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579篇
内科学   330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1130篇
预防医学   454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75篇
  8篇
中国医学   268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平市2007-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7-2009年采集4个监测点内的7大类市售食品共计208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8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菌38株,总检出率18.27%。其中生肉类、水产品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8.46%(15/39)和73.08%(19/26),其次为速冻米面,检出率20.00%(4/20)。监测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各类食品中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3.33%和50.00%;O157∶H7检出率为0.68%;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率为4.22%和1.79%。O157∶H7经毒力检测存在产志贺毒素。结论通过连续3年对南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掌握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高危食品以及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92.
石富华  陈萍 《九江医学》2010,(2):46-46,49
Gronwall不等式在常微分方程及积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等许多的分析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将一维空间(即实数范围内)的Gronwall不等式推广到无穷维的有序Banach空间中去,其中的一些定理是新给出的并做了详细的证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微小化新生儿及小婴儿(小婴儿定义为年龄小于3个月或体重小于5 kg的婴儿)体外循环(ECC)管路,减少ECC预充量,以期减少术中用血量及炎症反应。方法将40例在ECC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的新生儿及小婴儿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n=20)采用StockertⅢ型人工心肺机、婴儿型膜肺、1/4英寸管道、改良超滤套包、婴儿型动脉滤器,总预充量约410 ml;实验组(n=20)采用带外挂一大泵头及一组小泵头的StockertⅢ型人工心肺机、婴儿型膜肺、3/16英寸管道、改良超滤套包、不用动脉滤器,总预充量约290 ml。ECC中保持Hct在0.27~0.32。观察:①术中用血量;②ECC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③术中混合脑氧饱和度(rSO2)、术后清醒时间及神经系统状况。结果①术中用血量小于等于2 u在实验组为16例(80%),对照组6例(30%),组间比较P0.01。②术毕IL-6实验组(43.3±19.1)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7.8±28.9)ng/ml,P0.05;术后4 h IL-8实验组(72.6±31.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94.4±44.7)ng/ml,P0.05。③两组患儿术中rSO2无显著差异,术后清醒时间、神经系统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小化ECC管路能减少新生儿及小婴儿心脏手术中用血量、减少炎性反应,新生儿及小婴儿ECC管路应尽量微小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的治疗组50例,单用胺碘酮的对照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情况、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比单用胺碘酮效果好,且可减少胺碘酮用量。  相似文献   
995.
刘新兰  崔洁  陈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592-1595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BCRP及LRP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复发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中P-gp、BCRP及LRP的表达。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P-gp、BC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6%、38.89%和65.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4.28%,16.67%和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组织中有2个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54.50%;2个或3个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65.17%,明显高于单独耐药蛋白阳性表达率23.5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38%及41.67%低于单个或三者均阴性耐药蛋白表达者(84.62%、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gp阳性表达者5年复发转移率为58.97%,高于P-gp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耐药是单个耐药蛋白和多个耐药蛋白协同作用,以多个耐药蛋白共表达为主,联合检测耐药蛋白可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测定清脑降压片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Watets269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6:54:1),检测波长为276nm,流速1.0mL/min,柱温(30±0.5)℃。结果黄芩苷质量浓度在7.92~39.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2),平均回收率为97.38%,RSD=1.14%(n=6)。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有效控制清脑降压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7.
֧���������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专家笔谈”栏目主题为“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与治疗”,特邀请了孔灵菲、周新、沈华浩、胡成平、陈萍5位教授围绕最近修订的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就支气管哮喘防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笔谈,另还邀请了殷凯生教授就我国目前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相信本栏目内容对于指导广大医生诊治哮喘疾病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998.
张敏  陈萍  陈桂英  吴兰芳  李华丽 《中外医疗》2009,28(35):155-155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30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内膜变化,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阴道超声宫腔造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6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粘膜下子宫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4例。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普通阴道超声相比,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类型的鉴别优于普通阴道超声。结论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方法简单易行,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病变,有利于提高宫腔内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和鉴别绝经后不规则出血原因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陈萍 《中原医刊》2009,(15):42-4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胃间质瘤黏膜切除术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5月24例疑为胃黏膜下间质瘤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变来源于黏膜下层,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行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的病变经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层次和病变性质。结果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表明,超声内镜检查能准确地判断肿瘤所在层次,通过黏膜切除术切除所有的病变,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指导下胃间质瘤黏膜切除术既准确又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和评价新生儿及小婴儿主动脉手术中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时脑氧饱和度变化和脑保护效果。方法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6—197(78±58)d,体重2.3—5.6(4.0±0.8)kg,随机分为DHCA组(15例)和SACP组(9例),后者在降至目标温度后经无名动脉顺行插管行持续性SACP,灌注流量15~30ml/(kg·min)。术中应用近红外分光光谱仪(NIRS)经皮连续监测脑组织氧合指数(TOI)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均于术后24h内清醒,未出现近期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患儿院内死亡。DHCA组和SACP组TOI基线值分别为(62±6)%和(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CA开始后TOI值持续下降,至结束时达最低点,为29%-55%(42±8)%,较基线值降低最大百分比为16.8%~48.2%(32.5±9.8)%;SACP组在脑灌注后5min、10min、结束时TOI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HCA组比较,此三个时间点TOI较基线值下降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CA可明显降低脑组织氧合,但在一定时限内,DHCA与SACP两种方式对新生儿及小婴儿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