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屠越坷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99-700,720
目的探讨宁波地区≤17岁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变化,以及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变化。方法对240例≤17岁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检测,将受检240例患者分为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4组,分别对过敏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宁波地区≤17岁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总阳性率及总IgE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4个年龄组血清总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个年龄组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比较,只有户尘螨粉尘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4个年龄组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比较,牛奶、牛羊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4个年龄组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食入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均〈0.01)。结论吸入性过敏原是引起≤17岁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和年龄有关,其余几种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血清总IgE阳性率和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浆利奈唑胺的HPLC法。方法以Eclipse XDB-C_(18)为色谱柱;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血浆样品经70%高氯酸沉淀后,在254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利奈唑胺在质量浓度0.25~5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定量下限为0.25mg·L~(-1);低、中、高浓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均〈10%,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6.40%、103.24%、100.33%,提取回收率〉7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53.
丁昊  邓琳  陈立坷  陈岷辉 《四川医学》2011,32(10):1608-1610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对破入脑室的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1例破入脑室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采取的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组),18例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采取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病死率47.83%、预后良好率13.04%,手术组病死率22.22%、预后良好率38.8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破入脑室的自发性脑干出血在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并确证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SR26334血浆药物浓度的HPLC检测法,研究氯吡格雷单次和多次大剂量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单次和多次灌胃给予氯吡格雷30mg·kg-1,多次给药为每天1次,共7d。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SR26334浓度,用DAS3.0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SR26334血药浓度均于给药后约1h达峰,pmax分别为(35.57±10.25)mg·L。和(54.28±10.39)mg·L-1;两者g1/2z相近,分别为(6.88±1.54)h和(6.54±1.04)h;AUC0—24h分别为(304.63±63.07)mg·h·L-1和(543.81±43,27)mg·h·L-1;AUC0-∞分别为(334.00±66.24)mg·h·L-1和(594.91±46.84)mg·h·L-1;Vz/F分别为(0.92±0.23)L·kg。和(0.48±0.07)L·kg-1;CLz/F分别为(0.09±0.02)L·h-1·kg-1和(0.05±0.00)L·h-1·kg-1。结论氯吡格雷单次与多次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24h、AUC0-∞、Vz/F、ck/F和p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说明多次大剂量给药时其代谢物SR26334在体内有蓄积。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盐酸二氧丙嗪颗粒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健康志愿者18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二氧丙嗪实验和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氧丙嗪的浓度.用DAS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评价生物等效性.AUC0-60,AUC0-inf和ρmax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tmax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单剂量口服实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盐酸二氧丙嗪的ρmax分别为(30.548±5.373)和(29.670±4.970)μg·L-1;tmax分别为(2.833±1.225)和(2.593±1.798)h;AUC0-60分别为(436.722±95.713)和(433.668±83.881)μg·h·L-1;AUC0-inf分别为(455.990±105.688)和(448.718±84.741)μg·h·L-1.ρmax,AUC0-60,AUC0-inf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98.0%~107.9%,95.7%~105.0%,95.1%~107.0%.结论 试验制刑对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3±15.2)%,试验制剂和参比制荆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6.
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2种制剂的盐酸伐昔洛韦片,剂量分别为0.3 g,剂间间隔为1周。分别于服药后14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中阿昔洛韦的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阿昔洛韦的Cmax分别为(2.75±0.68)μg/ml和(2.68±0.82)μg/ml;tmax分别为(1.44±0.67)h和(1.46±0.77)h;AUC(0~14)分别为(9.53±2.00)μg/(h.ml)和(9.58±1.87)μg/(h.ml);AUC(0~inf)分别为(9.94±2.22)μg/(h.ml)和(10.12±1.92)μg/(h.ml)。AUC(0~14)的90%可信区间为94.1%~104.3%,AUC(0~inf)的90%可信区间为93.0%~102.8%,Cmax的90%可信区间为95.7%~113.9%。结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4±17.0)%,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检测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及解除后膀胱功能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梗阻组、梗阻解除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梗阻组动物行手术部分结扎膀胱颈部,建立pBOO动物模型。随后进行膀胱容量、膀胱重量测试,并提取兔逼尿肌组织,于透射电镜下对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于多种缓冲液中对逼尿肌束进行肌肉收缩力检测。结果 对照组膀胱重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在除无Ca2+液以外溶液中对照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收缩速度及最大张力都明显大于梗阻解除组,而梗阻组与梗阻解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梗阻组较对照组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水肿明显,且相对密度下降。讨论梗阻2周后兔逼尿肌内质网与线粒体均发生形态学改变且未能恢复正常,此变化可能同逼尿肌膀胱功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甘姜苓术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为后续的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体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结果 共鉴定出67个化合物,包含22个黄酮类化合物、6个酚类化合物、10个苯丙素类化合物、10个萜类化合物、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5个氨基酸类和9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 对甘姜苓术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甘姜苓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
穿心莲水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穿心莲水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毒性与抗柯萨奇病毒B3(CVB3)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观察药物毒性和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判断药物毒性及药物抗病毒效应。结果:穿心莲水提取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3093.4μ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3.2μg/mL,治疗指数(TI)为995.4。结论:穿心莲水提取物通过保护细胞,抑制病毒的增殖,直接杀灭病毒等途径发挥抗CVB3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河南省濮阳市红十字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分作A组、B组,每组40例。A组采取奥美拉唑静滴治疗,B组采取奥美拉唑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安全性。结果: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5%,与B组的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儿平均止血的时间是(1.99±0.56)d,高于B组(1.02±0.3)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采取奥美拉唑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缩短患儿出血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