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与正常儿童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比较IMEB病毒(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的变化,探讨IM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IM患者39例,同期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另IM组39例分为EBV阳性组32例,IMEBV阴性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结果IM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IM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免疫功能的紊乱程度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4例极低体重儿,为2对双胎早产儿,均男性,出生体重分别为960g、1132g、1164g、1100g,胎龄32+14周、33周。出生后第3天始行周围静脉全消化道外营养治疗。方法:出生后第3天起给予18-AA-600T0.5g/(kg·d),逐日增加0...  相似文献   
84.
紫癜性肾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癜性肾炎 (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的肾炎 ,是直接影响HSP病程和预后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近年HSPN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其治疗的研究也有一定新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一、肾外表现的治疗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发热和关节肿痛可以用解热镇痛药;有荨麻疹样皮疹、水肿及腹痛时 ,可用抗组胺及解痉药物(如阿托品、654 -2等)。近年来有报道H2 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治疗本病 ,对控制皮疹及减轻内脏损伤有利[1]。其机制为竞争性拮抗组胺 ,改善血管通透性 ,从而减轻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的水肿出血。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缓解…  相似文献   
85.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状况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动态变化,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免疫功能影响,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3例IM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进行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分别为(80.74±8.51)%、(17.53±6.08)%、(57.38±14.90)%、(7.35±6.24)%,CD3+、CD8+显著高于对照组[(68.47±7.01)%、(24.10±4.65)%,P<0.01],CD4+、CD19+较对照组降低[(38.63±6.14)%、(19.00±5.27)%,P<0.01]。恢复期CD8+降低[(34.52±12.28)%],仍高于对照组(P<0.01);CD4+升高[(26.91±6.24)%],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异常,恢复期机体仍处于免疫紊乱状态,CD4+T细胞持续低下可能需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86.
病毒感染与白三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三烯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白三烯在病毒感染时的变化也有许多研究。病毒感染时白三烯产生增多,可导致气道狭窄、支气管高反应性、神经源性炎症等。另外病毒感染时LT的变化在宿主防御中也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近期有关病毒感染时白三烯的研究进行综述,增加对病毒感染与相关疾病防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临床上表现为一部分哮喘患儿,长期、反复咳嗽,体检时无哮鸣音,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为此我们对2000年来35例CVA患儿进行了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β地中海贫血漏诊后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4岁,面色发黄3年余,出生5个月时即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多次行输血治疗,1个月前行脾切除术治疗,16 d前皮肤始进行性苍白。经血常规及溶血试验等贫血相关检查确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β地中海贫血。再次予输血治疗,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出院。出院后随访2.5年,一直于当地医院输血及祛铁治疗,每输血2个月左右血红蛋白便降至60~70 g/L。结论临床上同时患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β地中海贫血十分罕见,结合临床表现、血常规、红细胞形态学特点及溶血试验等贫血相关检查综合、系统进行分析,可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89.
为进一步探讨机体免疫状态与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的相互关系,我们系统观察了再障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再障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经治疗后免疫指标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住院的再障患儿9例,男5例,女4例,年龄6~12岁,平均(8.56±1.94)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血常规、骨髓象检查。病程最短5d,最长3年。按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型[1],急性再障(SAAⅠ)3例,慢性再障(CA…  相似文献   
90.
在小儿临床常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球蛋白 (G)等指标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由于前白蛋白 (PA)半衰期短 ,更能反映疾病时肝脏的受损情况 ,本文对我院住院的 115例小儿常见疾病进行ALT、AST、A、G、PA的总体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观察 2 0 0 0年 4— 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15例患儿。分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准备组 (以下简称先心病组 ) 4 0例 ,男 2 3例 ,女 17例 ,其中发绀型 15例 ,非发绀型2 5例 ,年龄 1~ 12岁 ,平均 5 .9岁 ;新生儿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