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6篇
  免费   3382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耳鼻咽喉   244篇
儿科学   731篇
妇产科学   196篇
基础医学   1853篇
口腔科学   512篇
临床医学   3691篇
内科学   2659篇
皮肤病学   339篇
神经病学   696篇
特种医学   1252篇
外科学   2488篇
综合类   8992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3471篇
眼科学   409篇
药学   4021篇
  63篇
中国医学   3681篇
肿瘤学   1285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373篇
  2020年   1241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698篇
  2017年   959篇
  2016年   626篇
  2015年   1266篇
  2014年   1627篇
  2013年   2097篇
  2012年   2965篇
  2011年   3177篇
  2010年   2832篇
  2009年   2419篇
  2008年   2485篇
  2007年   2433篇
  2006年   2119篇
  2005年   1566篇
  2004年   1113篇
  2003年   908篇
  2002年   718篇
  2001年   624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2.
可吸收螺钉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应用选择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有关问题,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聚-DL-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组94例,男53例,女41例;平均40.5岁,平均随访时间32周。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组90例,男47例,女43例;平均38.5岁,平均随访时间30周。2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比较术后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周时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健侧相比关节活动丧失角度,2组手术时间,一次性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问题。[结果]通过随访,可吸收螺钉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2.0)周,术后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为115°±10°、与健侧相比关节活动丧失10°±6.8°,手术时间平均60 min,无1例并发症;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组临床愈合时间(12±2.0)周,术后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105°±8°、与健侧相比关节活动丧失15°±6°,手术时间平均55 min、一次住院费用平均9 430±1 000元,其中6例克氏针滑出并针眼感染、2例克氏针钢丝断裂、3例再次手术见张力带钢丝松动骨折移位愈合、1例髌骨骨质受损行石膏托固定。[结论]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相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法,具有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症状少、内固定更稳定的优点。临床愈合时间相对较短,关节功能恢复更理想,病程中住院费用低,无并发症,且无需2次取出内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 2(M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脂多糖(LPS)按5 mg/kg体重由大鼠腹腔注射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注射后2 h留取肝脏组织检测TLR4、MD-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雌二醇含量。结果正常雌雄性大鼠肝脏组织均可表达少量TLR4、MD-2、TNF-α基因,其中雌性组分别为0.175±0.034、0.211±0.044、0.201±0.068; 雄性组分别为0.205±0.061、0.243±0.049、0.243±0.06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LPS刺激后雌性大鼠肝脏组织上述指标分别为0.615±0.089、0.708±0.181、0.730± 0.118,血浆中ALT含量为(81.07±10.72)U/L;雄性组分别为0.723±0.091、1.123±0.272、 0.881±0.156,ALT含量为(106.39±14.21)U/L,雌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 0.05)。相关分析表明雌性及雄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TLR4及TNF-α基因表达与相应性别大鼠血浆中雌二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LPS刺激后大鼠肝脏组织TLR4、MD-2及 TNF-α基因表达存在性别差异,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导致雌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损伤较雄性轻。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人工骨(CPC)和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人工骨(rhBMP-2/CPC)在山羊骨质疏松症模型上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组织学表现。方法:6~8岁雌性山羊8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个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随机选取8只山羊的L2-L6的两节椎体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的两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术后4个月处死所有动物,取出椎体,组织学观察。结果: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共出现4个椎体的渗漏。肉眼观察:PMMA与松质骨界限清晰,一个椎体取材时交界面出现破碎和脱落现象;而CPC和rhBMP-2/CPC与椎体内松质骨界限不清,互相融合生长。HE染色光镜观察:PMMA与骨小梁松散结合,界限明显,未见PMMA吸收和新生骨形成;CPC均匀分布于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内,有CPC吸收现象,同时可见有新生软骨样团块形成,并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向其中心长入;rhBMP-2/CPC除了CPC的表现外,可见成骨活动活跃。结论:在组织学上,rhBMP-2/CPC和CPC均具有降解活性和骨传导活性,优于PMMA。rhBMP-2/CPC还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能成为PVP中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的首选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75.
计算机辅助检测对检出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检出乳腺X线钼靶摄影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乳腺X线钼靶片上疑有簇状钙化灶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140张乳腺钼靶X线片,经专业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应用CAD软件标记其中的微钙化灶,由6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单独阅片,再结合CAD阅片,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6位放射科医师结合CAD阅片后,评价效果均优于未结合CAD时,其中3位低年资医师(有1年临床经验)和1位中年资医师(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两次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有助于提高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尤其对缺少诊断经验医师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因子(rhEGF)对眼表上皮修复的影响及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肉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40眼的翼状肉施行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随机分为(rhEF治疗组(20眼)和药物赋型剂对照组(20眼),分别观察两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和结膜上皮覆盖羊膜植片的愈合速度,对全部患者随访3-12个月。结果rhEGF治疗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速度[(74983±199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59372±17.197)μm/hP<0.01];rhEGF治疗组结膜上皮愈合速度[(36.584±7.88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29.181±5.450) μmh,P<0.01]。随访全部病例未见复发,结论rhEGF可有效促进眼表上皮的损伤修复,羊膜移植为治疗翼状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7.
硝基胍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硝基胍的毒性进行研究,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硝基胍大鼠经口LD50为8 066 mg/kg,小鼠经口LD50为10 044 mg/kg,蓄积系数大于5.3.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在染毒第3周和第8周,体重有明显的负增长(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分别为10.00±2.37和7.5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其余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硝基胍属于微毒级毒物,轻度蓄积,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新型白细胞滤器LD-1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白细胞滤器LD-1在体外循环(CPB)中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5~30kg蒙古犬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LD-1过滤组(LD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使用白细胞滤器;LD组将白细胞滤器LD-1安装于CPB的静脉回流端,在CPB开始2min后打开滤器,过滤5min。分别于CPB前、CPB10min、40min、75min、停CPB和CPB后2h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WBC)数量、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并测定红细胞脆性。结果在CPB中各时间点LD组WBC数量均显著低于CPB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浆SOD水平在CPB75min后显著降低,而LD组血浆SOD水平在CPB75min、停CPB及CPB后2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在CPB后各时间点LD组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停CPB和CPB后2h,红细胞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所需的氯化钠浓度明显高于LD组(P<0.05);CPB后两组血浆FHB浓度均升高(P<0.01),但LD组在CPB40min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白细胞滤器LD-1在CPB中能有效去除白细胞,保存血浆的抗氧化能力,抑制氧自由基对红细胞的破坏。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糖蛋白 (E1E2 )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为研究HCVE1E2蛋白属性及基因免疫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HCVE1E2区基因上、下游引物 ,分别引入BglⅡ及EcoRI酶切位点 ,以含有HCVH株基因序列的质粒pBRTM/HCV1- 30 11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获得HCVE1E2区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A ,然后通过酶切和序列测定对其进行鉴定 ;将此表达载体转化入表达菌BL2 1(DE3)pLySs诱导表达 ,并采用SDS -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经酶切及序列测定分析表明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RSETA -HCVE1E2 ;SDS -PAGE显示目的蛋白大量表达 ,且呈非溶状态。结论 :HCVE1E2融合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 ,为HCVE1E2蛋白的制备及基因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306例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十二指肠镜127例,胆道镜116例,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63例。结果:306例.1中有286例成功(93.46%)。十二指肠镜治疗127例成功125例;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116例,成功109例;PTCS治疗肝内结石63例,成功52例。结论:内镜治疗肝内外胆道结石效果显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