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自制接枝共聚物瓜耳胶-g-异丙基丙烯酰胺(GPNA)水凝胶的性质。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离子强度、交联剂对凝胶的弹性、平衡溶胀度、收缩性及流变性影响。结果凝胶的弹性随交联剂含量增加减弱,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增强;凝胶平衡溶胀率随着交联剂含量及离子强度增加均减小。凝胶收缩行为在相变温度上下有很大不同,当温度低于GPNA的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凝胶内释放的水量与时间的1/2次方成正比增加;当温度高于GPNA的LCST时,开始阶段,水凝胶失水速率很慢;随着水凝胶失水过程向前推进,GPNA构象转变完成,水凝胶失水速率加快,凝胶收缩变化变成不可逆过程。氯化钠的加入使得水凝胶失水速率增加;温度低于聚合物LCST时,水凝胶流变曲线呈假塑型;温度高于聚合物LCST时,水凝胶流变曲线呈胀流型。随着交联剂的量逐渐增加,溶胶流变曲线从胀流型逐渐变为假塑型。结论GPNA凝胶的性质具有明显的温度及离子强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CYP2C19基因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 836例,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CYP2C19 IM和PM基因型患者480例,根据患者是否根据基因型改变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组(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最终入选468例患者,替格瑞洛组和剂量加倍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替格瑞洛组又明显高于剂量加倍组(P<0.05)。MACE事件发生率方面,各组患者均是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且替格瑞洛组及剂量加倍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7),其余MACE各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各组之间无差异性(P>0.017)。结论 CYP2C19基因指导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根据患者基因特点进行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三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方法,确定了19个批次三黄颗粒指纹图谱的31个共有峰,明确鉴定了其中7个共有峰的化学成分,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解放军202医院生产的19批三黄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9批三黄颗粒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除4个样品外,其他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75。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均可将该检验的19批三黄颗粒很好的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分析方法高效、稳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可有助于三黄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同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4.
[摘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壳聚糖微粒及纳米制剂的主要制备方法及药物的释放方式,阐述壳聚糖微粒纳米制剂在药剂学的主要应用。壳聚糖微粒纳米制剂比表面结构大,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优良的药物包埋性能和控制药物释放的能力,是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制剂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复方荷叶胶囊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在建立复方荷叶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复方荷叶胶囊原药、荷叶给药后含药血清、车前草给药后含药血清、番泻叶给药后含药血清、复方荷叶胶囊给药后含药血清、空白血清的液相特征图谱,鉴定复方荷叶胶囊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口服复方荷叶胶囊后,从血清中发现18个入血成分,其中14个为复方荷叶胶囊中原形吸收入血的成分,其余入血成分可能为原形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18个入血成分可能是复方荷叶胶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为复方荷叶胶囊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痛风饮中有效成分橙皮苷、儿茶素和芒果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SD大鼠灌胃给予痛风饮后不同时间橙皮苷、儿茶素和芒果苷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3种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橙皮苷在0.132.67μg·ml-1呈线性关系,药动学参数:Cmax为(22.40±0.22)μg·ml-1,Tmax为1 h,AUC0-t为(155.11±1.36)mg·L-1·h;芒果苷在0.173.44μg·ml-1呈线性关系,药动学参数:Cmax为(12.13±0.18)μg·ml-1,Tmax为2 h,AUC0-t为(181.84±1.51)mg·L-1·h;儿茶素在0.081.65μg·ml-1呈线性关系,药动学参数:Cmax为(18.00±0.26)μg·ml-1,Tmax为10 h,AUC0-t为(248.66±1.55)mg·L-1·h。结论大鼠单次灌胃痛风饮后,橙皮苷、儿茶素和芒果苷体内过程均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27.
4种中药固体制剂吸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轶咏  王强  梅丽娜  李宗林  姜同英 《医药导报》2010,29(10):1275-1276
目的 探讨4种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湿特性. 方法将胶囊内容物置于恒温变湿环境中,不同时间称定质量,并计算吸湿增重,对吸湿数据进行数学处理. 结果 采用过饱和溶液法,测定胶囊内容物吸湿时间曲线、吸湿等温曲线,并求算出吸湿方程、吸湿初始速度. 结论 吸湿特性参数可直接表征中药提取物的吸湿能力.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对聚维酮碘(PVP-Ⅰ)溶液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考察溶液浓度及pH、储存温度、光照及稳定剂对PVP—Ⅰ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稳定剂的加入可增加PVP—Ⅰ溶液的稳定性,但溶液的稳定性与稳定剂的加入量无直接关系;浓PVP-Ⅰ溶液稳定性较低浓度溶液稳定性高;储存温度及光照对制剂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调节溶液pH为4时PVP-Ⅰ溶液稳定性最佳。结论:聚维酮碘溶液不稳定,应在阴凉处储存。  相似文献   
30.
水包油型微乳形成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影响O/W型微乳形成的主要因素。方法选用丁酸乙酯、油酸乙酯和豆油作为油相 ,Tween 80、Tween 2 0和Labrasol作为表面活性剂 ,乙醇、1,2 -丙二醇和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 ,通过滴加法绘制假三元相图 ,以O/W型微乳区大小为指标考察各因素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结果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离子强度、添加剂和温度对微乳的形成均有一定影响。结论O/W型微乳能够作为药用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