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26篇
  免费   10208篇
  国内免费   4776篇
耳鼻咽喉   904篇
儿科学   1497篇
妇产科学   714篇
基础医学   4781篇
口腔科学   1865篇
临床医学   11461篇
内科学   8482篇
皮肤病学   1316篇
神经病学   2286篇
特种医学   3643篇
外科学   7467篇
综合类   21650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11236篇
眼科学   1002篇
药学   8988篇
  116篇
中国医学   8451篇
肿瘤学   4338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361篇
  2022年   2704篇
  2021年   3425篇
  2020年   3149篇
  2019年   1641篇
  2018年   2115篇
  2017年   2735篇
  2016年   2209篇
  2015年   3794篇
  2014年   4699篇
  2013年   6106篇
  2012年   7540篇
  2011年   7892篇
  2010年   7362篇
  2009年   6709篇
  2008年   6354篇
  2007年   6107篇
  2006年   5387篇
  2005年   4176篇
  2004年   2905篇
  2003年   2352篇
  2002年   1873篇
  2001年   1786篇
  2000年   1201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2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991.
取 5例 (男 4 ,女 1) ,2 1~ 37岁 ,死亡后 12h内的人体两侧手鱼际肌组织 50块 ,用肌球蛋白ATP酶法 ,系统研究了各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结果表明 :人类鱼际肌中I型 (慢缩 )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在 59%~ 67%之间 ,平均为 62 %显著高于上肢其它各肌群I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 (P<0 0 5)。鱼际肌的深、浅层间 ,多数肌I型纤维百分率接近。左、右侧别比较 ,除拇收肌横头右侧者显著高于左侧外 ,其余肌均未见显著的I型纤维侧别差异 ,结合肌电图和拇指功能 ,对这些差异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及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3例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含量。纳络酮治疗Ⅱ级以上肝性脑病20例,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观察清醒时间、清醒率、病死率等。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含量(76.53±24.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4.31±15.24pg/ml)(t=2.41,P<0.02)和无脑病组(35.41±16.87pg/ml)(t=2.38,P<0.02)。无脑病组及肝性脑病Ⅰ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32及1.89,P>0.05)。用纳络酮治疗后,治疗组清醒时间平均(15.56±13.84)h,对照组(32.27±19.31)h(t=2.7,P<0.01);治疗组3d清醒率85%,对照组55%,差异有显著性,(x2=4.28,P<0.05),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其升高水平与脑功能障碍程度一致,提示β-EP在肝性脑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有促清醒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提高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效果.方法对23例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突然无尿是所有病例共同的症状,伴肾绞痛19例、恶心呕吐17例.一侧肾切除史9例,孤立肾3例,一侧肾巨大积水6例,先天性肾发育不全1例,影像学检查示上尿路结石20例,血块、输尿管开口处肿瘤和后腹膜转移性肿瘤各1例.结论B超、KUB平片、逆行尿路造影和MRU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方法取决于梗阻的病因、持续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最关键的是尿液引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考察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方法 分别以HPMC,EudragitL-30D-55,EudragitL100/S100为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以冰片和人参总皂苷为检测指标。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进行释放度实验。结果 冰片和人参总皂苷释放度的f2值为79.6。结论 脂溶性成分冰片和水溶性成分人参冲刷 皂苷在缓释的同时基本上达到了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十年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十年前后两个五年段的各500份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折算用药剂量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合并用药、合并抗胆碱药及疗效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十年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在临床上的应用比例明显增大并上升为首位.结论十年前后两组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发生了明显变化,疗效好、副作用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97.
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ARI),adis easeofhighoccurrenceandquickspreading,withdeuteropathiesandcomplications,couldinfluencethehealthofchildrenseverely.Shuanghuaaerosol(SHA)wasusedintreatingARIto gainidealeffect,andexperimentalstudywasconductedtoexplor…  相似文献   
998.
《伤寒论》养阴存津治法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伤寒发病、传变过程中,不仅有寒盛阳虚证,亦有热盛津伤证。《伤寒论》中始终贯穿着“存阴液”的基本精神,在治疗上开养阴保津法运用于临床之先河,张仲景用养阴存津法治疗伤寒,既有补法滋阴生津,尚有将其地汗、吐、下、和、温、清等其它治法之中。既有用养阴药物滋阴生津,尚有不投养阴之品,亦获护阴存津之效,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苄基二甲基十四烷氯化铵 (benzyldim ethyltetradecyl amm onium chloride,BAC)建立犬下食管括约肌(L ES)无神经动物模型 ,研究一氧化氮 (NO)对 L ES压力的作用。方法 :将 BAC环周注入犬 L ES,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均于注射前及注射后 6周测定 L ES压力 ;并观察 L -精氨酸、D -精氨酸、硝普钠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 N-硝基 - L -精氨酸 (L - NNA)对 L ES压力的影响 ;此外还测定了两组犬 L ES中 NO含量和 NOS活性。结果 :BAC处理组 L ES压力 [(4 2 .43±4.19) m m Hg,1m m Hg=0 .133 k Pa]显著高于对照组 [(2 2 .71± 5 .19) mm Hg]。 L -精氨酸可使对照组 L ES压力降低 ;L - NNA使其增高 ,但对 BAC处理组 L ES压力均无影响。硝普钠可降低两组犬 L ES压力。对照组 L ES中 NO为 (6 .0 5 8± 2 .0 6 7)μm ol/g,NOS为 (1.45 8± 0 .146 ) U /mg;而 BAC处理组 NO为 (1.797± 0 .873)μmol/g,NOS为 (0 .46 3± 0 .0 39) U /m g,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 结论 :BAC可使犬 L ES压力增高 ,其机制可能与 L ES局部 NO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肝豆状核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D)的分子发病机制和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WD进行了10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①WD的基因定位研究通过RFLP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应用两位点及多位点连锁软件,建立了中国人WD基因在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