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小鼠诺如病毒(MNV)不同接种途径对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MNV(4×104拷贝/μL)分别以静脉、腹腔联合注射(iv+ip)、饮水(dw)、灌胃(ig)3种不同途径接种ICR小鼠,各组于感染前(0 d)、感染后3 d、6 d、14 d、25 d、34 d、51 d随机剖检2~3只小鼠,收集血清和心、肝、脾、肺、肾、脑、胃肠内容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光定量(q RT-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抗体和病毒载量。结果所有感染小鼠均无明显临床症状。3种途径接种的小鼠在感染后25 d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抗体产生初期以ig接种组抗体水平最高,随后iv+ip接种组抗体水平上升幅度最大并在51 d高于其它接种组。小鼠接种MNV 3 d可在3组接种鼠的胃肠道、脾、脑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各组的组织脏器病毒载量有差异,其中iv+ip接种组盲肠内容物(3~51 d)、脾(6 d)和肝(14 d)病毒载量高于其它两组。结论不同接种途径对MNV在小鼠抗体水平和病毒载量影响较大。iv+ip感染效果较好,可作为MNV病毒感染模型的有效接种方式。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合盲肠内容物核酸检测有利于MNV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东省实验用小型猪主要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从广东省4家生产单位随机抽取小型猪154头,包括巴马小型猪、蕨麻小型猪、西藏小型猪和五指山小型猪4种品系,采集皮毛、鳞屑、血清、肛拭子、粪便等样品检测20种病原,对结果进行生产单位和品系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所检4家单位的所有品系小型猪均存在多种病原复合感染,猪链球菌2型(50.7%)、胸膜肺炎放线杆菌(40.3%)、肺炎支原体(100.0%)、乙型脑炎病毒(41.3%)、猪圆环病毒2型(74.8%)、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73.8%)、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44.7%)7种病原的检出率相对较高,猪细小病毒(26.0%)、猪伪狂犬病病毒(15.6%)、肠道中蠕虫(3.2%)有一定检出率;要求强免的猪瘟病毒(62.8%)、口蹄疫病毒(35.8%)免疫合格率较低,猪伪狂犬病病毒免疫合格率高达98.4%。本次调查未检出沙门氏菌、布鲁氏菌、猪痢疾蛇样螺旋体、皮肤病原真菌、甲型流感病毒、弓形虫、体外寄生虫和粪便球虫。结论广东地区存栏实验用小型猪存在多种病原复合感染,需加强免疫和质量控制,逐步建立高等级群体;同时也为实验用小型猪地方标准乃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广东地区实验小鼠和大鼠的病原携带情况。方法 本文涉及的样品主要来源于监督检测的抽样样品和委托检测的送样样品,共收集到广东省12家监督单位和32家委托单位样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的项目及标准外的螺杆菌和小鼠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监督检测和委托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3年中监督检测的小鼠检出4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0.7%)、嗜肺巴斯德杆菌(0.3%)、肺炎克雷伯杆菌(0.7%)和鞭毛虫(1.7%),未检出病毒;大鼠检出1种病原即嗜肺巴斯德杆菌(1.1%),未检出病毒和寄生虫。委托检测的小鼠检出15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3.7%)、嗜肺巴斯德杆菌(5.2%)、支原体(1.9%)、金黄色葡萄球菌(0.7%)、肺炎克雷伯杆菌(0.8%)、螺杆菌(45.3%),小鼠肝炎病毒(8.5%)、小鼠脑脊髓炎病毒(7.0%)、小鼠诺如病毒(16.2%)、鼠痘病毒(0.3%)、小鼠细小病毒(0.5%)、仙台病毒(0.1%)、鞭毛虫(11.7%)、蠕虫(1.0%)、体外寄生虫(0.1%)。大鼠检出8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3.4%)、嗜肺巴斯德杆菌(8.6%)、支原体(0.9%)、金黄色葡萄球菌(2.9%)、泰泽病原体(4.8%)、大肠杆菌(1.0%)、大鼠细小病毒H-1株(3.0%)、大鼠冠状病毒(1.0%),未检出寄生虫。其中,实验小鼠7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嗜肺巴斯德杆菌、螺杆菌、鞭毛虫、小鼠肝炎病毒、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和小鼠诺如病毒,大鼠2种病原,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泰泽病原体,检出范围广、检出率较高,而且存在区域分布特点,即设施污染后能在多次送检的动物中检出这些病原。结论 本研究获得广东省实验大小鼠病原流行情况和分布,这些数据的统计为我国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各动物实验设施的质量控制方案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复杂,尚未明确,关于AD的发病机制已经提出多种假说[1-2].其中,淀粉样蛋白毒性学说因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构成AD典型病理改变老年斑的核心成份而得到广泛的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了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致病敏感性,为H5N1禽流感模型制作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近交系BALB/c、C57BL/6和封闭群ICR、NIH Swiss和KM Swiss共五个不同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实验动物30只,分接毒组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病毒株为A/Goose/Guangdong/NH/2003(H5N1),经测定TCID50为10-4.875/mL.接毒组通过鼻腔接种0.1 mL病毒液,对照组接种正常鸡胚尿囊液.小鼠接毒后连续观察14 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温、体重变化,对在实验期间死亡和实验14 d结束后仍然存活的小鼠均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取材,进行RT-PCR病毒分离检测、HE染色及H5N1抗原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临床症状: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五个品系的小鼠,引起呼吸急促等症状和一过性体重、体温下降.②死亡情况:小鼠在接毒后第1天即出现死亡,死亡的高峰期集中在接毒后第3~6天.五个品系小鼠死亡率存在差异,BALB/c为70%,ICR为50%,NIH Swiss为40%,C57BL/6为25%,KM Swiss为10%;③病毒分离:各组接毒小鼠在死亡后均进行了病毒分离,死亡小鼠的肺脏均分离到病毒,其他脏器未分离到病毒.④病理变化:实验期间五个品系死亡小鼠肺脏病理改变相近.大体观:死亡小鼠肺部淤血,呈暗红色,体积增大,局部肺组织实变.镜下观:死亡小鼠的共同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肺炎,具体表现为肺泡腔及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中见纤维素性渗出,透明膜形成.⑤免疫组化结果:在死亡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可观察到H5N1禽流感病毒阳性表达.结论 小鼠作为H5N1禽流感病毒模型具有普适性,不同品系小鼠感染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病程和病理变化与人禽流感病例相似.不同品系小鼠的死亡比例有明显差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品系的小鼠制作H5N1禽流感动物模型.不同品系的遗传特性对禽流感易感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遗传背景可能与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应答机理存在联系:BALB/c和C57BL/6均为近交系,其中BALB/c小鼠的品系特征之一表现为干扰素产量低,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高死亡率(70%),而C57BL/6小鼠的干扰素产量高,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低死亡率(25%),提示不同遗传背景小鼠的干扰素水平与H5N1感染致死具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易感性相关基因以及其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鼻腔、尾静脉和脑内接种方式接种BALB/c小鼠,观察小鼠在感染过程中临床症状和各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1天后,小鼠打堆、猥琐、毛色混乱、眼角有分泌物;感染第2天的小鼠均出现死亡;感染4天后,小鼠从临床症状上表现恢复。收集各种方式感染的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不同接种途径感染H5N1流感病毒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相似;从各个脏器的病变程度来看,病毒最先到达的器官损伤最严重。感染第2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最严重,随着感染时间增长,肺脏和肾脏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病变在感染过程中未见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7.
H5N1流感病毒的肺外器官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香港首次报道18人感染H5N1流感病毒后6人死亡[1]以来,H5N1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的报道就未曾间断。2005年,随着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相继发现高致病性H5N1流感病毒,引起了全世界国家的重视,并积极采取各种紧急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道吸入法接种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利用1株鹅源性H5N1流感病毒经环甲膜穿刺接种恒河猴,通过观察恒河猴在接种后短期内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呼吸道吸入法接种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的可行性。结果恒河猴接种H5N1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与人和动物感染后的主要症状相似,是很好的模型动物。结论环甲膜穿刺接种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是恒河猴感染H5N1流感病毒和造模的良好途径,并为其它通过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的造模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东省实验动物机构使用的不同来源、不同材质的10份实验动物垫料进行检测,了解垫料中几种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污染水平,为使用者提供借鉴。方法按照现行方法,检测垫料中5种重金属和3种有害化学物污染水平。结果不同来源和材质的实验动物垫料质量存在差异;黄曲霉毒素B1在所有样品中检测出,但未超过标准要求;3份刨花垫料中铅含量检测超过标准要求;9份垫料中检测出重金属铬污染。结论实验结果可作为垫料采购和使用参考,也可为地方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欲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检测技术对遗传工程小鼠质量进行控制,以保证作为后续医药或其他生命科学动物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法在遗传、微生物、体内外寄生虫、病理、研发及繁育设施环境、饲料营养等常规质量检测的基础上,开展用PCR、South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用RT-PCR、ELISA、SDS-PAGE、Western-blot等检测基因表达;用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及各器官形态、功能等检测来描述机体表征这三个层次综合描述遗传工程小鼠的特征。结果与结论将建立的技术方法应用于转基因小鼠、基因突变鼠、基因缺失鼠的检测,验证所建立的方法用于遗传工程小鼠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