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当归补血微丸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当归补血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和处方。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当归补血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效果。结果: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体外溶出迅速。结论:挤出滚圆法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出血中风急性期阳类证与阴类证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制定的出血中风急性期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标准对全国9城市12家医院的出血中风急性期(发病7d内)患者进行动态辨证分析。结果: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411例,其中阳类证340例、阴类证71例;纳入研究第1d、第3d以阳类证为主(82.7%、83.8%),第7d阴类证患者明显增多(44.6%),第14d阳类证又逐渐增加(63.7%),第21d阳类证与阴类证患者比例约3:1。在纳入研究7~14d阳类证及阴类证均有相互转化趋势。结论:出血中风急性期阳类证占多数,阳类证、阴类证在急性期呈动态变化,于7~14d相互转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内皮舒张因子(EDRF/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在设置整体和离体大鼠主动脉灌流模型上,进行相关因素灌流,观察平均动脉压(MABP)、血浆ET水平、组织环一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整体实验结果:①ET组MABP先瞬时(1~2min)降低6.58±0.67kPa,随后进行性升高,呈双向反应,达30min时MABP较给药前升高33.3±0.4kPa;主动脉的cGMP含量升高,较对照组增加74.5%;②L-NNA组MABP缓慢上升,30min时升高至4.62±2.04kPa;cGMP水平较对照组减少5倍(0.42±0.08vs2.14±0.18pmol/mgPr,P<0.01),而血浆ET-ir升高[(819±60pg/(g.w.w)vs对照组514±50pg/(g.w.w),P<0.01];③L-NNA ET组,实验30min时,MABP升高至6.49±3.6kPa;较L-NNA组cGMP含量无明显增加(P>0.05);④Ach灌流,血管ET释放减少[406±31vs对照组514±50pg/(g.w.w),P<0.01]。离体灌流实验结果:①ET灌流不能使去内皮的血管cGMP含量升高(0.27±0.04vs对照组0.24±0.06pmol/mgPr);②MB灌流,使cGMP含量升高(0.64±0.07vs对照组214±0.18pmol/mgPr,P<0.01),但不影响ET释放。结论ET可能通过自分泌方式促使EC释放EDRF/NO,EDRF/NO既拮抗ET的生物学效应,又对ET起着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4.
陈红霞  陈卫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83-58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往往留有一定后遗症。脑梗死后伴抑郁症是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对此,笔者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标准: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收治经临床和CT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并经Zung量表评分≥40分,诊断为抑郁症者。1.2一般资料:共4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61~71岁,平均67.01±4.5岁;文化程度大学4例,高中10例,初中7例,小学3例;多发性脑梗死14例,单发性脑死10例。对照组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60~76岁…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方法 检测28例allo-HSCT患者移植预处理前、移植0 d、移植后7 d、14 d、28 d血浆D一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移植预处理前相比,移植0 d时aPTT明显缩短(P<0.01);PT于移植后7 d和14 d极显著长于移植预处理前水平(P<0.01);Fbg于移植后7 d和14 d较预处理前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血浆FⅧ:C水平于移植0 d和移植后14 d均显著高于移植预处理前水平(P<0.05).未见D-D、AT、TT的动态改变存在显著性变化.结论 allo-HSCT后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对allo-HSCT后止凝血发生机制的研究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配伍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未干预组(IR组)、普伐他汀组(P组)、普伐他汀配伍参麦注射液干预组(P S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实验中持续监测ECGⅡ导联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用Evans B lue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取左心室缺血心肌制成组织匀浆,用试剂盒分别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IR组、R组和P S组均造成明显的心电图动态改变。与IR组比较,P S组心肌梗死面积、MDA含量均显著减小(P<0.01)。P S组分别与IR组和P组比较,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P组及P S组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均显著高于IR组(P<0.05),IR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与tNOS活性比值显著大于Sham组、P组和P S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配伍参麦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7.
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黄酮微丸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黄酮微丸。方法:用新型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葛根黄酮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处方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溶出度。结果:制得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匀匀,收率在90%以上。结论:用国产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葛根黄酮微丸,其工艺简便,制得的微丸质量好。  相似文献   
38.
高风险医疗器械是指那些植入人体或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潜在风险的医疗器械产品。高风险医疗器械可分为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和体外循环和血液处理设备及管路。为了保障患者使用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结合我院临床实际情况,自2004年起我院制定并实施了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采购、使用操作规程,经过近2a的实施,有效地防范了操作风险。现就我科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的使用操作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葶苈大枣泻肺汤,观其名知为攻伐之剂,攻病在肺.本方出于仲景<金匮要略>"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节中两用其方,均明确指出:本方用于治疗病位在胸中之肺的病症.  相似文献   
40.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工作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前列腺特殊的解剖结构,常规途径用药在前列腺内很难达到最低有效浓度,因而经会阴部前列腺内注射治疗前列腺疾患,在前列腺专科中已经普遍使用.对患者的护理直接影响其疗效、能否继续坚持治疗.现将我们的护理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