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蝉拟青霉对大鼠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蝉拟青霉菌丝体水提取物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大鼠血液蛋白质、白细胞水平及肝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对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用HiCN法、双缩脲法、溴甲酚绿法分别测定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蝉拟青霉使正常大鼠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并能拮抗由于使用环磷酰胺所造成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的降低(P<0.05);使正常大鼠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并能阻遏由于使用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降低(P<0.05);使正常大鼠肝细胞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增多.结论:蝉拟青霉对机体的营养状况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喉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观察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多效应性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力的受体结合而激活细胞 ,其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TNF α作为机体抗肿瘤的效应分子 ,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 ,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有一定关系[1] 。为此 ,我们对 42例喉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 α进行了动态观察 ,以探讨其在喉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喉癌组 42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 4 2例喉癌患者、30例声带息肉患者、3例健康人血清 NO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 :喉癌患者血清 NO水平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根治性喉癌切除术后 2周 ,血清 NO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P<0 .0 1)。颈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 (P<0 .0 1)。结论 :喉癌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 ,血清中 NO的合成、释放均有所增加。提示 NO可能参与喉癌患者的肿瘤免疫 ,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作为喉癌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检测波长480 nm。结果:阿洛西林在2~1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9%,进样频率120样·h-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针刺辅助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理。方法 将 5 9例自愿服药终止早孕的妇女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最后一次服药后 30 min给予针刺治疗。然后分别测定两组绒毛组织内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结果 治疗组绒毛组织内 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辅助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可提高疗效 ,减轻防治其副作用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进一步提高绒毛组织内 NOS活性 ,促进绒毛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而提高流产率。  相似文献   
26.
PFN DHS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部位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股骨近段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和Gamma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分别采用PFN(PFN组18例)、DHS(DHS组28例),Gamma钉(Gamma钉组32例)治疗,并获得随访。从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内置物理想位置、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行走能力作对比研究。结果PFN组与Gamma钉组在上述个方面优于DHS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及Gamma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较理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7.
戴德  罗国庆  陈向阳 《贵州医药》2002,26(3):201-20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环鸟苷酸通路(NO-cGMP)通路与鼠小脑颗粒细胞(GGC)存活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一氧化氮释放剂2‘,2‘-(hydroxy-nitrosohydrazono)bisethanamine(Deta-NONOate)和环鸟苷酸类物质8-溴鸟苷-3‘,5‘-环单磷(cGMP)通过NO-cGMP通路而对CGC存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一氧化氮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AME),可溶性鸟苷酰环化酶抑制剂6-Anilinoquinoline-5,8-quinolinedione(LY83583),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抑制剂Guanosine3‘,5‘-cyclic monoplosphorothioate,8-(4-Cholrophenylthio)-,mRp-Isomer,Trithylammonium salt(Rp-8-8pCPT-cGMPS)对通路的阻断作用,结果:NMD,Deta-NONOate和cGMP均能在无酒精的环境下,促进细胞的生存。并能不同程度地对CGC产生保护作用,减轻酒精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但NAME和LY83583却分别能抑制NMDA和Deta-NONOate的作用,而Rp-8-pCTP-cGMPS则能消除cGMP对细胞的影响。结论:NO-cGMP通路在促进鼠小脑颗粒细胞的存活和抵抗酒精的神经毒性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本实验在新生期注射谷氨酸单钠的成年大鼠上观察刺激下丘脑弓状(ARC)对丘脑束旁核(PF)单位痛放电的影响。结果:①电刺激大鼠ARC对PF单位痛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新生期住射谷氨酸单钠,选择性地破坏大鼠ARC区神经元后,刺激ARC对PF单位痛放电的抑制作用比正常动物明显减少(P<0.01)。实验结果提示:刺激ARC的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兴奋ARC区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腹部爆炸伤后早期脑组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变化规律,以探讨血清NSE对这种间接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致伤组17只。制作犬腹部爆炸伤动物模型。伤后测定不同时相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并于相应时相点观察皮层神经元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强度及反应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伤后即刻血清NSE水平达11.6μg/L,显著高于伤前8.2μg/L(F=26.29,P<0.01),伤后1.5h达峰值16.9μg/L,12h以后迅速下降,到伤后24h为9.6μg/L,基本接近伤前水平(P>0.05)。皮层神经元NSE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强度伤后即刻为164灰度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78灰度级(F=10.37,P<0.01),且持续下降,伤后24h为161灰度级,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45.23,P<0.01)。正常皮层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计数为43个,伤后6h下降为35个,两者相差显著(F=6.99,P<0.01),伤后24h为29个,与正常对照组比相差仍然显著(F=20.90,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腹部爆炸伤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温州市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该人群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温州市历年报告的15~24岁学生HIV/AIDS病例,对其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下载2017年温州市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危险行为特征。 结果 截止2018年底温州市累计报告15~24岁HIV/AIDS学生病例89例,学生病例数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9.67∶1;男男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75.28%;通过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33.71%、26.97%,首次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占17.28%,梅毒现症感染率为17.54%。哨点监测显示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5.63%;有过性行为的占9.75%,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25.64%,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和男男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13%、3.13%、0.25%和1.57%,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8.16%、20.00%、50.00%和0;最近一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比例为39.00%;HIV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均未检出阳性。 结论 男男同性性接触是温州市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学生病例晚发现比例高,梅毒现症感染率高,青年学生艾滋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明显,应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