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VF-ET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及VEGF水平评价卵巢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VF-ET中卵巢基质和卵泡周边的血供情况、体内VEGF水平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卵巢反应性的机制。方法42例行IVF-ET治疗的女性,长周期方案促排卵,根据检测侧卵巢内获取的卵母细胞数目分为低反应(1~3个)、正常反应(4~8个)和高反应卵巢组(8个以上),于hCG注射日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该侧卵巢基质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比值(S/D),并对卵泡周边血流分布分级评分;ELISA法检测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中VEGF浓度。结果低反应卵巢组卵巢基质内动脉的PSV、EDV、卵泡周边血流分布评分较正常和高反应卵巢组显著降低,PSV、EDV、卵泡周血流分布评分与获取的卵母细胞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所有研究对象卵泡液VEGF水平显著高于血清VEGF水平,低反应卵巢组卵泡液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反应和高反应卵巢组,卵泡液VEGF水平与获取的卵母细胞数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卵巢基质内血流的PSV、EDV和卵泡周血流分布、卵泡液VEGF水平与卵巢的反应性密切相关,卵巢基质内血流速度升高、卵泡周边血流丰富,有助于提高卵巢的反应性;低反应卵巢组卵泡液VEGF水平显著升高,推测是由于其卵巢基质内血流速度低,卵泡周血管分布少,导致VEGF代偿性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PPAR-γ配体吡格列酮(PGZ)调节绒癌细胞系JEG-3的增殖、分泌hCG和体外侵袭、转移能力.方法 用MTT法和IEMA测定细胞的增殖和分泌hCG.Matrigel侵袭模型分析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结果 小剂量PGZ对JEG-3有增殖抑制作用,随PGZ浓度的增加,JEG-3透过Matrigel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PGZ明显抑制JEG-3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提示PPAR-γ途径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3.
降调后Gn渐增法在卵巢高反应患者超促排卵周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高反应病人降调后Gn渐增法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并比较2005年6月~2006年4月应用渐增法超促排卵方案的患者与对照组(应用其他促排卵方案)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结果 渐增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取卵日≥14mm卵泡数、获取卵子数、平均使用Gn天数及大卵泡穿刺率上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妊娠率、使用Gn总量、取消周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n渐增法用于卵巢高反应病人的超促排卵治疗可在临床上试用.  相似文献   
24.
许虹  全松  邢福祺 《广东医学》2007,28(10):1568-1569
目的 采用宫腔镜检查评价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官腔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5例既往行3次或以上IVF-ET/FET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发现的异常进行相应治疗和同期60例未行宫腔镜检查患者(对照组),比较再次FET妊娠率.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异常率为44.4%,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1.1%,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6.7%,子宫内膜炎症4.4%,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2%.宫腔异常组、宫腔正常组妊娠率(40.0%、48.0%)高于对照组(21.7%),差异有显著性(P=0.038);而前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腔镜检查并作相应治疗宫腔因素可增加多次种植失败患者FET的妊娠率,但与是否存在宫腔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25.
朱金虎  邢福祺 《广东医学》2007,28(10):1570-1572
目的 研究蜕膜细胞条件培养液(decidual cell conditioned media,DCM)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卵巢癌细胞株(COC1)侵袭基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早孕蜕膜细胞及晚孕蜕膜细胞并提取蜕膜细胞条件培养液(DCM),分别将加有TNF抗体及EGF抗体的DCM处理卵巢癌细胞株(COC1),利用RT-PCR法对卵巢癌侵袭基因uPA/PAI-1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COC1表达PAI-1,不表达uPA.与DCM组比较,TNF-α抗体组可以使COC21 PAI-1mRNA的表达上调,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DCM组比较,FGF抗体组PAI-1mRNA的表达不明显,呈下调的趋势,二者之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孕DCM中TNF-α降低了DCM抑制COC1纤溶酶原系统作用的能力;而EGF增加了DCM的上述能力.同时说明纤溶酶原系统在COC1的侵袭能力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体外受精,但仍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尚无理想的拮抗剂用药方案,灵活用药方案似乎要科学合理一些。GnRHA无起爆效应,促排时间短,促性腺激素用量少,使用方便、经济,可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但可能会导致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对于低反应者是否用拮抗剂方案取代激动剂短周期方案还存在争议。理论上拮抗剂周期应适时添加黄体生成激素,但实践中研究结果不一,是否添加黄体生成激素还无定论。  相似文献   
27.
F10下调通过细胞色素C促进KLE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国  全松  邢福祺 《广东医学》2008,29(4):533-535
[摘要] 目的:建立F10基因表达稳定下调的KLE细胞系,探讨F10基因沉默对KLE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两条合成的寡核苷酸退火后形成的双链DNA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RetroQ上构建表达质粒pRetroQ-i F10,脂质体转染KLE细胞,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单细胞克隆;荧光定量RT-PCR鉴定阳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 C和Bcl-2 表达.结果: 两个抗性克隆呈现F10 mRNA表达显著下调。F10基因沉默的KLE细胞克隆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近9倍,细胞色素C mRNA表达上调、胞浆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BCL-2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结果:成功构建F10基因表达稳定下调的KLE细胞系,F10基因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的释放可能是F10沉默诱导KLE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F10基因 KLE 细胞 RNA干扰  相似文献   
28.
F10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F10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进而观察F10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葡萄胎组织中分离F10基因的完整ORF,构建pEGFP-N2/F10和pEGFP—C2/F10的融合表达载体,以1Apofect AMINE2000为介导剂,将重组载体转染入人乳腺癌细胞MCF-7,并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GFP/F10融合蛋白呈不规则的颗粒状、环状分布于细胞核,或细胞浆,或者在核浆中均有分布,而且在细胞浆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器中。而对照的pEGFP蛋白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浆和细胞核。结论:F10蛋白在细胞的不同周期分布不同,或在细胞核,或在细胞胞浆中,或者在核浆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输卯管原因不孕患者IVF-ET中子宫内膜的超声监测及年龄对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 输卵管原凶不孕妇女305例,男方精液正常,采用长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卯方法,于hCG注射日行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同声类型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同声类型均无差异,但是妊娠所需的子宫内膜厚度至少为7mm;而且20~34岁组的妊娠率高于≥35岁以上组。结论 hCG日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与同声类型对IVF-ET结局无明显预测性,但妊娠所需的子宫内膜厚度至少为7mm,20~34岁组的妊娠率高于≥35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环境温度的改变对MII期人卵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40例非男性因素的不孕妇女,将常规体外授精后未受精的MII期卵子置于室温(23-250c)直至纺锤体消失,于纺锤体消失后,将卵子分成3个实验组:1组纺锤体消失后立即复温(n=8);2组纺锤体消失后室温下静置5min再复温(n=6);3组纺锤体消失后室温下静置10min再复温(n=6),卵子复温后5min,10min,2h分别观察纺锤体的复现情况。结果:20个未受精的MII期卵子置于室温下5min内纺锤体均消失,1组中的8个卵子,2组中的6个卵子复温后再次观测到了MII期纺锤体,3组中的6个卵子只有3个卵子再次出现了MII期纺锤体,对照组的18个卵子放置于37℃恒温板上观察30min,纺锤体均未见消失。结论:MII期卵子纺锤体对环境温度的改变非常敏感.温度降低将导致纺锤体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纺锤体复现几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