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系统考察60Coγ-射线、环磷酰胺和综合放血法致血虚证小鼠模型骨髓细胞周期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法制作血虚证动物模型,检测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观察四物汤给药后对其影响。结果射线损伤所致血虚证小鼠骨髓细胞中G2/M期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环磷酰胺损伤所致血虚证小鼠骨髓细胞中G2/M和S期细胞先升高后降低;综合放血组小鼠骨髓细胞的S期细胞数先升高后降低;四物汤可以促进射线损伤致血虚证小鼠骨髓细胞G0/1期进入S期的作用。3种模型都先后出现了G2/M期阻滞,以γ-射线照射组出现最早,与照射组不同的是环磷酰胺组与综合放血组在造模后都先后在第3、7天出现了S期细胞峰值。结论3种模型骨髓细胞周期都出现了G2/M期阻滞,但S期的变化存在明显不同,四物汤可以促进射线损伤致血虚证小鼠骨髓细胞G0/1期进入S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G蛋白偶联受体 (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一直是新药研制和药理研究的最重要靶标 ,而且在今后的新药研究和开发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Ⅰ型 (humanmarcri ninereceptor 1,hM1R)作为GPCR的一员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 ,在GPCR中有着较典型的代表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新技术的应用 ,将会进一步促进新药研究和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建立靶向GPCR ,特别是靶向孤儿GPCR(orphanGPCR ,oGPCR)的新药筛选体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药食两用物质甘草(甘草苷、甘草酸)、鱼腥草(槲皮素、鱼腥草素)、夏枯草(迷迭香酸)、决明子(橙黄决明素)、茯苓(茯苓酸)、百合(百合皂苷、秋水仙碱)、枸杞子(枸杞多糖)7种药食两用物质中10种效用成分对人孕烷X受体(PXR)的激活效应并筛选其潜在的毒性成分。方法 利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考察了甘草苷、甘草酸、槲皮素、鱼腥草素、迷迭香酸、橙黄决明素、茯苓酸、秋水仙碱(10、20、50 μmol·L-1)、百合皂苷、枸杞多糖(10、20、50 mg·L-1)10种成分对正常的人肝细胞(L02)增殖抑制的影响;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药物处理后对L0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考察了10种效用成分对L02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分泌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将PXR表达载体和含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转录调控区的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L02细胞,10 μmol·L-1利福平(RIF)为阳性对照,用甘草苷、甘草酸、槲皮素、鱼腥草素、迷迭香酸、橙黄决明素、茯苓酸、秋水仙碱(5、10、20 μmol·L-1)和百合皂苷、枸杞多糖(5、10、20 mg·L-1)10种成分分别处理24 h,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秋水仙碱、百合皂苷、槲皮素会导致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P<0.01),槲皮素、迷迭香酸、甘草酸、秋水仙碱、橙黄决明素、茯苓酸可以增加L02细胞中LDH的释放率(P<0.05, P<0.01),迷迭香酸、甘草苷、枸杞多糖处理后部分细胞的高亮浓染细胞核的比例逐渐上升(P<0.05,P<0.01);pcDNA3.1-PXR与pGLuc-CYP3A4共转染L02细胞时,与空白组比较,橙黄决明素、茯苓酸对PXR有激活效应(P<0.05),甘草苷、甘草酸对PXR有抑制效应(P<0.05)。结论 在长期服用药食两用物质时,应注意其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提高药食两用物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4.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再生不良为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复杂。骨髓造血调控机制紊乱在AA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AA患者在造血干祖细胞特性、造血干祖细胞凋亡、造血调控因子、免疫等方面发生改变,研究AA患者骨髓造血调控机制异常可为A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Cocktail探针法,测定南沙参与藜芦配伍对大鼠CYP1A2、CYP3A4、CYP2C9和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探寻二者配伍增毒相反的体内证据。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南沙参组、藜芦组、合用组分别灌胃南沙参煎液(13.5g.kg-1)、藜芦煎液(0.81g.kg-1)、合煎液(14.31g.kg-1),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于第8天尾静脉注射混合探针药物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样经处理后利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各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通过WinNolin5.2软件计算各探针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进而反映亚酶活性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藜芦组可降低甲苯磺丁脲的AUC(0~t),增加其Vz;南沙参组可降低咖啡因的AUC(0~∞),显著降低甲苯磺丁脲的AUC(0~t)、AUC(0~∞)并使其Vz,CL显著增加,对氨苯砜、奥美拉唑的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与藜芦组相比,合用可增加氨苯砜的MRT(0~t),降低奥美拉唑的AUC(0~t),AUC(0~∞)并增加其CL;与南沙参组相比,合用可增加甲苯磺丁脲的AUC(0~t),降低其Vz,CL。结论与空白组相比,藜芦组对大鼠CYP2C9具有诱导作用,南沙参组对大鼠CYP1A2酶具有诱导作用,对CYP2C9酶具有显著诱导作用,对CYP3A4、CYP2C19无明显影响;与藜芦组相比,合用组对大鼠CYP3A4酶具有抑制作用,对CYP2C19酶具有诱导作用;与南沙参组相比,合用组对大鼠CYP2C19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阿魏酸系列衍生物对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1.0 Gy射线连续5 d照射制作小鼠模型,检测阿魏酸(FA)系列衍生物对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 影响,以确定侯选化合物。方法ICR小鼠160只,每组10只,共1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FA系列衍生物(Ⅰ -Ⅳ)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 ·kg^-1),MC07射线1.0 Gy照射,连续5 d,从第一次照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14d,模 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分别在照前、照后1、4、7、11、14、17、21、25 d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数等。结果FA-I 40 mg·kg^-1在造模后4 d,FA-II80 mg·kg^-1在造模后1 d、40 mg ·kg^-1在造模后4、7 d均明显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FA-I高剂 量、FA-II各剂量在造模后17 - 25 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外周血红细胞的作用,FA-I及FA-IV在造模后4 d均明显升高外周血 红细胞;FA-1高剂量、FA-II各剂量在造模后第11 - 17 d均不同程度升高外周血血红蛋白数。FA-DI及FA-IV在造模后1 d均 明显升高外周血血红蛋白数;FA- 1 80 -40 mg·kg^-1在造模后7 d,FA-H80 mg·kg^-1在造模后第4、11天,不同剂量在造模后 7 d均明显升高外周血血小板数,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FA-IV各剂量组在11 - 14 d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结论 FA-II中剂量对外周血白细胞数有轻微增高趋势;FA-I和FA-II对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FA系列衍生 物对外周血血小板有升高作用或升高趋势,尤其FA-II不同剂量在造模后7 d均明显升高外周血血小板数,且有明显的量效 关系。可考虑作为抗辐射药物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丸四个SP825大孔吸附树脂洗脱部分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08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昆明种小鼠20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水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8乙醇洗脱部位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给予阳性药,其余四个受试药物组分别给予天王补心丸SP825洗脱物。①协同睡眠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30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达1min以上为入睡指标,记录睡眠时间。②自发活动试验:分别于各组末次给药30min、90min两个时间点观测小鼠自发活动,记录5min的自发活动次数。③抗惊厥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戊四唑溶液(65mg/kg),以小鼠前肢和头部发生阵挛性抽搐为指标,记录惊厥潜伏期。结果:实验大鼠20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协同睡眠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睡眠的时间(P<0.05)。②自发活动试验结果:给药后30min,各受试药物组的自发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90min,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P<0.05)。③抗惊厥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均能够明显延长戊四唑所致小鼠阵挛性抽搐的潜伏期(P<0.05)。结论:天王补心丸镇静催眠的活性部位是其亲水性较强的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  相似文献   
98.
三种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消化系统功能改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运用番泻叶法、乙酸法和番泻叶加乙酸法分别制作三种大鼠中医脾虚泄泻证模型,比较所受损伤对消化及免疫系统功能等的影响,以期从中选择出与中医临床脾虚泄泻证较为吻合的动物模型来评价相关的治疗药物。 方法:实验于2005-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番泻叶组、乙酸组和番泻叶加乙酸组,每组12只。番泻叶组灌服20%番泻叶浸剂4g/(kg&;#183;d),连续7d;乙酸组在实验第5天起禁食不禁水32h.由肛门(深入8cm)注入8%的乙酸0.5mL,捏紧大鼠肛门,倒提20s。番泻叶加乙酸组同番泻叶组灌服番泻叶浸剂7d;并在实验第5天注入8%的乙酸,余同乙酸组。对照组灌服、注入均为生理盐水,操作同番泻叶加乙酸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测定稀便率、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D-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等指标。 结果:实验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三种大鼠脾虚泄泻证模型均出现腹泻、体质量下降、畏寒、倦怠等类似临床脾虚泄泻证一般症状的表现。②各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对照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与造模前比较有显著增长;三个模型组造模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202.99&;#177;13.15)g,番泻叶组(143.84&;#177;5.66)g,乙酸组(157.07&;#177;11.83)g,番泻叶加乙酸组(127.64&;#177;14.32)g,P<0.01]。③各组大鼠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质量、脾脏指数变化:各模型组胸腺质量和胸腺指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脾质量和脾脏指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只有番泻叶加乙酸组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性[胸腺指数:对照组(0.0021&;#177;0.0005)、番泻叶组(0.0010&;#177;0.0002)、乙酸组(0.0013&;#177;0.0006)和番泻叶加乙酸组(0.0006&;#177;0.0003);脾脏指数:番泻叶加乙酸组(0.0013&;#177;0.0007),P<0.011。④各组大鼠肠道病理: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均可见三种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肠道损伤,其中番泻叶加乙酸组最明显。⑤各组大鼠血清指标:各模型组血清D-木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番泻叶组、乙酸组、番泻叶加乙酸组D-木糖含量分别为(04078&;#177;0.0632),(0.1993&;#177;0.0608),(0.2232&;#177;0.0338),(0.1947&;#177;0.0454)mmol/L;淀粉酶活性分别为(21.48&;#177;3.65),(16.74&;#177;3.06),(18.63&;#177;2.42),(14.00&;#177;1.47)μkat/L;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分别为(466.93&;#177;90.18),(221.38&;#177;42.51),(290.56&;#177;67.18),(215.54&;#177;69.51)μkat/L,P<0.01或,P<0.05] 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番泻叶加乙酸组所有指标变化最明显,并与临床上脾虚泄泻证的证候及客观指标变化吻合,可用这种复合造模模型来评价相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
该研究以H9c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自噬活化,探讨人参皂苷Rb_1对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自噬的作用。应用CCK-8法、透射电镜观察、荧光染色观察、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药物作用后H9c2细胞的增殖以及自噬变化。结果显示,阿霉素引起H9c2细胞活力下降,导致H9c2细胞的自噬相关结构增加、自噬标志性蛋白LC3由LC3-I转变为LC3-Ⅱ增加及p62蛋白表达降低;人参皂苷Rb_1可以减弱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并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自噬相关结构增加、LC3-I转变为LC3-Ⅱ的增加以及p62蛋白表达的降低。以上结果提示,阿霉素可引起H9c2细胞死亡并诱导细胞自噬的活化,而人参皂苷Rb_1对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死亡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自噬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e对H9c2心肌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旨在发现人参皂苷Re对心肌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人参皂苷Re各剂量组(1、5、10、50、100μmol·L~(-1))处理组,人参皂苷Re作用6、24、36、48及60 h后提取RNA或蛋白进行测定。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CYP2C11、CYP2J3、CYP4A1、CYP4A3、CYP4F4及ANP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CYP4A1和CYP2J3蛋白的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e明显上调心肌细胞CYP2C11、CYP2J3 mRNA的表达至正常对照的1.6、1.8倍,明显下调CYP4A1、CYP4A3及CYP4F4 mRNA的表达至正常对照的0.4、0.15、0.3倍。人参皂苷Re明显上调ANP基因表达水平至正常对照的3.2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人参皂苷Re对CYP4A1蛋白表达产生明显的下调作用,而对CYP2J3蛋白产生明显的上调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e可影响心肌细胞的CYP450酶和ANP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