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36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物重整服务在防范用药差错中的作用与实践。方法结合具体临床案例分析药物重整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及其在防范用药差错中的作用。结果药物重整可减少发生药物遗漏或重复给药、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选择不适宜、停药不及时、血药浓度监测不连贯、药物相互作用等现象。结论药物重整服务在减少用药差错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联合升降胶囊防治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格拉司琼联合升降胶囊治疗,西药组采用格拉司琼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化疗后第1~4天预防呕吐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升降胶囊能有效防治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急性呕吐及迟发性呕吐,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3.
摘 要血栓烷A2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种七重跨膜蛋白,在血小板膜上也有分布。血栓烷A2受体激活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是活化血小板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而促进止血和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小板活化通路中的受体和信号分子水平,血栓烷A2受体相关的抗血小板药物也受到广泛关注。了解血小板内该受体下的信号转导,对于探讨相关药物作用机制、开发新型或中药有效成分类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摘 要 目的:评估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政策对医院的影响。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珠海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的部分业务指标、盈亏测算、患者次均费用进行分析。结果:零差率政策实施两年后,珠海市某三甲医院门急诊人次、普通门诊人次下降。平均住院日为8.88 d,药占比为34.10%。专家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治疗占比增加。虽让利患者,但次均费用仍然增长;医院存在政策性亏损。结论:改革促进了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药占比显著降低,一定程度上达到政策设计的初衷。  相似文献   
25.
摘 要 目的:从准噶尔乌头中筛选抗EGFR作用的活性成分,并考察筛选成分对HEK293细胞和EGFR/HEK293高表达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方法: 用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膜色谱(EGFR/CMC)通过十通切换阀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构成二维在线联用色谱系统,将CMC上保留的组分进行接液,用离线MS来鉴定准噶尔乌头中抗EGFR活性成分;利用分子模拟对接实验分析活性成分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体外用MTT实验证实活性组分对 HEK293细胞和EGFR/HEK293高表达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乌头碱、12 表 欧乌碱、准噶尔乌头碱为作用于EGFR的有效成分,并具有与对照药物吉非替尼类似的色谱保留特性;分子模拟对接实验表明这些成分与EGFR的相互作用方式与阳性药吉非替尼相似;MTT实验证实在浓度为0.4~50 μmol·L-1范围内乌头碱,12 表 欧乌碱,准噶尔乌头碱对HEK293细胞增殖与EGFR高表达的体外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筛选的结果与生物效应相一致;在线EGFR/CMC HPLC MS二维色谱系统在中药复杂体系中快速筛选发现活性物和药物先导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充分展现了细胞膜色谱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的优势。  相似文献   
26.
摘 要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与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差异和出血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院行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的患者,在出院前对其MAR值进行检测,随访3个月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MAR值以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 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出院时MAR为(51.1±13.7)%(n=76),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MAR为(32.6±15.7)%(n=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 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出院后出血的倾向可能比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更大。  相似文献   
27.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情况。对He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幅度与年龄、入院N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丁苯酞联合降脂、联合一般降脂、联合强化降脂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CRP、MDA、TC、TG、LDL、oxLDL、MMP 9、c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Hc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值与丁苯酞联合降脂呈正相关,而与强化降脂的相关性更高(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抑制动脉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28.
摘 要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策略。方法: 通过SWOT分析,对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优势、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述,探索临床药师参与MDT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结果:临床药师参与MDT的优势 机遇发展策略为认真贯彻政策指导精神,发挥临床药师参与MDT的优势;优势 威胁发展策略为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培养沟通技巧;劣势 机遇发展策略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紧跟药学服务转型的需求;劣势 威胁发展策略为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加入MDT团队,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参与MDT团队,是新形势对临床药师发展的要求,需要临床药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机遇,克服威胁与劣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护理礼仪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更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我校2010级和2011级护理专业2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2%的学生赞同护理礼仪教学内容,97.8%的学生赞同护理礼仪教学方法,97.5%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礼仪可提高自身修养,加深对护理职业的理解。96.8%的学生认为学习护理礼仪可以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结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加强护生人文教育,提高护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实时光电探测系统(Truscree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system,TS)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est,TCT)提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中的诊断效果对比。方法对于243例TCT提示ASCUS的病例,以阴道镜下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S及HPV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243例病例中,TS、HPV的灵敏度分别为74.2%、47.6%,特异度分别为77.6%、84.9%;比较ROC曲线下面积,TS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对于TCT提示ASCUS的病例,TS的诊断效果优于HPV,临床上可考虑用TS作为对细胞学提示ASCUS病例的确认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