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1.
来光华  陈芬娟  鲍宁 《河北医学》2001,7(10):935-936
自体外震波碎石 (ESWL )问世以来 ,80 %以上的泌尿系结石通过该技术得以痊愈。现将我科自 1998年2月至 2 0 0 1年 8月 ESWL患者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 5 82例 ,男性 384例 ,女性 198例 ,年龄 17~ 72岁 ,平均年龄 4 5 .5岁。肾脏结石 196例 ,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轻度NPDR组(63眼)、中度NPDR组(64眼)、重度NPDR组(66眼)及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Ⅳ期组(67眼),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眼).应用OCTA获得各组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黄斑FAZ、MVD;同时检测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统计分析浅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相关性,以及HbAlc、FPG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OC-TA检查各组患者显示FAZ面积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大,MVD逐渐降低,出现无灌注区;HbAlc、FPG亦逐渐加重.统计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各组以及糖尿病各组间结果 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具有正相关性,HbAlc、FPG与MVD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OCTA检查能显示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变化,可以作为DR分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CHWIND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程序指导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病例研究。应用德国AMARIS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的SCHWIND CAM手术设计软件对88例(126只眼)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1-4 D)患者进行LASIK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残余散光及散光轴向的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检测残余散光在0-1.87 D,均值(0.50±0.32)D,其中≤0.5为87只眼(69.05%),0.5-1为31只眼24.6%,〉1为8只眼(6.35%),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1行的为7只眼、不变为95只眼,提高1行以上为24只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视力行配对t检验,t值为-1.542,P值0.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散光轴向与术后散光轴向行配对t检验,t值为1.451,P值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HWIND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矫正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MSICS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manualsmallincisioncataractsurgery,MSICS)术中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对160例白内障,局麻后行角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回顾其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损伤、后囊膜破裂、虹膜损伤、虹膜脱出、前房出血,主要原因是技术不熟练和操作经验不足。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谨慎操作,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时的处理术中并发症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后的动态表达,揭示其在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7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球结膜下植入不同的引流物材料,其中PMMA组植入表面涂裹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块; 硅胶-MMC组植入硅胶块,同时注射丝裂霉素C(MMC); 硅胶组植入硅胶块。收集术后第1、3d,1、2、3、4、8wk兔眼房水,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中IL-10蛋白表达。收集术后第1、2、3、4、8wk材料块周围结缔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法检测组织中IL-10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HE染色显示硅胶组中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较PMMA组及硅胶-MMC组显著。ELISA检测显示术后早期三组房水中IL-10表达呈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术后第3d达高峰; 术后早期(第1d~3wk)硅胶组的表达高于PMMA组和硅胶-MMC组(均P<0.05),术后晚期(第4~8wk)三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显示结缔组织中IL-10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1wk最高,术后第2~3wk逐渐下降,术后第4~8wk再次升高,且硅胶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术后晚期(第4~8wk)结缔组织中IL-10蛋白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增生水平呈正相关性。

结论:青光眼引流物材料植入术后,IL-10表达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4wk后再次升高的动态过程,推测IL-10可能对瘢痕形成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病人的黄斑水肿( ME)情况以及与玻璃体积血( 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 2018年 1月至 2021年 12月首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新发的 BRVO病人 177例( 177眼),根据是否合并 VH分为单纯组(单纯 BRVO)87眼和 VH组( BRVO合并 VH)90眼,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检查(其中屈光间质严重混浊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再行 OCT检查)收集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眼压( IOP)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H组 BCVA优于,单纯组[(0.57±0.53)比( 0.83±0.50)P=0.001],且 CMT明显低于单纯组[(233.38±37.97)μm比(586.06±112.27)μm,P<0.001],VH组眼压略高于单纯组[(15.63±2.33),mmHg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术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者初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10-01/2012-12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手术患者48例纳入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内界膜剥离组(A组)23例,未行内界膜剥离组(B组)25例。所有患者均首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硅油填充,术后定期复诊,成功取出硅油,视网膜复位成功。对比观察患者手术前术后裂隙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结果。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Pearson卡方检验对所记录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复查发现1例产生继发性视网膜前膜;B组发现7例产生继发性视网膜前膜,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硅油取出后黄斑中心厚度(CMT)188.36±45.53μm,B组220.42±53.15μm,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界膜剥离组患者黄斑水肿较轻,OCT显示黄斑区形态更接近于正常;患者治疗结束后logMAR视力A组1.38±0.60,B组1.61±0.51,两者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界膜剥离术能够预防继发性视网膜前膜的产生,有利于视网膜结构的恢复,临床医生可以在PVR患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考虑使用内界膜剥离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32例(40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局麻下,经鼻腔逆植永久性人工鼻泪管,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0只眼中治愈30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5只眼有效,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总有效率87.5%。结论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不切开皮肤、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氧自由基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RIR)过程中大鼠视网膜氧自由基(OFR)及视网膜形态的变化过程。方法采用前房灌注液体形成16kPa高眼压而建立RIR模型。检测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行视网膜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缺血组SOD、MDA水平分别有职显降低与升高(P〈0.05);与缺血组相比,再灌注各组SOD水平继续降低(P〈0.05),MDA水平继续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丢失明显,逐渐由水肿变为萎缩损伤,较空白对照组严重。结论OFR含量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逐渐升高,可导致视网膜持续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40例(50只眼)应用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50只眼中有效38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5只眼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总有效率86%.结论 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不切皮肤、不损伤组织结构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