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睡眠障碍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据统计,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占肿瘤患者23%~61%[1]。为了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对肿瘤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量表评分,采用耳穴埋籽加中药熏洗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肠道疾病,其频繁呕吐、腹泻致脱水后尿液成分有异常改变,我院自1995~1996年共收治17例,现就临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0例,女7例;年龄20~40岁;病程最长2天,最短1天;既往无任何病史。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呕吐、腹泻、阵发性腹痛症状,呕吐次数3~10次/日,腹泻5~8次  相似文献   
83.
癌症患者晚期疼痛是最常见及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采用皮下持续输注麻醉性止痛药,约95%的患者可获得缓解[1]。并发症的发生抑制了皮下持续镇痛在社区的运用。笔者观察了32例癌症患者在家中运用皮下持续镇痛所致的并发症的临床特点,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2月—2006年9月共对晚期癌症剧痛患者32例(全部出现顽固性疼痛,不能口服给药)在社区给予皮下持续镇痛,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皮肤瘙痒8例,皮肤感染1例,皮下血肿2例,嗜睡4例,恶心呕吐3例,便秘7例,无呼吸抑制发生。1·2镇痛方法使用德国贝朗医疗公司生产的22G…  相似文献   
84.
膀胱原位癌与其他部位的原位癌一样,是膀胱的上皮内癌,癌的最早期阶段,浸润性癌的前期(浸润前癌)。进行膀胱原位癌的病理学研究,对膀胱原位癌的病理诊断、临床处理和预后等方面的估计,以及膀胱癌的多发和再发原因的了解,均有重要指导意义。自本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对膀胱原位癌已有多方面的观  相似文献   
8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经生化、内镜等检查排除可解释的器质性疾病,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四大症状为主,伴随恶心、嗳气、反酸等次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据报道FD的全球患病率为11.5%~14.5%~([1]),而我国为18.92%~23.29%~([2-3])。据调查FD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普米克令舒氧驱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药物使用指南,给予对照组患儿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天给药1次,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氧驱雾化吸入,每天治疗3次,每次吸入15min,疗程与对照组一致。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咳喘、哮鸣音消失所用时间,心率、呼吸频率及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咳喘、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氧驱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免疫学指标有很大程度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的抗炎活性。方法:将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乌蕨醇洗脱物作用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MTT法判断乌蕨醇洗脱物对细胞炎症的影响。结果:在乌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物作用下,RAW264.7细胞均有较好的存活率;乌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均有保护作用,且乌蕨(50%、70%、95%)乙醇洗脱物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结论:乌蕨(50%、70%、95%)乙醇洗脱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这可为后期开发抗炎单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通过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群体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挖掘包括血小板基因供者库在内的无偿献血者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间的融合潜力,提高招募成功率和已知结果库存率。方法 应用数据库建模和比对方法对本市近10年无偿献血者与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间的匹配度和融合度进行筛选分层,采用Arlequin 3.5.2.2软件计算HLA、HPA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并根据表型频率计算不同血小板供者后备库中找到HLA、HPA全匹配供者概率。结果 在本地区已入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中,依据其献血行为挖掘出的活跃献血者分别划分为血小板供者库后备一、二、三、四梯队,分别为696名、2 752名、9 092名和12 028名捐献者。第一梯队具有10~50次血小板捐献经历和10~20次全血捐献经历的占比最高,分别为13.65%和26.01%;第二梯队具有10~20次全血捐献经历和10~50次血小板捐献经历者占比分别为15.04%和1.38%,与其他梯队献血特征有差异(P<0.05)。在现有血小板库+一二梯队的核心库容中(n=4 955),患者找到至少1名HLA-A,B表型相同的供...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提取率,并考察各绿原酸类成分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提取规律。结果 7个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浓度远大于纯水;菊科植物艾叶和菊花超声提取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除异绿原酸A外,其余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提取率均显著低于纯水;忍冬科植物金银花超声提取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在乙醇中的提取率略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上述结果表明,中药绿原酸类成分提取过程中存在“逆溶解度”现象,即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提取率与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相反的现象。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体积分数为50%时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点;菊科植物艾叶、菊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展现出显著的“逆溶解度”现象,在纯水中含量最高,但不同植物中也略有差异。结论 揭示了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的“逆溶解度”现象,将为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及后续深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生脉管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切除的1 077例Ⅰ~Ⅲ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脉管转移分为LVI阳性组(672例)与LVI阴性组(405例)。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LVI的关系。利用生存分析研究Ⅰ期胃癌患者脉管侵犯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Lauren分型、神经侵犯以及CEA、CA125、CA199的升高是发生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不良、浸润程度深、有淋巴结转移、侵犯神经、CA724升高是发生脉管侵犯的独立风险因素。有脉管侵犯的Ⅰ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脉管侵犯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分化不良、浸润程度深、有淋巴结转移、侵犯神经、CA724升高的胃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脉管侵犯。对于有可能发生脉管侵犯的Ⅰ期胃癌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