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2篇
  2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学生死亡焦虑及对死亡教育需求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死亡教育,缓解学生对死亡的焦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焦虑量表及死亡教育需求量表对福建省某医学院校4年制护理专业1 0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学生死亡焦虑总分为(45.71±7.47)分,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37.92±7.05)分。其中,年级、宗教信仰、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死亡焦虑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死亡焦虑水平较高,对死亡教育也有较高的需求,护理教育者应在医学院校对死亡教育予以更好的规划。  相似文献   
22.
目的深入了解低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首次临床见习后的收获与内心体验。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某高校的291名一年级护理本科生首次临床见习反思报告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从首次临床见习的体验及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建议进行呈现,在体验中共归纳出5个主题:认识与反思、职业认同、巩固与拓展、职业素养、护患关系与沟通。结论护理学导论课程采用"课堂集中理论学习"和"课后临床见习"的模式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护理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动力;体验护理工作,正确认识护患关系;并加深知识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模式(H-CM)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H-CM康复护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S)检测两组机体功能与生活状态,并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18(IL-18)以及SAQ评分与QLS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血清Hs-CRP、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SAQ、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对AMI患者PCI术后实施医院-社区模式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控制或减缓疾病发展,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高危型HPV-DNA阳性133例为病例组,其中亚临床感染(SPI)31例,CINⅠ24例、CINⅡ28例、CINⅢ26例及宫颈鳞癌(SCC)24例,同时选取健康者30例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HPV16/18型与其他型别感染各细胞变化趋势一致:对照组、SPI及CINⅠ三组间各细胞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与CIN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亚临床组比较,CINⅡ、CINⅢ及SCC组CD4~+、CD16~+56~+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CD4~+、CD16~+56~+依次呈下降趋势,而CD8~+逐渐上升,CD4~+/CD8~+逐渐降低,甚至SCC组的CD4~+/CD8~+显著低于CINⅠ组,并出现倒置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9~+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伴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癌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与固有免疫降低,检测各类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免疫机制,为临床高危型HPV感染的免疫干预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血友病患者对家庭治疗的认知情况、依从性及家庭注射遇到的困难。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51例血友病患者,并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这51例病患进行研究评估。结果大部分患者对家庭治疗的依从性比较高但是家庭注射的存在一些困难以至于家庭注射实施现状不乐观。  相似文献   
26.
麻醉是临床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麻醉的过深或过浅可能给病人带来伤害,因而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脑电是目前检测麻醉深度最有潜力的方法,首先通过滤波等处理方式得到较为纯净的脑电信号,分析时域和频域的特征,计算相应的参数,并将该参数作为前向反馈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选择合适的BP神经网络拟合得到一个能够评价麻醉深度的无量纲常数。使用BP神经网络拟合结果来表征麻醉深度准确率普遍在90%以上,反映了BP神经网络在麻醉深度监测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PPD)认知模式、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389名产后3~7天的产妇进行测查。结果①在389名调查者中,产后抑郁症患者147例(37.8%);②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产后非抑郁产妇的ATQ总分和D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1,4.993;P<0.001);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产后非抑郁产妇DAS的7个因子脆弱性、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6,4.082,2.826,3.736,3.321,2.649,2.924;P<0.01);③产后抑郁症患者和产后非抑郁产妇的精神质(P)、内外倾(E)、神经质(N)、和说谎(L)4个量表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0,2.052,11.154,4.038;P<0.01);④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精神质与ATQ总分,认知哲学呈正相关(r=0.276,0.223;P<0.01);说谎与ATQ总分呈负相关(r=-0.252,P<0.01);内外倾与脆弱性、自主性态度呈负相关(r=-0.144,-0.167;P<0.05),神经质与ATQ总分、吸引/排斥呈正相关(r=0.369,0.183;P<0.05);⑤精神质和神经质可以预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自动思维,建立的回归方程为:ATQ=3.959+0.705×TN+0.329×TP。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歪曲认知;产妇的人格特质与抑郁的发生关系密切,对自动思维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从围术期麻醉管理角度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不良事件和麻醉管理安全性关系,试图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麻醉方法(静脉全麻、喉罩静吸复合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下1 792例介入治疗术中出现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率、死亡原因及处理等。对可以预知的麻醉高危因素加以强化管理,降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麻醉相关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3%(65/1792),经及时处理后好转,不影响患儿预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0%(43/1792),其中死亡4例,总死亡率为0.22%。3种麻醉方法中静脉全麻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12.6%,P=0.000),且危险性高。结论:术前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和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管理方案,对可以预知的高危因素加以强化,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有效的围术期监测及科室团结协作可以降低先心病介入治疗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实践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行动研究。结果经过2轮的行动循环,研究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造口照顾效能、社交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技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行动研究的不断改进,可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其造口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有助于造口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