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7篇
  免费   1344篇
  国内免费   756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345篇
妇产科学   155篇
基础医学   782篇
口腔科学   184篇
临床医学   1733篇
内科学   1211篇
皮肤病学   293篇
神经病学   307篇
特种医学   5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10篇
综合类   3429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532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1620篇
  21篇
中国医学   1376篇
肿瘤学   55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180篇
  2011年   1280篇
  2010年   1097篇
  2009年   971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66年   1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1篇
  1963年   26篇
  1962年   2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47篇
  1958年   51篇
  1957年   65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18篇
  1954年   21篇
  194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携TGFβ1反义RNA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Tβ-AS,转染膀胱癌EJ细胞株,观察抑制内源性TGFβ1表达对EJ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改变。结果:将TGFβ1反义RNA导入EJ细胞并有效表达;抑制TGFβ1表达可以降低靶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克隆形成率,使细胞增殖指数下降12%;反义RNA转染的EJ细胞G0和G1期细胞占65.7%,高于对照组细胞,S期细胞占20.5%,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内源性TGFβ1通过诱导膀胱癌细胞G1→S期转换,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52.
常双海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20-1021
目的评价国产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BPRS和CGI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疗效相似,有效率均大于85%,显效率约60%.洛沙平组的BPRS减分率在治疗早期大于维思通组,即洛沙平的起效时间早于维思通.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相当,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震颤和心动过速为主,加用安坦和/或心得安后均可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洛沙平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抗精神病药物,起效快、安全,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CO中毒致迟发性脑病(DNS)大鼠脑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CO中毒致DNS的病理过程。方法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后3、7、10、20d组,每组5只。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均出现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染毒后7d组最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CD4^+T淋巴细胞浸润,有少量GFAP表达;各染毒组不同脑区CD4^+T淋巴细胞、GFAP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表达。CD4^+T淋巴细胞染毒后3d开始浸润,7d达峰值,两者在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染毒后GFAP均有大量表达,随染毒时间延长表达数量呈上升趋势。结论CD4^+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CO中毒致DNS的免疫病理过程,GFAP阳性细胞对CO中毒引发的DN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差异也便决定于实践差异。中医学和西医的认识差异巨大,其中存在诸多因素,但是实践差异必定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中医的实践特点,并基于中医的实践特点论证了其对中医特殊认识的决定作用。为说明问题,同时与西医实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均行全身骨X线检查,4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发病均较广泛并双侧对称,病灶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硬化结节.大部分病灶位于骨松质内,并与骨小梁走行一致,少部分位于骨皮质内.相邻关节软骨无异常改变.结论:骨斑点症X线、CT、MRI表现均具有特异征象,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病理征象与肿瘤组织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其阳性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肺腺癌某些CT、病理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LMVD值间的关系。结果淋巴结增大、转移及其它一些CT表现与VEGF-C、VEGFR-3过表达及LMVD值有密切相关性;肿瘤组织的VEGF-C、VEGFR-3表达与LMVD值亦有相关性。结论肺腺癌淋巴结增大等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56岁。 主诉:左腰部丘疹伴瘙痒1个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解剖基础、损伤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意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1998~2006年,收治12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儿,按Delee分型:A型2例,B型4例,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之内4例,24 h之内3例,24~72 h 5例,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拍片复查,3~6周拔除克氏针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3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周,平均4.6周;患肘屈伸活动良好,无1例发生肘内翻。[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可以解剖复位,预防肘内翻,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