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便秘宁对便秘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便秘宁对便秘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的便秘宁对正常小鼠、燥结失水便秘模型小鼠肠运动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便秘宁颗粒使燥结失水便秘模型小鼠碳末推进率明显提高(P〈0.01),首次捧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8小时内排便粒数增多(P〈0.05),并能使DC便秘模型小鼠12小时内干、稀粪点数明显增多(P〈0.05)。而大剂量便秘宁颗粒对燥结失水模型及DC模型上述指标与聚乙二醇4000(PEG4000)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论讨 便秘宁颗粒能增强便秘小鼠肠运动,大剂量便秘宁对便秘模型小鼠排便作用优于聚乙二醇4000。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智能化ICU病房基数药品管理系统的临床开发与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项目研发团队,设计ICU病房基数药品管理系统,确定基本框架,并在ICU推广应用。结果智能化ICU病房基数药品管理系统实现药品分级存放,在药品管理、规范使用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结论智能化ICU病房基数药品管理系统有效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充分发挥了药师功能,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药品的精细化管理及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新型脂质载体Lipidoid对肝脏的细胞靶向效率,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实验室依据。方法C57BL/6小鼠分别给予CCl_4灌胃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Lipidoid、Lipidoid/siRNA-TIMP-1尾静脉注射,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纤维化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Lipidoid/siRNA-TIMP-1对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对小鼠尾静脉注射绿色荧光(GFP)标记的Lipidoid-GFP,取其肝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分别进行Desmin及F4/80染色,评价Lipidoid-GFP对肝脏非实质细胞的靶向作用;通过对小鼠分离的原代肝星状细胞SW-HSC、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转染Lipidoid-GFP,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上述两种细胞中GFP荧光强度。结果通过对肝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发现,在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给予Lipidoid/siRNA-TIMP-1治疗可显著降低胶原纤维的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ipidoid/siRNA-TIMP-1可以显著抑制TIMP-1基因的表达;肝组织冰冻切片Desmin及F4/80染色结果显示,Lipidoid-GFP主要被肝脏肝星状细胞和Kuffer所捕获,肝星状细胞、Kuffer细胞捕获Lipidoid-GFP的阳性率分别为13.4%、43.8%;原代肝星状细胞SW-HSC、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转染Lipidoid-GFP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Lipidoid-GFP的SW-HSC及RAW264.7GFP阳性率分别为66.9%、7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鼠实验结果表明,Lipidoid/siRNA-TIMP-1可有效降低肝脏TIMP-1水平,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Lipidoid作为一种新型脂质载体可有效感染肝脏非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和Kuffer细胞)。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对大鼠实验性大脑内出血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1 2只)、脑出血组(12只)和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36只)。治疗组又按注射阿加曲班1.0、1.5、2.0 mg/kg剂量分为治疗1组(12只)、治疗2组(12只)和治疗3组(12只)。观察应用阿加曲班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观察阿加曲班干预前后大鼠大脑血肿周围组织中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以及NS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GFA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比较,脑出血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NSE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GFAP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脑出血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NS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GFA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加曲班可以有效拮抗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NSE的丢失,其机制可能与阿加曲班降低神经元活性氧含量以及抑制炎性反应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可行性,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8月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后的2009年8月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显著下降;平均药费略有上升,而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喹诺酮类使用率显著下降;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干预措施的完全实施。  相似文献   
76.
心血管疾病已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而冠心病(CHD)又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冠心病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HD是由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1].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18F-FDG注射剂的合成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的Explora FDG4化学合成模块合成可供注射用的18F-FDG.结果:制得18F-FDG注射剂,TLC测定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合成效率达58%以上.结论:采用本方法合成18F-FDG注射剂可在满足日常检查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  相似文献   
78.
绞股蓝对小鼠一过性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绞股蓝对实验性雄性小鼠一过性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对照组、绞股蓝大剂量组、绞股蓝中剂量组、绞股蓝小剂量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别嘌醇片和绞股蓝灌胃,连续10d。末次给药后,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次黄嘌呤0.63g/kg造模,之后测定小鼠血尿酸值及小鼠肝脏XOD的活性。结果血尿酸水平和肝脏组织XOD活性:绞股蓝中剂量组、别嘌呤醇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绞股蓝对小鼠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减少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死亡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3例,好转13例,死亡2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加强监护、放宽手术适应证、早期手术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磷霉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磷霉素"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磷霉素致ADR的有效文献99篇,共124例,并按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ADR类型及临床表现、评价与转归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磷霉素致ADR患者性别与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7例患者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占49.33%(75例患者有过敏史确切记录);121例(97.58%)患者经静脉滴注给药;过敏性休克最多(42例,33.8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例,22.58%);出现ADR最快的是在静脉滴注后立即发生,最迟出现在患者用药5d后;绝大多数患者停药或治疗后好转恢复,死亡8例。结论:磷霉素致ADR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其ADR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