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62篇
  免费   3547篇
  国内免费   2069篇
耳鼻咽喉   314篇
儿科学   566篇
妇产科学   163篇
基础医学   2088篇
口腔科学   518篇
临床医学   4267篇
内科学   2899篇
皮肤病学   417篇
神经病学   727篇
特种医学   1110篇
外科学   3678篇
综合类   10206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3991篇
眼科学   324篇
药学   4300篇
  45篇
中国医学   3652篇
肿瘤学   1703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1120篇
  2021年   1520篇
  2020年   1292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726篇
  2017年   930篇
  2016年   726篇
  2015年   1352篇
  2014年   1873篇
  2013年   2281篇
  2012年   3330篇
  2011年   3362篇
  2010年   3143篇
  2009年   2710篇
  2008年   2841篇
  2007年   2758篇
  2006年   2468篇
  2005年   1973篇
  2004年   1360篇
  2003年   1104篇
  2002年   832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41.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雌激素(ER)、孕激素(PR)及癌基因(cerbB-2)、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腺肌症病变中的表达和子宫腺肌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症病变组织中ER及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结果 ER、PR与CerbB.2、Bcl-2在子宫腺肌症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子宫肌层异位内膜ER阳性表达率97.5%,PR阳性率97.5%,cerbB-2阳性率82.5%,Bcl-2阳性率62.5%。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ER、PR均呈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cerbB-2的强阳性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Bcl-2阳性率相比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PR与cerbB.2、Bcl-2在异位内膜高表达,提示这些生物学指标在子宫腺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索脱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的制备方法.方法取健康壮年兔完整尿道及其海绵体组织,以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进行脱细胞处理.标本做HE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脱细胞效果.结果脱细胞处理11天后,成功获得脱细胞及其海绵体基质,所得基质外观良好.HE染色观察无细胞存在,弹力纤维排列规整,间隙较大,结构无破坏.结论利用Triton-X 100与NH3H2O联合提取法可成功制备完整无细胞尿道及其海绵体基质,为尿道再造修复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皮肤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个)皮肤扩张器埋置和50例(个)皮肤扩张器取出及15例自身对照的病例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术中贴敷于渗血创面,术后观察其吸收、止血效果。结果:术中渗血于2~10min内停止,病例组中无血肿发生,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在皮肤扩张术中胶原蛋白海绵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寰枢椎骨折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7例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行牵引后,再行头颈胸石膏或颈托外固定,其中1例枢椎椎体骨折患者仅行颈托外固定。结果随访3-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枕颈部痛均消失,颈椎活动范围轻度减小。结论对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进行选择性非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59岁,因“胸闷伴中上腹不适2月余”入院。患者进食后腹部不适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晨起脸部浮肿,活动后可消退,不伴有双下肢水肿。27年前因右肾结石行右肾切除术。查体:心浊音界增大,中上腹可闻及收缩期杂音。MRA显示右肾动脉与下腔静脉异常交通,右肾动脉远端瘤样扩张,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原因,探讨降低RFCA复发的方法。方法:1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RFCA治疗,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4-70个月。结果:128例患者中,复发10例,总复发率7.81%,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复发率为7.89%,左侧房室旁路介导心运过速复发率5.56%,右侧旁路介导心动过速复发率16.67%。行射频消融术前70例患者中复发率11.43%,后58例复发率3.45%。结论:精确的靶点标测、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消融方式的正确运用是降低RFCA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孟康  吕树铮  蔡春辉 《中国医药》2009,4(8):564-566
目的明确Angiomemor(美国Simbionix公司生产)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是否有助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方法选取16名无血管放射介入经验的心血管医生,接受相同课时的冠状动脉介入造影理论培训后,按随机表编码随机分为模拟器培训组与非培训组各8名,模拟器培训组8名医生接受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培训,模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非培训组8名心血管医生未接受仿真模拟器培训。在随后的真实临床环境中操作冠状动脉造影时,评价2组医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中错误的频数、平均造影时间、造影剂使用量及术中放射线剂量。结果相对于非培训组,模拟器培训组医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中错误频数减少62.5%、平均造影时间减少44.0%、造影剂使用量减少44.0%,术中平均放射线曝光时间减少了57.7%,平均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51.6%,单位面积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了52.4%。结论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有助于医生较快地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冠状动脉介入规范化培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