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21.
目的观察以中药为主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至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急诊门诊以中药制剂蛇伤凉血合剂为主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66例(中药组),并与同期以抗蝮蛇毒血清为主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54例(血清组)进行对比分析。血清组采用包含注射抗蝮蛇毒血清的常规治疗,中药组因抗蛇毒血清短缺而未用血清,加用蛇伤凉血合剂,其余治疗同血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第3日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等凝血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的疗程、总诊疗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3日的凝血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程、总诊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院内制剂蛇伤凉血合剂与抗蝮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及疗程、诊疗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治疗以及死亡原因。方法 :对三家医院 3 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经手术治疗 ,1例术后死亡 ;7例保守治疗 ,死亡 6例 ,总的死亡率 2 0 %。结论 :早期诊断和积极手术是成功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关键 ,患者死亡大多由于得不到及时诊疗所致。  相似文献   
323.
目的 检索并获取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胀的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循证决策依据.方法 按照证据金字塔"6S"模型检索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  相似文献   
324.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服用吉非替尼每天250 mg,3个月后出现咳嗽、气急、高热,胸部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提示肺炎,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后予停服吉非替...  相似文献   
325.
目的 应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方法筛选新生儿脓毒症无休克和休克关键基因。方法 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下载新生儿脓毒症相关的表达矩阵GSE119217,WGCNA输出模块基因,Limma包筛选新生儿脓毒症无休克和休克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生物学通路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确定并检测关键(hub)基因水平。结果 WGCNA分析确定与无休克脓毒症患儿显著相关的棕色模块和与休克脓毒症患儿显著相关的黄色模块;无休克脓毒症患儿的41个DEGs和休克脓毒症患儿的109个DEGs主要富集于中性粒细胞脱粒,中性粒细胞活化参与的免疫反应和中性粒细胞激活等反应,参与调控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实时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无休克脓毒症患儿8个hub基因(AIM2,CARD17,CMPK2,IFI44,IFI44L,LAP3,RTP4和SERPING1)和休克脓毒症患儿2个hub基因(AHSP和HBD)均高表达。结论 基于生物学信息学分析,本研究确定了有无休克脓毒症患儿hub基因的表达水平,明确了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2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7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DM母亲分娩的9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GDM组,根据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情况进一步将GDM组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63例)和血糖控制不达标组(35例)。选择同期收治的非GDM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38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室间隔厚度以及室间隔各节段(基底段室间隔、中间段室间隔、心尖段室间隔)收缩期峰值应变水平。结果 GD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新生儿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室间隔应变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糖控制达标组相比,血糖控制不达标组新生儿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室间隔应变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母亲娩出新生儿的室间隔较正常足月儿厚,且存在左室心肌力学改变,血糖控制不达标者改变程度更明显。临床医...  相似文献   
327.
左室重构是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 )测得二维(2D)左心室应变的技术已经成为定量评估左室重构的成熟方法之一。随着三维(3D)超声技术发展,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获得的3D左心室应变能敏感反映左室重构,因此就3D左心室应变对左室重构评估的背景、特点及意义作一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8.
长期以来,医院的门诊都是实行各专科各独立诊室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给一些病情复杂、单个专科无法明确诊疗方案的病人或者同时患有数种疾病的病人带来了不便。病人常常需几个相关专科来回跑,有时甚至得到的是不同的科不同的治疗方案。我院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2011年4月起,创新性地实施了"中心化诊疗"门诊服务模式,使病人得到方便高效快捷的诊疗服务,深受病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 建立预测HFRS患者并发AP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确诊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并发AP分成AP组(20例)和非AP组(89例)。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依据发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 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AP组的腹痛发生率为75.0%(15/20), 高于非AP组的18.0%(16/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9, P<0.001)。AP组肾脏替代治疗的占比为60.0%(12/20), 高于非AP组的33.7%(30/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P=0.029)。A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1.75(38.65, 74.03) s, 长于非AP组的43.10(33.05, 55.80) s, 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分别为21.50(14.75, 60.00)×109/L、1.95(1.51, 2.39) g/L和27.25(25...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炎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常用两种检查方法[抗酸染色和荧光定量PCR(FQ-PCR)]检出效能的大小,与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3例石蜡包埋的肉芽肿性炎组织行抗酸染色和FQ-PCR检测,比较两者在各种病检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它们与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73例肉芽肿性炎的病例组织中,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9.5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38%、96.63%;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的阳性率为27.3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4%、99.25%;在确诊结核病的病例中,CT影像、涂片抗酸染色、T-SPOT.TB、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TB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等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82.47%、6.45%、96.00%、80.00%、82.35%。结论 抗酸染色和TB-DNA两者在肉芽肿性炎组织中的联合检测对早期确诊结核病有重要意义,其中TB-DNA有较高的检出率和特异性,与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一起可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