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6篇
  免费   1946篇
  国内免费   944篇
耳鼻咽喉   136篇
儿科学   371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341篇
口腔科学   251篇
临床医学   2346篇
内科学   1624篇
皮肤病学   220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6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841篇
综合类   5054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2017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2330篇
  34篇
中国医学   1812篇
肿瘤学   80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827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576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845篇
  2014年   1035篇
  2013年   1189篇
  2012年   1561篇
  2011年   1739篇
  2010年   1600篇
  2009年   1460篇
  2008年   1432篇
  2007年   1365篇
  2006年   1308篇
  2005年   1014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599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不同类型的股骨干骨折18例,胫骨干骨折15例.结果33例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5.2个月,33例均骨性愈合.未出观畸性愈合、再骨折、断钉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2.
丹芎瘢痕涂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通过769例病人应用丹芎瘢痕涂膜防治瘢痕增生的治疗效果,为烧烫伤后瘢痕增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我们根据中医、中药活血化淤原理,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的丹芎瘢痕涂膜,由丹参、川芎等复方组成.药物使用,将丹芎瘢痕涂膜直接均匀涂于瘢痕表面上,形成药膜,次日揭去药膜,重新涂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5个月.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每日1次,连续用药5个月.结果:(1)创面愈合后瘢痕刚开始增生者,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共415例,显效77例,有效323例,总有效率96.39%;疤痕止痒软化膏同体对照组51例,显效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39.2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创面愈合后瘢痕已增生者,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354例,显效88例,有效257例,总有效率97.46%;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组63例,显效4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60.3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3)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与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769例,显效165例,有效580例,总有效率96.88%;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组114例,显效4例,有效54例,总有效率50.88%,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4)60例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与同体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8.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经769例病人临床应用丹芎瘢痕涂膜,并与已知疤痕止痒软化膏比较,丹芎瘢痕涂膜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疤痕止痒软化膏,丹芎瘢痕涂膜是一种安全、有效、新的创面瘢痕外用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胃癌累及胰腺的外科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6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累及胰腺的胃癌120例。结果本组120例中,根治切除组41例,姑息切除组23例,未切除组56例。根治组41例中经病理证实胰腺有癌细胞浸润者30例,占73.2%,淋巴结转移率为85.4%。其中No10、11淋巴结转移率为73.1%。术后102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5%,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根治切除组为73%、37%、17%,姑息切除组为22%、9%、4%,未切除组为9%、2%、0%。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组和未切除组(P<0.05),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切除组(P<0.01),但与姑息性切除组无显著性差异。姑息性切除组和未切除组1、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但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切除组(P<0.01)。结论胃癌累及胰腺的根治切除可提高1,3年生存率,选择合适的适应征是关键。姑息切除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对改善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预防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胆道损伤的方法。方法对本组15131例MC中发生的18例胆道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94年12月前施行MC2321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39%),1995年以来实施MC12810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07%)。结论思想上高度重视、规范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本文阐述了早期和当前医院网络服务器集成方案,即:" 1+ 1"和 HA方案的" 2+ 1"模式,分析探讨了 HA方案的" 2+ 2"模式和更高可靠性能的 CA容错服务器方案.  相似文献   
46.
The brief anesthesia with isoflurane induces rapid tolerance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and aden-osine A1 receptor antagonist, DPCPX, attenuat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方法 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超声心动图与手术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诊断符合率为86.95%(20/23),漏诊率为13.04%(3/23)。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全面掌握超声知识,仔细认真地检查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9.
Hypoxiaisadirectfactorcausinghypoxicpul monaryhypertension (HPH) .hypoxiainduciblefac tor 1α (HIF 1α)isfoundtobethemostcrucialfactorsofarwhichmediatesthecellularresponsetohypoxi a[1] .OurpreviousstudyrevealedthatoverexpressionofHIF 1andendothelin 1(ET 1…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小肠细胞Bax、Bcl 2及c myc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肠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 健康SD大鼠 36只随机分为 3组 ,空白对照组 (S组 )、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 (IR +NS组 )、缺血再灌注 +参附注射液组 (IR +SF组 ) ,每组 12只。采用钳闭肠系膜前动脉制备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检测Bax、Bcl 2及c myc蛋白的表达 ,每组选 2 4个视野分别测量光密度值 (OD值 )。TUNEL法检测凋亡的小肠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IR +NS组BaxOD值明显高于S组 (P <0 .0 1) ,IR +SF组BaxOD值明显低于IR +NS组 (P <0 .0 1) ,且低于S组 (P <0 .0 5 )。IR +NS组Bcl 2OD值高于S组 (P <0 .0 5 ) ,且IR +SF组Bcl 2OD值高于S组 (P <0 .0 1) ,但IR +NS组与IR +S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R +NS组c mycOD值明显高于S组 (P<0 .0 1) ,且明显高于IR +SF组 (P <0 .0 1)。IR +NS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S组和IR +SF组 (P <0 .0 1) ,而IR +SF组高于S组 (P <0 .0 5 )。结论 参附注射液增加小肠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 ,降低Bax及c myc蛋白的表达 ,抑制小肠细胞凋亡 ,保护缺血再灌注小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