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1.
芦雨  谢永鹏  张倩  李小民 《新医学》2023,(11):793-798
目的 明确不同镇静深度对于反向触发(RT)人机不同步形式发生率的影响及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需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其RASS评分分为浅镇静组(RASS评分-2~0分)和中度镇静组(RASS评分-4~-3分),通过对气道压(Paw)、潮气量(VT)、流量及食道压力(Pes)波形的监测识别RT。在记录基线RT发生率及表型后,分别加深镇静程度后再行组内自身前后比较,比较发生RT者与未发生RT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浅镇静组28例、中度镇静组35例,2组患者的VT、p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有16例在镇静加深前即观察到RT,基线RASS评分的升高将增加RT发生的风险(OR=3.03,95%CI 1.05~8.77,P <0.05)。浅镇静组与中度镇静组患者加深镇静后的RT发生率均高于加深镇静前(P均<0.05)。发生RT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未发生RT者(P <0.05)。...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帮助神经修复,还不是很明确。目的:探究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方法:用胰酶消化法从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中提取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收集培养神经元的细胞上清,提取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将培养10 d的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或PBS共培养7 d,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RT-qPCR技术分别检测神经元、神经干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共培养后,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3微管蛋白、神经丝蛋白200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经鼻高流量预氧合对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9-04期间我院接受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根据预氧合方式分为经鼻高流量(HFNC)组和无创通气(NIV)组,对两组预氧合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HFNC组42例,NIV组73例;主要诊断为肺部感染(53%),中重度低氧血症(PaO_2/FiO_2≤200 mmHg)占31.3%。两组气管插管过程的最低SpO_2分别为88%和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HFNC组的SpO_290%发生率低于NIV组(28.6%vs.47.9%,P=0.04),但SpO_280%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HFNC预氧合较NIV更好地改善气管插管过程的缺氧状态,且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6.
肝肾综合征(HRS)是严重肝病常见并发症,病死率高。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表现主要为功能性肾衰竭,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主要是针对循环动力学改变及肾灌注不足等环节,选择具有较强的全身血管收缩作用,而对肾动脉无影响的血管活性药,加上血管扩张剂,以逆转高动力循环状态,并借助血液净化系统改善肾功能;针对门静脉高压环节给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治疗;最佳治疗是肝移植。HRS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我国最常见的生活及职业性中毒之一。研究表明,目前CO中毒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占中毒总数的50%~70%〔1〕。中重度ACOP患者可出现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人,早期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百草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及黏弹性影响,探讨百草枯中毒初期对肺细胞的损伤及后续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百草枯 (0、100、200 mg/L) 的MEM培养基处理生长状态良好的MRC-5细胞12 h,换正常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一部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确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另一部分通过微管吸吮技术检测细胞的黏弹性。结果 经过不同浓度百草枯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百草枯浓度越大,细胞的增殖指数越低。经过百草枯处理后MRC-5细胞的黏弹性各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组MRC-5细胞(P<0.05);其中100或200 mg/L百草枯处理组,MRC-5细胞的黏弹性要小于50 mg/L百草枯处理组(P<0.05);而100与200 mg/L百草枯处理组之间,MRC-5细胞的黏弹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初期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受到损伤,增殖指数下降,细胞黏弹性降低,中毒后的代偿性修复是导致肺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 baumannii)感染的血浆生物标志物。方法:采集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浆,分为A.baumannii感染组(n=16)、其他G-菌感染组[8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eumoniae)感染、8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感染]。另收集16例健康人的血浆。对上述受试者的血浆蛋白进行质谱检测及生信分析,筛选出与A.baumannii感染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A.baumannii感染者区别于其他G-菌感染者的蛋白共13个,区别于健康人的共52个,同时区别的共3个(CNDP1、IGLL5、PEDF,均P<0.05)。GO功能分析提示这些差异蛋白多集中在胞外区,主要参与凝血、炎症、免疫反应,KEGG分析显示参与补体和凝血瀑布反应通路的蛋白最多。结论:A. baumannii感染者血浆蛋白质组的变化与凝血、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CNDP1、IGLL5、PEDF可能成为诊断A. baumannii感染的候选血浆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