发而需另行经肛门内镜切除术或其他手术。中位复发时间为7个月,但未出现直肠癌。16例手术患出现并发症。2例患必须行Hartman手术,1例因肠穿孔,另1例因出血。手术期间无死亡。未复发的中位随访期为32个月(极差0—67)。[编按]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