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40篇
  免费   4889篇
  国内免费   2892篇
耳鼻咽喉   639篇
儿科学   758篇
妇产科学   497篇
基础医学   4884篇
口腔科学   855篇
临床医学   6044篇
内科学   5803篇
皮肤病学   626篇
神经病学   1833篇
特种医学   20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387篇
综合类   10603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682篇
眼科学   799篇
药学   5749篇
  48篇
中国医学   3897篇
肿瘤学   3192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1336篇
  2021年   2201篇
  2020年   1742篇
  2019年   1296篇
  2018年   1392篇
  2017年   1524篇
  2016年   1400篇
  2015年   2239篇
  2014年   2763篇
  2013年   3222篇
  2012年   4491篇
  2011年   4883篇
  2010年   3647篇
  2009年   3012篇
  2008年   3465篇
  2007年   3377篇
  2006年   2960篇
  2005年   2511篇
  2004年   1886篇
  2003年   1786篇
  2002年   1456篇
  2001年   1190篇
  2000年   898篇
  1999年   489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6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沙唑嗪与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甲磺酸多沙唑嗪和特拉唑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符合条件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多沙唑嗪)和对照组(特拉唑嗪).试验剂量从2 mg开始逐渐递增至2~8 mg/d,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心电图、常规体检、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①治疗4周后,多沙唑嗪组降压总有效率80.7%,特拉唑嗪组降压总有效率7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多沙唑嗪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0.81%、10.70%,特拉唑嗪组为10.01%、11.4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多沙唑嗪组有效剂量2~6 mg/d,平均3.04 mg/d,特拉唑嗪组有效剂量2~8 mg/d,平均4.19 mg/d.④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多沙唑嗪组25.8%,特拉唑嗪组33.3%(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多为轻度,可迅速缓解,多沙唑嗪组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结论:甲磺酸多沙唑嗪2~6 mg/d,一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2.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30岁。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头晕(67%)、心悸多汗(44%)、视物不清(33%)及肉眼血尿(28%)为主要临床症状。尿儿茶酚胺(CA)和(或)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阳性者16例,阳性率89%。经B超、CT、MRI及膀胱镜等检查,肿瘤位于膀胱7例、腹主动脉旁5例、肾门4例、脐尿管1例、盆腔1例。结果 18例中行肿瘤切除术15例,探查术3例。病理诊断良性16例,恶性2例。5例术后3个月~10年复发。结论 尿CA和VMA测定是定性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控制血压和扩容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2年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EDD无明显改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5,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耐药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耐药性癫(癎)患者术后脑组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3种检测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测定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PCR发现CDK5 mRAN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这种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轴突和胶质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35 000处有一蛋白条带,并且可见实验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1.4293±0.1839和2.0733±0.4738)高于对照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0.9680±0.4147和1.403±0.6163,P<0.05).结论 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表达增强,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体外循环经验.方法:10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使用stockerⅢ型心肺机及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低温,预充白蛋白并附加人工肾超滤,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105例患者均顺利脱机,无1例死亡.体外循环时间60~1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120 min,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心脏自动复跳86例,电击19例.结论:手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低手术后的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并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调查河南省中华医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科学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对84个医疗单位242人进行信访调查,并对资料完整的225人(92.97%)进行分析。结果:男60人,女165人。年龄平均32.8岁。本科学历15.6%,无学历6.6%。高级职称9.3%,无职称5.4%。已专业培训49.3%,未专业培训50.7%。结论:我省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发展迅速,但技术人员新,学历、职称偏低,且49.3%的人员未经正规专业培训,人才出现断层,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采取技术人员许可证制度——执证上岗,有计划的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7.
Patientsfeelimpatientbecausetheycouldnotpredicttheonsettimeofepilepsy.Ifonsettimeofepilepsycouldbepreciselypredicted,thendrugadministrationanddisabilityofpreventionwillbecomeavailable.In1879,Echevarrzafoundonsettimeofepilepsyisdistributedaccordingtosomerules.Inrecentyears,scientistsperformalotstudiesinvolvingcytologyandmolecularbiologyofepilepsy.Clinicaldataindicatedonsetofepilepsyhascloserelationwithbiologicalrhythmsuchasawakeandsleepcycleandmenstrualcycle.Theobjectiveofthisstudy…  相似文献   
108.
孔丽 《现代医院》2007,7(Z1):48
随着社会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从2005年使用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系统以来,因其防溶血、防气泡、防交叉感染、卫生、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者及顾客的好评.大家反映使用真空负压采血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从下面几点来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109.
110.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各类颈椎疾患患者179例,观察患者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终板处理情况、钢板类型、植骨及椎体撑开情况等。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有17例患者发生钛网沉陷,沉陷的原因主要为骨密度下降、钛网修剪放置不当、术中过度撑开、终板刮除过多、使用非限制性钢板、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螺钉进钉深度过浅和方向不当、钢板放置位置偏斜等。术后所有患者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3.5分(P〈0.01)。162例未发生钛网下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4.4分和4.7分:发生钛网下沉患者中。6例有临床症状者沉陷时和沉陷3个月时的JOA评分为2.9分和3.8分.7例无临床表现者为3.3分和3.9分.4例有临床症状行翻修手术者翻修术后1周和3个月时JOA评分比翻修前提高3.3分和3.7分。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可发生钛网下沉,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避免使用钛网。手术时应尽可能增加钛网与终板接触面积,多保留相邻终板,选用限制性钢板,尽量选择自体骨植骨,避免椎间过度撑开等。防止术后钛网沉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