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326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5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临床见习期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PBL教学课程的核心设计要点是: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专业3方面;课程内容要包括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组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可以典型的PBL教学步骤为基础.所提出的PBL教学课程的设计要素具有通用性,有助于教师设计并实施有关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PBL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PTDM的发生、移植术后HCMV活动性感染及术前HBV感染的情况.结果 PTDM发生率为17.3%(13/75).术后HCMV活动性感染组PTDM发生率(23.1%)明显高于无活动性感染组(4.3%)(P<0.05).术前HBV感染者PTDM发病率较未感染者高(21.1%与5.6%,P>0.05).结论 PTDM的发生可能与术后HCMV活动性感染有关,与术前HB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评价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celerated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患者37例(61眼),使用Avedro快速角膜胶原交联系统(30 mW·cm-2,4 min)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cell size,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maximum keratometry,Kmax)、角膜后表面高度(posterior corneal elevation,PCE)、最薄点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39眼(63.9%)交联术后角膜前中基质层信号增强,可见明显分界线,深度(278.2±45.6)μm;角膜ECD和Hex分别较术前平均下降(97.6±138.6)个和(7.8±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二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CV由术前(35.6±8.0)%增加至(40.6±7.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为(37.3±6.8)%,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个月,BCVA及S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Kmax及TCT分别下降(2.06±2.51) D和(8.9±10.8)μm,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CE保持稳定,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XL手术后早期会出现短暂可逆性内皮细胞数量下降及形态改变,该手术可明显改善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形态及视力,阻止或延缓角膜膨隆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代谢异常造成的眼部严重并发症.糖尿病的病程越长DR病变发生率越高[1].目前尚未发现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眼底激光是目前惟一积极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98例DR激光治疗效果的分析,探讨视网膜光凝对DR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 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脊柱外科住院行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造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患者术后转归、平均住院日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  共22例脊柱外科患者行非计划再次手术, 其中8例患者手术原因为螺钉位置欠佳, 6例患者发生伤口愈合不良, 7例患者出现术后肢体感觉和力量异常。通过调整螺钉位置、伤口清创和椎管探查、减压等手术方式可使患者获得相对较好的预后, 但所涉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较同期未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脊柱外科患者延长(25.6 d比12.5 d), 住院患者满意度降低(85.2分比97.7分)。  结论  加强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非常重要。对单个学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有利于提高该学科整体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后再手术解剖学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25例。根据患者住院ID号尾数的奇偶分为2组:微创组13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微创髓核摘除术;开放组12例,行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以及采用ODI和VA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1年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2.3±1.1)h,长于开放组的(1.9±0.8)h,术中出血量微创组(40±15)mL也少于开放组的(340±15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2, 5.466, 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微创组1例随访仅6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开放组临床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采用的是侧后入路,与首次手术时后路术式非同一解剖入路,针对来自神经根腹侧的复发致压突出物,无需牵开神经根硬膜囊即可摘除突出物。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997.
总结6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置管前充分评估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适当镇痛避免患儿躁动致置管困难,根据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选择腋静脉;穿刺前做好体位摆放,掌握经腋静脉穿刺的技巧,利用导管引导导入鞘入血管的方法;做好导管置入腋动、静脉的判断及处理;做好导管固定及置管后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等.本组6例新生儿经腋静脉成功置入PICC,其中5例1次穿刺成功,1例2次穿刺成功,进针时无回血,在缓慢退导入鞘时回血,通过调整角度置管成功.置入PICC操作时间15~36 min,留置时间16~56 d,均为治疗结束拔除导管.6例新生儿留置PICC期间均无发生堵管、渗液、渗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贴膜处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05—2016-06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46例,随访3个月~1a,平均随访6.9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模式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更多了解患者的感受,更多考虑患者的感受,护理、治疗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促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术后治疗和术后篌并发症等,以未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35例,其中胰腺癌5例,十二指肠癌8例,胆总管下端癌10例,壶腹癌1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术前高胆红索水平、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胆红索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应激性溃疡出血已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前高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其他并发症和术后前白蛋白降低是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正脑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形式,占60%~80%~([1]),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脑缺血疾病具有四高特征: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目前缺血性脑疾病尚无修复性治疗,功能恢复非常有限,许多患者可能会遗留有大脑某些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发生原因是脑动脉阻塞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开发解决脑缺血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