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小儿完全性房室通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D)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41例CAVCD患儿,男19例,女22例。Rastelli分型:A型21例,B型10例,过度型10例。26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采取单片法8例,双片法23例,过度型10例采用间断褥式缝合室间隔缺损(VSD)。结果:早期死亡6例。随访3个月至8年,术后1年因重度二尖瓣反流(MR)死于心力衰竭1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2例。结论:CAVCD的患儿应尽早在婴儿期行根治术,术中应精确重建二尖瓣功能防止术后MR,妥善修补VSD及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加强术后PH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的控制。方法  8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 ,小于 8kg 2 1例 ,8~ 15kg 3 5例 ,大于 15kg 2 9例 ,分别运用Dedico 90 1,Minimax ,TerumoSX10氧合器及配套管道。体外管道预充林格液 ,胶体使用白蛋白和 (或 )代血浆。根据公式 :用血量 (ml) =[(预充量 +患儿总血量 )× 0 2 5 -患儿总血量×Hct1]÷Hct2 ,计算患儿用血或放血情况。结果 小于 8kg患儿采用含血预充比例较高 ,用血量达 (15 7± 5 9)ml/kg。 8~ 15kg患儿大部分采用无血预充。大于 15kg患儿也采用无血预充 ,但其中 48%的患儿需要自体放血 (17 9± 3 3 )ml/kg。转机过程中Hct控制在 2 4 6%~ 2 8%。结论 选择与患儿体重相符合的氧合器和管道 ,根据患儿血红蛋白、Hct和管道预充量采用不同的血液稀释方法可减少异体血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4.
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点,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医院环境中,诸多因素均可造成医院感染,护理人员在医疗治疗中,通过诊疗器械、各种药品、药液等均可造成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5.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常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时 ,由于不使用麻醉 ,部分病人疼痛较严重 ,甚至出现人流综合征 ,早孕妇女希望在人工流产时使用麻醉药 ,以减少痛苦。应用无痛人流术 ,可解除孕妇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和身体遭受的痛苦。我院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106.
107.
从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看儿童生长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 自1975年开始,1985年、1995年卫生部均在全国九个城市(哈尔滨、北京、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城、郊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每10年一次,调查内容主要为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按照全国统一质控要求,北京市在初生、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10月~、12月~、15月~、18月~、21月~、2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5.5岁~、6~7岁共22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200个样本,取得了城、郊区正常男、女童体格发育数据.结果 1995年城区男、女童身高、体重各年龄组的实际值与WHO儿童人体测量参考值(0~36月为美国俄亥州中产阶级人群,3岁0月~7岁为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资料)做粗略比较,在绝大多数年龄组一致,在某些年龄段互有高低.与丁宗一等1996年报道0~72月儿童生长发育纵向观察得到的结果非常符合.结论 提示中国儿童的生长潜力已得到进一步发挥.认为我国儿童生后6个月生长发育开始迟缓落后的观声、有待更新.  相似文献   
108.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常并发腹腔脏器的损伤,但是并发乙状结肠闭孔疝者少见。我科于2003年4月收治1例骨盆骨折并发乙状结肠闭孔疝,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6岁,因被3米高的土方塌方砸伤后意识丧失10m in,腰部、胸部疼痛伴双下肢活动受限3h,以“失血性休克、右胸7、8、9肋骨骨折并血胸、双侧坐骨耻骨骨折、骶骨骨折”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5.1℃,脉搏106次/m in,呼吸26次/m in,血压70/60m m H g,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心电监护、吸氧等抗休克治疗,病情平稳后行右侧股骨髁上牵引术。3日后患者诉腹胀,进行性加重,予以留置胃管、肛管及灌肠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初步诊断肠梗阻,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嵌顿,行“乙状结肠闭孔疝嵌顿松解、修补术”,术程顺利,继续右侧股骨髁上牵引,30d后康复出院。2护理2.1术前护理2.1.1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液体出入量。(1)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尤其是抗休克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是病情的客观反映,观察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2)腹痛、腹胀的观察: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用视触叩听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ALCAPA)的手术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左室射血分数( EF)8%~65%,其中16例EF<40%。20例患儿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移植左冠状动脉至升主动脉,其中8例行急诊手术,其余12例为亚急诊手术。6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住院死亡3例(15%),1例为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术后顽固性室颤。失访1例,另16例存活患儿无院外死亡,随访3~67个月。术前EF<40%的患儿中有61.5%(8/13)在术后3~6个月期间EF升至50%以上;术前EF<40%、随访1年以上的患儿中有90.9%(10/11) EF升至50%以上。结论外科手术移植左冠状动脉至升主动脉是治疗ALCAPA的有效方法。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患儿如能安全度过围术期,心功能有望恢复正常,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0.
陈欣欣  胡小戊  夏婷  章乐虹 《广东医学》2016,(24):3699-3701
目的:探讨B超联合X线C臂机下调整异常静脉输液港的临床价值及社会价值。方法收集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后导管位置异常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患者共12例,对其用B超联合X线C臂机定位下进行输液港导管调整,探讨B超联合X线C臂机定位下调整输液港导管异常的可行性。结果11例患者调整成功,其中2例进入其他血管的输液港导管经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3例输液港导管末端卷曲的调整后输液港导管末端变直;1例化疗后导管在血管内打折的患者经调整后输液港导管通畅并且位置正常;5例患者在化疗几次后输液困难经调整后输液顺畅。另外1例患者置管后发现输液港导管位于脊柱左侧,在调整过程中发现导管始终位于脊柱左侧,考虑为先天大血管变异所致而停止调整。12例无重大并发症,术后无感染。结论 B超联合X线C臂机定位下能够安全有效地调整异常输液港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