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95篇
  免费   4771篇
  国内免费   2775篇
耳鼻咽喉   1107篇
儿科学   718篇
妇产科学   285篇
基础医学   2958篇
口腔科学   905篇
临床医学   5338篇
内科学   3905篇
皮肤病学   489篇
神经病学   1034篇
特种医学   2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949篇
综合类   12809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536篇
眼科学   475篇
药学   5379篇
  70篇
中国医学   4870篇
肿瘤学   2696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669篇
  2022年   1587篇
  2021年   2004篇
  2020年   1734篇
  2019年   981篇
  2018年   1000篇
  2017年   1383篇
  2016年   984篇
  2015年   1861篇
  2014年   2429篇
  2013年   3007篇
  2012年   4361篇
  2011年   4656篇
  2010年   3953篇
  2009年   3507篇
  2008年   3753篇
  2007年   3494篇
  2006年   2985篇
  2005年   2244篇
  2004年   1684篇
  2003年   1396篇
  2002年   1086篇
  2001年   959篇
  2000年   710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 选封闭群小型猪为实验动物 ,对既往猪原位肝移植模型进行系列改进 ,观察新建动物植模型的成功率、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在实验动物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监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2 0次 ,手术时间 (181.0± 2 5 .8)min及无肝期 (2 8.4± 3.2 )min较传统猪原位肝移植术明显缩短。动物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 ,1周存活率 90 % ,15例动物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改进后的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 ,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 ,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是大动物肝移植系列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7和CD28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分化表型。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人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 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CD27和CD28分子的表达。结果3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8 CD27 CD28 T细胞占CD8 T细胞(41.13±24.89)%,低于28例健康对照组的(71.93±14.47)%(P<0.05)。而CD8 CD27-CD28-T细胞占CD8 T细胞(42.16±10.9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16±5.24)%(P<0.0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 CD27 CD28 T细胞(80.89±7.93)%和健康对照组(83.17±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不同的亚群分化特征又有所不同,CD4 T淋巴细胞的分化表型仍然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CD8 T淋巴细胞中早期分化表型明显减少,晚期分化表型(CD27-CD28-)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3.
颈性眩晕的分型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将颈性眩晕分为上、下颈性眩晕,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并与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35例颈性眩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其治愈率及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颈性眩晕进行分型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4.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解析炎性肠病药物治疗的相关进展。旨在提高对临床证据的认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新的治疗,从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以往的治疗。方法:收集国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及结论:炎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因此,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IBD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有关CD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分型系统仍有待于改进。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有望确定安全和易于耐受的药物,并能发现目前诊治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85.
肾结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6年来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4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的典型肾结核占65%,不典型肾结核占35%,其临床症状以腰痛、血尿为主。所有患者尿常规均异常。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确诊率分别为20%、55%、66.7%和77.8%。结论膀胱刺激征仍是肾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典型肾结核有所增加。IVU是首选诊断方法,MRU对晚期肾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6.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泰素蒂加顺铂治疗进展期NSCL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可评价疗效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以泰素蒂加顺铂方案进行化疗,泰素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第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0.0 %,其中初治病例为53.1 %,复治病例为44.4 %,初复治病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年生存率为61.0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达Ⅲ度、Ⅳ度者52.0 %,血小板下降达Ⅲ度、Ⅳ度者为14.0 %。血红蛋白下降不严重。其他毒副反应还有脱发、过敏反应、水钠潴留、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口腔炎、腹泻等,但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毒副反应能够耐受。辅以G蛳CSF可防治重度的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复习20年(1975—1995)手术治疗单侧听神经瘤90例,其中4例为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HAT),与86例非富含血管的听神经瘤(NHAT),做回顾性分析,据临床表现、放射学检查、手术所见做比较。结果HAT较NHAT年轻(28±10与54±17岁)(P〈0.01),MRI显示HAT为实质性,无肿瘤囊变,多数较NHAT为大(P〈0.05);MRI示HAT有多个代表较大引流静脉的流空效应;经皮股动脉、椎动脉造影显示HAT有广泛的肿瘤着色及早期引流静脉的充盈,并证实由椎基动脉供血。过去文献报道认为以分期手术为宜。作者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下,成功地完成了4例HAT的切除术,未输血,术后无明显伤残。结论HAT是一种实质性大型肿瘤,出现于青年期,血管造影能够提供特征性发现。MRI能显示肿瘤表面的流空效应而确诊。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有望能一期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89.
小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模型。方法小鼠连续皮下注射吗啡,以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为指标,调整吗啡给予天数(5,6,7,10d)、吗啡累积剂量(360,560,640,945,1100,1105,1200mg/kg)、每日给予吗啡的频数[一天二次(bid),一天三次(tid)]、纳洛酮催促紧前给予吗啡与否、以及纳洛酮剂量(10,20mg/kg),建立四个造模方案包括八个子方案。结果方案A、B2、C2吗啡组小鼠跳跃反应率未达100%;方案B1、C1、D2、D3、D4吗啡组小鼠跳跃次数变异系数较大。方案D1采用小鼠连续皮下注射倍增剂量的吗啡,tid×6d,每日每次剂量分别为5,10,20,40,80,160mg/kg;第7天皮下注射吗啡160mg/kg,3h后腹腔注射纳洛酮10mg/kg,吗啡组小鼠可产生显著的跳跃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变异系数小(CV为0.22),该方案吗啡依赖小鼠跳跃反应次数适度,离散度小。结论选用方案D1可建立稳定的小鼠戒断跳跃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90.
痔组织弹性纤维退变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痔组织弹性纤维的病理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痔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对比研究24例Ⅲ度痔患者的正常肛垫和痔两种组织内弹性纤维和MVD的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种亚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痔组织存在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相对正常肛垫组织间的MVD计数、VEGF、MMP9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痔组织中iNOS明显增高,但与正常肛垫组织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痔组织弹性纤维出现断裂、扭曲、变形、玻璃样变等异常,而正常肛垫组织中弹性纤维形态较规则、密集,断裂和变形少见。结论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痔的发病机制之一;MMP9对肛垫纤维支持结构的直接降解作用可能是痔形成和加重的一个重要机制;痔组织中iNOS表达增高还提示炎症因素和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痔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