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50篇
  免费   3643篇
  国内免费   2067篇
耳鼻咽喉   288篇
儿科学   721篇
妇产科学   211篇
基础医学   2347篇
口腔科学   715篇
临床医学   4217篇
内科学   3000篇
皮肤病学   479篇
神经病学   577篇
特种医学   1446篇
外科学   3241篇
综合类   10219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301篇
眼科学   455篇
药学   4242篇
  52篇
中国医学   4110篇
肿瘤学   1427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972篇
  2021年   1267篇
  2020年   1208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962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1326篇
  2014年   1755篇
  2013年   2144篇
  2012年   3323篇
  2011年   3457篇
  2010年   3296篇
  2009年   2914篇
  2008年   3163篇
  2007年   2927篇
  2006年   2633篇
  2005年   2071篇
  2004年   1514篇
  2003年   1278篇
  2002年   985篇
  2001年   946篇
  2000年   736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 构建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51)和对照组(n=51)。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进行评估。结果 出院时,试验组FMA评分、SS-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QOL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2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FMA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时间、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FMA评分、SS-QOL评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中医延续性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持续提升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2020年7月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系统,为血站阻断因不到献血间隔而再次献血的献血者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结果长三角地区血站统一了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标准、开发了查询服务,实现了献血者间隔期信息共享。结论系统的建立降低了献血间隔期未到而再次献血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地区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安徽省汉族人群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和单体型频率分布特征。方法 PCR-测序分型技术(SBT)对3 169例随机无血缘关系的干细胞捐献者进行HLA-A、-B、-C、-DRB1、-DQB1基因分型,利用计数法、最大期望算法和PyPop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单体型频率和连锁不平衡参数。结果人群共观察到411个HLA等位基因,其中HLA-A、-B、-C、-DRB1、-DQB1分别检出等位基因数量为67、143、65、75和64个。频率>0.1的等位基因有HLA-A*11∶01、A*11∶01、A*24∶02、A*02∶01、C*01∶02、C*07∶02、C*06∶02、DRB1*09∶01、DRB1*15∶01、DRB1*07∶01、DQB1* 03∶01、DQB1* 03∶03、DQB1*02∶01。发现1 426条HLA-A~HLA-B、1 772条HLA-B~HLA-DRB1和798条HLA-B~HLA-C、446条HLA-DRB1~HLA-DQB1单体型,单体型表现有连锁不平衡,其中19条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RLD>0.80)。结论获得安徽省汉族人群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和单体型分布数据,其等位基因和单体型分布特征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在鉴别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和周围型肺癌(PL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我院及外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2例肺IMT及79例PLC的资料。使用A.K(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it)软件从CT平扫图像中提取高通量数据,对其进行特征筛选及降维,去除了重复性差、冗余度高的特征。将数据按照7∶3∶3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其中外院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机器算法对所提取较优特征建立分类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ROC),计算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效能差异。采用测试集对三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评估,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共提取396纹理特征,通过特征选择及降维获得12个较优的纹理特征,三种分类模型符合率分别为77.1%、62.9%、82.9%,特异度分别为61.1%、55.6%、83.3%,敏感度分别为94.1%、70.6%、72.4%,AUC值分别为0.791、0.748、0.859,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ROC-AUC值无统计学意义,随机森林符合率(82.9%)更高。测试集三种模型AUC值分别为0.807、0.739、0.781。结论基于CT平扫建立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有助于区分肺IMT和PLC,为临床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夹闭术治疗的7例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共19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成功夹闭;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瘤颈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3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未出现脑梗死及颅内感染等。术后随访3个月~3年,根据GOS: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倒影动脉瘤可选择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手术夹闭治疗,手术成功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FD治疗的17例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17个动脉瘤)共置入28枚FD(22枚Pipeline支架,6枚Tubridge支架),成功释放27枚。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1例(64.7%,11/17),其中缺血6例,出血2例,占位效应加重3例。14例临床随访1~60个月,平均(18.1±16.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11例,重残1例,死亡2例。10例影像学随访3~60个月,平均(17.8±18.9)个月;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腔稳定;9例载瘤动脉通畅,1例因术中支架脱入动脉瘤瘤腔内而闭塞基底动脉。结论 对于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FD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较高,效果良好;但是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靶血管栓塞治疗腹盆部自发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0例腹盆部自发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造影和超选择栓塞治疗,术前CT检查9例,加增强CT扫描5例。以技术成功率和临床 有效率评价介入治疗效果,以介入相关并发症评价安全性。 结果 超选择靶动脉栓塞术成功率为80%(8/10),临床有效率77.8%(7/9)。9例术前CT检查中,5例见哨兵血块征,1例见红细胞压积征;5例平扫+增强CT扫描中,4例见对比剂外溢征,与DSA血管造影出血部位吻合。术后30 d内死亡2例,8例随访2~27个月,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无再发出血。 结论 超选择靶血管栓塞是治疗腹盆部自发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增强CT有助于诊断和寻找出血部位。 【关键词】 自发性出血; 超选择性栓塞;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外溢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18?66岁[(42.5±11.6)岁]。49例行开放多韧带重建术(开放组),31例行关节镜辅助多韧带重建术(关节镜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0°、〉90°、〉120°)恢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Tegner运动分级、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4年[(3.8±1.5)年]。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0°、>120°)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90°)时间为90(60,90)d,关节镜组为60(30,90)d(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JKDC主观评分Jegner运动分级、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开放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0°(90°,130°),关节镜组为135°(120°,140°)(P<0.05)。结论开放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远期效果相似,但关节镜辅助手术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活动度更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预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HIFU治疗前、治疗后进行CEUS检查,分析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时间(ET)、达峰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增强均匀度,并计算△PI=病灶区PI-参考区PI。术后根据消融率分为消融率≥60%组和<60%组,分析造影参数与消融率的关系。结果在消融率≥60%组和<60%组间病灶的AT、TTP、ET、PI、△PI、AUC、增强均匀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TTP、ET与消融率呈正相关(r=0.563,0.771,0.710,P<0.05),PI、△PI、AUC与消融率呈负相关(r=-0.489,-0.796,-0.697,P<0.05),增强均匀度与消融率弱相关。结论CEUS的参数AT、TTP、ET、PI、△PI、AUC与局限型子宫腺肌病高强度聚焦治疗消融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预测疗效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抗荷力量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探索抗荷力量随BMI的变化规律,为飞行学员医学精准选拔及抗荷体质高效训练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参加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725名青少年航校学生的身体参数及抗荷核心力量指标,分析抗荷力量指标与BMI的相关性,探索抗荷力量随BMI的变化情况.结果 青少年航校学生平均身高、体质量及握力均稍高于全国同龄男性的平均水平.BMI与握力、背力峰值、背力均值、腿力峰值、腿力均值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性较弱(r值分别为0.192、0.139、0.118、0.091、0.105).不同BMI组的握力、背力峰值与均值、腿力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偏瘦、正常、偏胖组的力量呈上升趋势,而肥胖组力量有所下降.BMI和腰臀比是腿力峰值与腿力均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青少年航校学生的抗荷力量与BMI呈正相关,且抗荷力量随BMI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