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6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734篇
耳鼻咽喉   186篇
儿科学   192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830篇
口腔科学   216篇
临床医学   2832篇
内科学   1306篇
皮肤病学   182篇
神经病学   319篇
特种医学   7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295篇
综合类   5536篇
预防医学   2440篇
眼科学   290篇
药学   2296篇
  22篇
中国医学   2027篇
肿瘤学   564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968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069篇
  2011年   1222篇
  2010年   1176篇
  2009年   1102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985篇
  2006年   984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741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455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304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8篇
  1975年   10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蛇床子水提取液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蛇床子水提取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 S180 肉瘤移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 ,给予不同剂量蛇床子水提取液后观察 S180 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曲线、血清唾液酸 (SA)、瘤重及小鼠生存天数的变化。结果 :蛇床子水提取液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降低荷瘤小鼠血清 SA水平 ,0 .0 6mg/(g· d) ,0 .1 1 mg/(g· d)、0 .2 1 mg/(g· d)剂量组平均瘤重低于肿瘤对照组 (P<0 .0 5 ) ,抑瘤率依次为 2 3 .2 %、2 9.1 %和 2 4 .8%,且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天数 (P<0 .0 1 ) ,动物生命延长率依次为 :2 6 .9%、3 4 .8%和 2 6 .6 %。结论 :蛇床子水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2.
不同局麻药在上肢手术后区域神经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R组(n=20):采用PCRA法,镇痛药0.3%罗哌卡因(Rop),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国Graseby9300型PCA泵镇痛,按LCP模式给药,即负荷量(5ml) 持续量(2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B组(n=20),镇痛药0.3%布比卡因(Bup),采用镇痛方法和模式同R组;C组(n=20,对照):术后不使用PCRA,仅中患者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Dol)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上肢感觉阻滞和活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R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BCS评分和Ramesay评分则高于C组,提示R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而R组、B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当日R组PCRA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B组,C组100%患者需肌注2-3次盐酸哌替啶,每次50-100mg。三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和置管部位感染并发症。结论:上肢手术后臂丛区域神经PCRA治疗是切实可行的;0.3%罗哌卡因或0.3%布比卡因均有效;行PCRA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程度高,且并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及其不同配伍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行UAE介入治疗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RD0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004%吗啡(Mor),RD1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05%氟哌利多(Dro);RD2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1%Dro,RD0~RD2组硬膜外腔穿刺(T11~12)置管后接PCA泵按LCP模式镇痛,即负荷量(6ml)+待续量(2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C组(n=20,对照):口服尼美舒利或肌注盐酸哌替啶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评分、术后恢复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UAE导丝导管操作及栓塞时C组病人盆腔疼痛和继发性痛性痉挛发生率为90%,而RD0~RD2组无此现象;介入治疗后VAS评分、BCS评级、术后恢复时间RD0~RD2组明显优于C组(P<0.05)。PCEA各组病人围介入治疗期均安静合作,精神状态良好,C组病人烦躁不安发生率较多;恶心、呕吐发生率RD0组及C组高于RD1组及RD2组(P<0.05)。结论 UAE围介入治疗期PCEA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且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PCEA配方中适量加入Dro(0.005%)可减少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34.
患者,女,27岁,经产妇,农民。因停经约9个月,下腹阵痛伴阴道流血8^ h于2003年1月1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4年4月,具体日期不详,孕期未行任何产前检查,无阴道出血史。8 h前始出现下腹阵痛,伴阴道出血,量多(具体无法估计),感头晕、心慌、乏力,无昏迷。急送当地区医院,血压测不到,急呼120,予输液、输血等处理后接入我科。孕6产1,曾于2003年2月因5^ 孕5^ 个月在当地区医院行引产术,产时因胎盘粘连发生大出血,未予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35.
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35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共3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27例同时行上、下泪小管吻合术;B组:8例仅行下泪小管吻合术。结果A组27例较少发生内眦角变形、睑外翻,上下泪点复位良好。结论为求上、下泪小管断裂术后能达到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同时行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6.
对昏迷病人实施人性化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昏迷病人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忧愁、有喜怒哀乐的生命体去看待,在做好病情观察、提供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同时,不放弃唤醒其意识的努力,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真正把病人当亲人,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着人性化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37.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神经传递障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肌无力危象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重症肌无力危象是由于呼吸肌麻痹、呼吸无力、气道内分泌物聚集,导致严重缺氧.紧急施行气管切开后实施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是其重要的抢救手段.  相似文献   
38.
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平肝潜阳法是高血压病最常用的临床治则。随着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对乎肝潜阳法的作用机制也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水平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近10年来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96例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的可行性和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1 6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1 696例LC成功1 635例,中转开腹61例,中转率3.6%,发生并发症17例,其中胆管损伤1例,腹腔内出血2例,胆漏2例,腹腔感染1例,胆管残石3例,遗漏腹腔内病变6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LC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日益成熟,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术前注意鉴别诊断,术中操作轻柔,辨明胆囊三角结构,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