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探讨和评价小硬脑膜窗口显露策略在切除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中预防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实用性和价值。方法针对不同部位颅内脑膜瘤,采用各自经典手术入路。硬脑膜切开的总原则是:在开颅掀开骨瓣后发现硬脑膜张力显著增高(即有脑膨出先兆)表现情况下,采用合理的小硬脑膜窗口显露策略,防止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和脑膨出,完好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功能区的脑组织。小硬脑膜窗口显露策略概念是: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合理确定初始硬脑膜开口的部位和大小;在经过初始硬脑膜开口能达到全部切除肿瘤时,应在硬脑膜张力消失后再对硬脑膜开口予以扩大,以实现最终肿瘤全切的目的。结果连续6例5个不同部位的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均在手术中避免了急性脑膨出的发生,保全了肿瘤周围脑组织,获得了无并发症性痊愈的效果。结论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采用小硬脑膜窗口显露策略,可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能确保肿瘤周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完好保留,避免了使用术前腰穿脑脊液引流降颅压;同时对脑膜瘤导致脑膨出的发生机制及其策略有效机制的理解都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2.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当一部分食管癌患者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而接受放射治疗.50年来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5年生存率不足10%,失败原因主要是局部未控或复发,二者高达80%[1].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女贞子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血糖、血脂及肾皮质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女贞子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女贞子提取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缬沙坦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女贞子提取物各组和缬沙坦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法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1 m L·(kg·d)~(-1)、女贞子提取物0.2g·(kg·d)~(-1)、0.4 g·(kg·d)~(-1)、0.8 g·(kg·d)~(-1)、缬沙坦10 mg·(kg·d)~(-1);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1 m L·(kg·d)~(-1),各组均每日给药1次。实验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血脂及肾皮质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血脂、肾皮质MDA水平和SOD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女贞子提取物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女贞子提取物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女贞子提取物中剂量、高剂量能显著降低DN大鼠肾皮质MDA水平(P0.01),提高SOD活性(P0.01);与缬沙坦组比较,女贞子提取物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FBG、TC、TG、LDL、HDL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肾皮质MDA水平和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贞子提取物能够有效纠正DN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对DN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及减轻肾皮质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4.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推荐第三代单药化疗,紫杉醇脂质体单药治疗老年(≥70岁)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未见前瞻性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价其治疗老年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NSCLC患者,有21例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各种并发症。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35mg/m,静脉滴注3h,d1,21天为1周期。结果:入组2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3例部分缓解,9例病情稳定,有效率11.5%,疾病控制率42.3%。中位生存期125个月。接受紫杉醇脂质体化疗4周期及以上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达66.7%,化疗不足4周期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18.2%。ⅠB~Ⅲ期及Ⅳ期患者化疗后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8.5%和53.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和10.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多为Ⅰ ~Ⅱ度反应。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单药治疗老年(≥70岁)NSCLC毒性低,疗效较好,是老年肺癌单药化疗安全可靠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5.
关于小脑肿瘤的手术治疗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但其显微手术治疗报告少见.我科于1996年8月~1999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小脑肿瘤切除术15例,并采用国际上常用于脑瘤术后评估的KPS预后评分表进行评估,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浅表食管鳞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浅表食管鳞癌患者病例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n=39)、食管切除术组(n=44)和二次治疗组(n=9),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瘤生存期(DFS)和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位OS及DFS均暂未达到,1、3年OS率为94.6%、89.3%,1、3年DFS率分别为93.0%、83.4%。内镜下黏膜剥除术组1、3年OS率均为94.9%,1、3年DFS率分别为94.7%、83.2%。食管切除术组1、3年OS率为92.2%、88.9%,1、3年DFS率分别为90.6%、7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HR=4.228,95%CI为1.135~15.749,Ρ=0.032)、切缘阳性(HR=4.928,95%CI为1.021~23.786,Ρ=0.047)和放疗(HR=14.899,95%CI为3.636~61....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桃叶珊瑚苷(Auc)调节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周期蛋白B1(CCNB1)/Polo样激酶1(PLK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Auc低、中、高浓度组(Auc-L、AucM、Auc-H组,20、40、80μmol/L的Auc),Auc-H+pcDNA-NC组(80μmol/L的Auc+转染pcDNA-NC质粒),Auc-H+pcDNA-CDK1组(80μmol/L的Auc+转染pcDNA-CDK1质粒),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能力,凋亡情况及周期分布,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CDK1/CCNB1/P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以BALB/c裸鼠为对象,通过皮下接种MCF-7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Auc组(每组12只),检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质量及肿瘤组织中CDK1/CCNB1/P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uc各浓度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增殖率、细胞侵袭数、划痕愈合率、G1/G0期和S期细胞占比以及B细胞淋巴瘤2...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白蛋白微球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体外细胞毒性及肝靶向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全身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评价NCTD白蛋白微球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生物安全性;通过小鼠尾静脉给药得到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并与NCTD注射液组比较得其靶向效率。结果:NCTD白蛋白微球在肝脏和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389 1和0.375 4。NCTD白蛋白微球体内外的生物安全性与其注射液比较无显著差异。体外细胞毒性显示其对肿瘤细胞具有特殊亲和力和靶向释药作用。结论:NCTD白蛋白微球具有肝脏靶向性,能降低肾脏分布,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9.
草豆蔻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珍  陈永顺  王启斌 《医药导报》2011,30(11):1406-1409
目的考察草豆蔻总黄酮抗氧化作用,探讨其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法等考察草豆蔻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小鼠灌服草豆蔻总黄酮,考察其对D 半乳糖所致的亚急性衰老小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肝脏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草豆蔻总黄酮体外具有与茶多酚相似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灌服草豆蔻总黄酮可有效提高衰老小鼠血浆SOD活力,降低肝组织MDA含量。结论草豆蔻总黄酮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陈永顺  吴珍  杜士明  董永成 《中国药师》2011,14(12):1740-1741
目的:观察草豆蔻挥发油对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大小。方法:给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浓度的草豆蔻挥发油,观察小鼠的活动和毒性反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数,并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草豆蔻挥发油对小鼠经口服及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行动迟缓、异步态、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小鼠口服给药的LD50为237.8 g·kg-1·d-195%可信限为277.9~203.4 g·kg-1·d-1,腹腔给药的LD50为157.9 g·kg-1·d-1,95%可信限为176.9~140.9 g·kg-1·d-1。结论:草豆蔻挥发油毒性较低,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