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18篇
  免费   2680篇
  国内免费   1781篇
耳鼻咽喉   245篇
儿科学   514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417篇
口腔科学   642篇
临床医学   3614篇
内科学   2446篇
皮肤病学   469篇
神经病学   458篇
特种医学   1312篇
外科学   2947篇
综合类   7906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115篇
眼科学   300篇
药学   3232篇
  29篇
中国医学   2556篇
肿瘤学   122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803篇
  2021年   1000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507篇
  2017年   769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997篇
  2014年   1385篇
  2013年   1850篇
  2012年   2497篇
  2011年   2752篇
  2010年   2493篇
  2009年   2287篇
  2008年   2347篇
  2007年   2212篇
  2006年   1993篇
  2005年   1542篇
  2004年   1170篇
  2003年   953篇
  2002年   852篇
  2001年   758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前提下,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置管期间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结论: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根据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肝左叶增大,肝表面形态及肝实质密度的改变,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和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影像学改变,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显示57例肝纤维化患者螺旋CT三期扫描诊断肝纤维化52例,敏感性91.2%,特异性77.8%。各期肝纤维化分期准确28例,准确率49.1%;准确判断轻度纤维化(S1、S2)或重度纤维化(S3、S4)44例,准确率77.2%,诊断早期肝硬化16例,准确率84.2%。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供肝免疫原性和宿主对供体抗原反应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利用近交系LEW到WF的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取出不同时期的供肝,分别刺激长期生存的WF宿主,观察能否诱导出肝损害;另外对LEW→WF肝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再次给予供体抗原刺激。结果(1)移植后第1、2天的同种移植肝,可激起长期生存的宿主出现暂时性肝损害(121±33、83±21),但第3天以后的则不能(28±9)。(2)给予供体同源的脾细胞刺激后,移植后7、14、28 d的宿主均未能诱导肝损害(56±17、66±11、61±35),但第56、84或112天的宿主均可被诱导出暂时性肝损害(98±25、158±43、330±82)。结论(1)肝移植后供肝的免疫原性在术后3 d基本消失。(2)移植术后1个月内宿主对供体抗原的刺激是处于低(无)反应状态的。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英语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从2001—2007年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疼痛、脱位、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功能等并发症和近期疗效。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比较,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总体的比值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7篇相关的文献,以微创与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的文献共18篇。研究结果提示Q值=13.93,P=0.53,不存在异质性,OR值为0.84,95%CI(0.58,1.20),P=0.34。微创全髋置换术后总体并发症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当。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血肿、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高于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而以疼痛、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低于后者,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更佳。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和输血少,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更短,而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更好,疼痛更少。但是应当重视较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新增的并发症,比如假体周围骨折、血肿等。  相似文献   
45.
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舌黏膜补片法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14例。尿道狭窄段3.5~14cm,平均6.2cm;术前耻骨上膀胱造瘘8例,余6例排尿均较为困难,最大尿流率2.5~5.5ml/s,平均3.8ml/s。结果:术后随访2~8个月,1例因伤口感染致尿道皮肤瘘,余患者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增至22~51ml/s,平均29.6ml/s。结论:舌黏膜具有取材方便、对患者创伤小、抗感染力强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尿道替代物,尤其适合尿道狭窄段<6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46.
鹿角状肾结石开放取石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鹿角状肾结石开放取石的术式选择、预防术中意外切肾和术后失肾的措施。方法:术中根据结石形态与肾脏解剖关系选择术式。对23例鹿角状肾结石患者行开放取石术治疗,左肾鹿角状结石9例,右肾10例,双肾4例。手术前后加强防治感染,术后充分引流,以预防术后失肾。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均于术中取尽。术中无一例意外切肾。术后1个月随访全部患者的术侧肾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鹿角结石,根据结石的形态、分布、肾盂类型、肾积水状态和肾实质厚度等因素综合判断,选择合理的术式,能保障手术安全、干净取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长期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的超声表现。方法:选择输精管结扎术后10~31年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64例(结扎组)。同时选择同期被临床诊断为附睾疾病而无结扎史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用高频超声观察附睾头、体、尾部的形态,厚度及内部回声;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或能量图观察附睾的血流状况。结果:结扎组附睾体部增厚、尾部增厚、头体尾均增厚及附睾管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64.1%、78.1%、42.2%、5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51.7%、8.3%、8.3%(P<0.01),而结扎组附睾的高血供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7%(P<0.01)。结论:长期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的主要超声表现是附睾增厚、附睾管扩张,但附睾血流多为无血供或低血供状况。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50.
引入PDCA循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PDCA循环法,规范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具体实施。结果医疗废物要达到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重要保证;加强培训与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是重要环节;完善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的配套设施是重要基础;制定管理质量标准认真督促检查考核是重要手段。结论PDCA循环法是加强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