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肓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治疗组(LSF,HSF)共4组。记录手术后6、18h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DP和+dP/dt)、心脏舒张功能指标(LVEDP和-dP/dt)、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AI)、心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控制比(RCR)。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术后6h的HR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8h的HR显著降低(P0.01);术后6h和18h的MAP、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下降(均P0.01),AI、MDA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与CLP组比较,LSF组术后6h的MAP和HR、HSF组术后6h的HR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HSF组术后6h的MAP及LSF组和HSF组术后18h的HR、MAP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AI、MDA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增高CLP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保护线粒体功能;且高浓度参附注射液则以上结果更明显。参附注射液有助于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异常的恢复,这些作用的强度与参附注射液的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白介素5(IL-5)单克隆抗体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Eos)从骨髓到气道迁移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C57BL/6小鼠.常规法复制哮喘,并在每次卵白蛋白(Ova)激发前2 h鼻腔内滴入抗IL-5单克隆抗体,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即以生理盐水代替Ova 和抗IL-5抗体.在末次抗原激发后12 h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PB)和骨髓(BM)中炎症细胞数以及肺组织内Eos数.结果 Ova抗原激发后12 h小鼠的BALF、PB和BM及细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Eos数显著增加(P<0.01, P<0.05).抗IL-5单克隆抗体则使上述变化显著减轻(P<0.05,P<0.01).结论 抗IL-5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除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外,还具有多种独立于调脂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拮抗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国内外初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高血压LVH,本研究验证和进一步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复合抗生素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共入选11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8例,接受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治疗,4.5 g,q8 h静脉注射;对照组55例,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2.0 g,q8 h 静脉注射.治疗5 d后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1.0 %,对照组总有效率78.2 %;试验组细菌清除率80.4% ,对照组79.6% ,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病原菌对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的敏感率为73.7%,耐药率为12.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敏感率为75.8%,耐药率为9.5%.患者对两组药物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结论 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都可以作为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抗菌治疗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ERS)分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 12)在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的表达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探讨ERS在DCM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高糖组(H组)、糖尿病模型组(M组)及葛根素组80mg·kg-^1·d^-1给药5周(T组),每组10只,分批处死。15、20周龄大鼠取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取心肌组织检测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梯形条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Caspase 12 mRNA的表达。结果 H、M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都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M组显著高于H组(P〈0.01)。在葛根素给药5周后,T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显著下降(P均〈0.01)。M组心肌纤维肥大、走行较为紊乱,出现核固缩、裂解及丢失现象,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横纹肌消失;T组心肌纤维轻度肥大,微血管管壁、管腔均正常。M组和T组均出现了DNA梯形条带,T组较M组条带不明显。M组Caspase12mRNA表达较C组、T组均显著性升高(P均〈0.05)。结论 DCM可能通过ERS而活化Caspase12来触发心肌细胞凋亡。葛根素能通过减轻ERS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DCM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1岁。胸闷2年,胸骨后阵发性疼痛2月,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休息后可缓解,伴气短、心悸,加重1天。24h动态心电图诊断为ST-T改变,未给特殊治疗,于2天后夜间突然猝死。此图为3通道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各导P-QRS-T顺序发生,房率81次/min。图1:P波在CM5、aVF导联直立,CM1倒置。QRS波:CM5呈qRs型,R波逐渐变低,是QRS波心电阶梯现象,aVF导联呈Rs型,CM1呈QS型。ST段:无明显偏移。T波:CM5、aVF导联正立,CM1倒置(图略)。P波:CM5、aVF导联直立,CM1倒置,P-R间期0·19s。QRS波:CM5、aVF导联呈qRs型,R波电压明显增高,C…  相似文献   
17.
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约120万人,受伤3 000万至5 000万人[1],我国每年因为车祸死亡的人数更是高居全球首位.在道路交通伤死亡病例中,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的复苏是急诊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重要举措之一,更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点.而晶体、胶体在液体复苏两种不同的复苏方案在临床均有应用,本研究通过比较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聚明胶肽、羟乙基淀粉200/0.5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复苏效果,以期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分子与神经递质,在外周及中枢不同水平发挥痛觉调制作用.虽然对NO在疼痛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的研究,但近来研究表明NO的作用部位、浓度、影响的下游信号通路以及机体的不同病理生理状态都可对NO的作用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本文对NO在疼痛信号调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肓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组,每组20只。各实验组术后给予相应处理措施,观察术后6、18h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DP和+dP/dt)、心脏舒张功能指标(LVEDP和-dP/dt)。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术后6h HR显著升高(P0.05),术后18h HR显著降低(P0.01);术后6h和18h MAP、LVDP、+dP/dt、LVEDP、-dP/dt均显著下降(P均0.01)。与脓毒症组比较,参附注射液低剂量组术后6h 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8h MAP和HR显著升高(P0.05);参附注射液高剂量组术后6h HR显著降低(P0.05),术后18h HR和术后6、18h MAP均显著升高(P均0.01),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组术后6、18h的LVDP、+dP/dt、LVEDP、-dP/dt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升高脓毒症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改善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高剂量参附注射液作用更明显,并能改善心率。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脓毒症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症状、治疗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91例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自杀55例(占60.44%),用药不当21例(占23.08%),误服15例(占16.48%)全是儿童。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呕吐、意识障碍、低血压、椎体外系反应、低体温等。治疗措施包括洗胃、催吐、导泻、输液、利尿、维持血压、镇静、兴奋呼吸中枢等对症治疗。治愈64例(70.33%),好转27例(29.67%)。结论自杀、用药不当、误服是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心血管系统异常等,治疗措施为阻止吸收、促进排泄及对症治疗等,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心理疏导、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妥善保管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