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13.
目的:评估秋水仙碱在预防心脏手术及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8月),搜集有关秋水仙碱应用于心脏手术及射频消融术的相关文章,评估秋水仙碱在降低术后房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包含手术患者1779例,其中秋水仙碱组891例,对照组888例。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秋水仙碱组发生房颤的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56~0.82,P0.05),并且秋水仙碱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32,P0.05);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使用秋水仙碱术后再发房颤的风险也明显低于对照组(RR:0.57,95%CI:0.43~0.78,P0.05)。但是秋水仙碱组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RR=2.64,P0.05)。结论:秋水仙碱能够有效地降低心脏外科手术及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风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体质量、肝指数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几组:(1)空白对照组(CON组),予普通饲料;(2)模型对照组(HFD组),予高脂饲料;(3)GLP-1低、中、高剂量治疗组(GLD组、GMD组、GHD组)。高脂饮食12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建模成功后GLP-1治疗组接受GLP-1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0.1、0.2、0.4 mg·kg~(-1)·d~(-1),每日1次;HFD组接受生理盐水,CON组不加以任何干预。分别于治疗4、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观察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GMD组、GHD组体质量低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GLD组、GMD组、GHD组肝指数较HFD组下降,其中GHD组与HF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个治疗组肝指数下降更明显,与HF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GLD组、GMD组、GHD组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相较于HFD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4周和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蛋白(TP)、白蛋白(ALB)较HFD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D组、GMD组、GHD组3组间比较,GHD组较GLD组变化更明显(P<0.05)。高脂饮食后HFD组NAFLD大鼠模型肝匀浆丙二醛(MDA)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降低。治疗4周后,GLD组、GMD组、GHD组与HFD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各指标变化明显(P<0.05);GHD组变化更明显,且与GL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后HFD组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GLD组、GMD组、GHD组与HFD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降低最明显,与GL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改善趋势与治疗4周后一致,但较治疗4周后有进一步的降低。结论 GLP-1可以改善大鼠NAFLD肝功能,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睾丸肿瘤临床较少见,其好发于青壮年,多为恶性。近年来,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睾丸肿瘤48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临床资料:原发性睾丸肿瘤48例,年龄12~84(34.2±6.7)岁。肿瘤位于左侧25例,右侧22例,双侧先后发生肿瘤1例;病程1周~8 a。临床表现:自扪睾丸肿大,无疼痛,部分伴有阴囊坠胀不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简便、快捷、成石效果好的SD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造模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2种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模型复制方法和2种改良的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造模结束后采集每组大鼠24h尿量及血清,比较大鼠24h尿量、尿Ca2+、尿Mg2+、尿pH、尿草酸(0x)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P、Ca2+、Mg2+,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及草酸钙结晶的沉积情况。结果E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48d)]在光学显微镜下草酸钙结晶沉积较传统组C组明显增多(P〈0.05),但有30%大鼠死亡,血肌酐在5组大鼠中最高。D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28d)]较传统组C组草酸钙结晶沉积明显增多(P〈0.05),并且造模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80%),E组与D组相比结晶形成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乙二醇(28d)3肾脏中无肾结晶形成,仅有轻微的肾脏病理学改变,大鼠无死亡,肌酐不高。空白对照组无结晶形成,无病理改变。结论用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诱导28天复制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效果好,并且花费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运用于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纳入重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均先进行肺部CT明确肺部感染诊断,后行肺部超声检查,并记录两者数据进行比较,比较肺部超声检测方法结果的正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结果:对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检查结果比较显示在疾病准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等方面CT与肺部超声检测结果相近。结论:肺部超声能够为临床诊断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提供科学诊断依据,对重症患者应用肺部超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肝窦状隙和基底外侧细胞表面的受体,它能专一性识别、结合并内吞末端具有半乳糖或乙酰氨基半乳糖残基的去唾液酸糖蛋白类物质。基于这一特性,ASGPR受体介导的肝肿瘤靶向治疗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糖基化前药、小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和糖基化基因复合物3个方面对近3年来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调查分析某综合性医院急诊处方用药情况,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干预并考察干预成效。 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干预措施,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调查该院急诊干预前期(2015年)、干预期(2016年)、干预后期(2017年)所有处方信息,对干预前后急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有效干预,急诊合格处方比例上升,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40%以下。药物处方总费用下降,每张处方平均费用、用药品种数、注射剂使用率均下降。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总费用、每张处方平均费用、联合用药处方数下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下降。喹诺酮类药物处方数下降,其中静脉给药处方数降低。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总体分布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合理运用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医院多部门联动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处方监管,可获得显著成效,有利于促进急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了过氯酸钠抑制乳法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双试剂测定法,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精确等优点,适于常规和急诊使用。罗克(ROC0曲线分析表明LD1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效能高于LD%,入院24h内动态监测LD1的升高趋势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