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7篇
  免费   1344篇
  国内免费   756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345篇
妇产科学   155篇
基础医学   782篇
口腔科学   184篇
临床医学   1733篇
内科学   1211篇
皮肤病学   293篇
神经病学   307篇
特种医学   5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10篇
综合类   3429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532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1620篇
  21篇
中国医学   1376篇
肿瘤学   55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180篇
  2011年   1280篇
  2010年   1097篇
  2009年   971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66年   1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1篇
  1963年   26篇
  1962年   2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47篇
  1958年   51篇
  1957年   65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18篇
  1954年   21篇
  194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酒精对小鼠睾丸的组织结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 5 %、10 %及 15 % 3种不同浓度的酒精作用于 2 2d龄小鼠 ,取睾丸做石蜡切片、HE染色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eNOS、细胞增殖的变化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 ,睾丸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生精小管的直径逐渐减小 ,eNOS阳性细胞面积密度逐渐增大 ,单位面积内PCNA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数目增加 ,高浓度酒精组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结论 酒精可使生精小管的直径变小 ,eNOS及PCNA表达增强 ,凋亡细胞增加并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变化加重。这可能是过量饮酒导致生精细胞减少 ,生殖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心肌线粒体电子漏及自由基生成的影响,以及观察牛磺酸的拮抗效应。方法: 分离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声波破碎线粒体制备亚线粒体,纯化制备猪心肌线粒体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SCR)重组体。分别用Hcy和/或牛磺酸共同孵育心肌线粒体、亚线粒体、SCR;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2O2- 及O2- 生成;并用滤膜抽滤法观察线粒体膜牛磺酸转运体的性质及Hcy对牛磺酸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 Hcy呈浓度依赖性地刺激大鼠心肌线粒体、亚线粒体氧自由基生成及SCR电子漏增加,牛磺酸自身不影响心肌线粒体、亚线粒体及SCR氧自由基生成,但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cy诱导的线粒体、亚线粒体及呼吸链重组体氧自由基生成。线粒体膜上存在Na+依赖性的牛磺酸转运体,Hcy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牛磺酸转运体对牛磺酸的转运功能。结论: 牛磺酸抑制Hcy刺激的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增加及氧自由基生成。线粒体膜上存在Na+依赖性的牛磺酸转运体,Hcy抑制线粒体膜上牛磺酸转运体对牛磺酸的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制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疫苗.方法 用蛋白转化法将B7-1锚定在肿瘤细胞膜上,免疫C57BL-6小鼠后,一组小鼠取脾细胞进行T细胞扩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功能检测,另一组小鼠进行肿瘤细胞接种试验.结果 用GPI-B7-1修饰的肿瘤细胞膜免疫小鼠后诱发了肿瘤特异性T细胞扩增和CTL.且该疫苗有一定的保护小鼠免受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结论 GPI蛋白转化法为人类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修饰肿瘤细胞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PAI-1和Col-Ⅰ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槲皮素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10 μg/L)刺激,部分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在刺激前用槲皮素(50 μmol/L)预处理90 min。MCP-1及COL-Ⅰ 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P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结果:NRK-52E 细胞在TGF-β1刺激后MCP-1 mRNA显著上调,在2 h开始升高,8 h达高峰,呈时间依赖性;P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同时,TGF-β1还显著上调Col-ⅠmRNA的表达,24 h为正常的2.4倍(P<0.05)。槲皮素预处理后,TGF-β1诱导的MCP-1、PAI-1和Col-Ⅰ的上调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通过抑制MCP-1、PAI-1和Col-Ⅰ的表达而部分逆转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这可能有利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5.
A组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轮状病毒G1型广州地方株与标准株及北京G1型地方株VP7基因序列的差异,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了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T—A克隆质粒pUCm—T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UCmT—VP7,对克隆的VP7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该地方株的基因核苷酸全长为1062nt,读码框架和以往的研究一致,和北京G1型地方株173的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8%),而与不同血清型标准株间则变异较大(73%—81%),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的一些高变区和保守功能区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从进化角度分析,与轮状病毒标准株Wa株,相距较远。结论 轮状病毒广州地方株R97—196 VP7基因片段属G1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变异与地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提高对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分类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l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分为无肝病基础组(第l组)、肝炎组(第2组)、肝硬化组(第3组)共3组,并对每组中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查、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的差异: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肝衰竭中,无肝病基础组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有肝病基础患者,特别是高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2)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各等级分布:在l、2、3组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0.00%,66.23%和51.02%;亚急性肝衰竭分别为71.42%,54.81%和49.99%;(3)在预后方面:在1、2、3组中急性肝衰竭的好转治愈率分别为15.38%、42.85%和26.09%;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3.33%、51.39%和36.85%,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发病,3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均有差异,依此进行分类,有其临床实用性及科学性,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D6S477等5个基因座在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中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等遗传多态性数据,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名青岛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静脉血,ACD抗凝,采用Chelex法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D6S477、D9S1118、D18S865、D19S400和D20S161基因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显色分型。结果 获得了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上述5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 这5个基因座在青岛地区汉族群体中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机率,在遗传学研究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相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 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含量减少。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大鼠的血压、心率明显改善;血清TNF-α、IL-6及MDA含量均明显下降,SOD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氧化损伤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了解咪鲜胺对哺乳动物甲状腺功能的亚慢性损伤情况。方法:用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测定其血清T3、T4、TSH和rT3。结果:高剂量组T4及中、高剂量组rT3水平降低。结论:在亚慢性染毒实验中,咪鲜胺对哺乳动物甲状腺功能确有损伤,其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三取代型钛钨硅酸盐(WT)体内抑瘤效应的免疫机制。方法:建立荷H22肝癌小鼠模型,WT连续灌胃10d,取出肿瘤称重测定抑瘤率。用MTT比色法测定荷H22肝癌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活性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WT诱导BEL-7402细胞的凋亡。结果:WT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P<0.05),提高荷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活性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WT的抑瘤作用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