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羌竹清感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卫气同病证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选择230例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奥司他韦(疗程5~7 d),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羌竹清感方(疗程为7 d);以第7天临床症状恢复率、流感主要症状恢复时间、单项流感症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第7天病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为主要疗效指标,同步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中药组的流感主要症状第7天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112/116)vs 85.1%(97/114),P<0.01];中药组的流感主要症状中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0 d vs 6.0 d,P<0.01);中药组的中位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2.0 h vs 27.0 h,P<0.05)。中药组的第7天病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与对照组相仿。两组间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12/116)vs 8.77%(10/114)]。结论:羌竹清感方有助于改善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缩短退热时间,且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腹部体型参数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LADG)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LADG治疗的病人168例,术前4天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采用全腹部CT测定腹部体型参数[脐周腹壁脂肪厚度平均值(NMT)和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统计术中及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8例病人中,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32例,并发症发生率19.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MT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VFT与淋巴结清扫数呈负相关(P0.05),与手术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是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部体型参数对LADG病人术中情况及术后康复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3.
重组人胸腺素α原体外对IFN-γ,IFN-α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观察重组人胸腺素α原(prothymosin α,Pro Tα)对几种重要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用脾淋巴细胞、脾巨噬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以ELISA法检测Pro Tα对IFN-γ,IFN-α和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1×10-7 mol·L-1 Pro Tα明显促进脾细胞分泌IFN-γ(P<0.05),该浓度的Pro Tα也明显刺激小鼠脾巨噬细胞分泌IFN-α(P<0.01);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ro Tα能明显刺激IFN-α和TNF-α的分泌(P<0.01)。结论Pro Tα对细胞因子IFN-γ,IFN-α和TNF-α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地区2018年-2019年间5家综合性医院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本区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间松江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各类标本,统计其各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其他菌株)的临床分布特点与标本的来源,分析其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各菌株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2年间临床分离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364株,其构成比从高至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2.52%)、鲍曼不动杆菌(36.22%)、嗜麦芽窄食单胞茼(5.13%)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57%)等;药敏结果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高于75.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3%和8.79%;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小于5.00%,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9.27%和37.45%,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0.97%和30.36%,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9.72%.结论:5家综合性医院中临床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情况不容小觑,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日常规范消毒、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及医院感染防控,遏制其病原菌的耐药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正>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能感染人类的一类致病真菌。宿主肺部吸入环境中的隐球菌孢子或者干燥的酵母样细胞引起感染[1]。在免疫正常的人体中,隐球菌细胞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潜伏状态,而在免疫受损的情况下,隐球菌可以形成肺部感染,进而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的脑膜炎[2]。在免疫功能不全的感染患者中,大部分病例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20例高位括约肌间脓肿,术前外院误诊8例,确诊12例,全部行一期手术根治治疗,采用扩大内口粘膜挂线分离,肛管皮肤切开外引流。结果:20例均获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肛门指诊、肛窥镜检查和直肠腔内B超能明确诊断高位括约肌间脓肿,治疗措施安全,操作简易,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观察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中的HbCO含量和HO-1的活性,以探讨肺动脉高压与HO-1及CO的相关性.方法对照组及肺心病组各20例,用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并作血液HbCO与HO-1含量检测.结果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为(49.35±12.02)mmHg,2组的HO-1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49±0.0124)和(0.115±0.0460),P<0.001;HbCO的浓度分别为(1.211%±0.477%)和(4.269%±1.317%),P<0.01;HO-1平均吸光度、HbCO浓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3和0.918.结论人体在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时其HO-1及CO含量均明显增高,且HO-1、CO含量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表明人体在缺氧时同样存在CO/HO-1体系代偿性增加,可能参与了机体对缺氧性肺血管重建的自身调节.  相似文献   
38.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常规病理检查4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并用SP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CK/34βE12)、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特点。结果400例中共检出微小乳头状癌19例,检出率为4.80%。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砾体。免疫组化标记17例高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16例上皮膜抗原、19例甲状腺球蛋白均呈( )。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高分子质量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表达强阳性对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FIQL)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的FIQ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可以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并对全国(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下同)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进行预测效果研究,为肺结核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疾病监测》杂志公布的我国每月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搜集2006年1月至2019年8月全国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以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全国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为基础建立时间序列,初步识别和定阶ARIMA模型类型;再以满足模型简洁、ARIMA模型各参数[包括自回归法(AR),平均移动法(MA),季节自回归法(SAR),季节移动平均法(SMA)]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及P>0.05的模型总体检验指标(Ljung-Box Q值)、最大平稳决定系数(R 2)、最小整体模型的标准化贝叶斯信息准则值(NBIC)、最小均方根误差(RMSE)为标准筛选几种ARIMA模型;继而以2019年1—8月报告患者例数作为验证数据,参照预测值相对误差越小模型越优的原则筛选出最小相对误差的模型为最优模型;最后再以该模型预测我国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结果 根据2006—2018年每年的全国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为基础建立时间序列,确定需拟合ARIMA(p,d,q)或ARIMA(p,d,q)×(P,D,Q)模型。以Ljung-Box Q值所对应的P值均>0.05、模型简洁、模型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筛选出12个基本模型,然后再以R 2最大的模型[ARIMA(1,0,1)(0,1,1)12,R 2=0.707]、RMSE最小的模型[ARIMA(0,1,2)(0,1,1)12,RMSE=9147.85]、NBIC最小的模型[ARIMA(0,1,1)(0,1,1)12,NBIC=18.355]、Ljung-Box Q值最小的模型[ARIMA(1,1,1)(0,1,1)12,Ljung-Box Q=8.797]作为备用模型,预测2019年1—8月中国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并与实际的月报告患者例数进行比较,确定预测平均相对误差最小(0.55%)、MA(1)=0.875(t=19.243,P<0.001)、SMA(1)=0.876(t=7.596,P<0.001)、Ljung-Box Q=9.876(df=16,P=0.873)的ARIMA(0,1,1)(0,1,1)12模型为最优模型。再以该模型预测我国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其中2020年1—12月患者总计1025863例,平均每月85489例。结论 ARIMA(0,1,1)(0,1,1)12模型对预测中国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方面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模型的建立和预测是个动态变化过程,需不断根据积累的数据进行调整,从而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