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0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92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612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395篇
外科学   634篇
综合类   1209篇
预防医学   558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479篇
  8篇
中国医学   521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8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研究激发型4-1BB单抗(2A)联合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AP-DC)疫苗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凋亡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A20负载的DC用来制备AP-DC.A20荷瘤小鼠分别被注射AP-DC、2A单抗或二者联合.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治疗后荷瘤鼠脾脏T细胞的表型和胞浆内细胞因子;3H-TdR掺入试验检测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荷瘤鼠血清和脾脏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IL-10含量.结果:应用激发型4-1BB单抗2A或AP-DC疫苗对荷瘤小鼠开展免疫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期,获得12.5%或25%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但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好,可获得62.5%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并且荷瘤鼠可长期生存.联合治疗后荷瘤鼠脾脏T细胞体外增殖更为显著,CD4^+IFN-γ^+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增加.IL-2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联合治疗荷瘤鼠的血清和脾脏T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升高更明显,而IL-10的分泌则降低.结论:激发型4-1BB单抗和AP-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制鼠抗人GL5 0分子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天然高表达人GL5 0分子的Daudi细胞为免疫原 ,人GL5 0 L92 9转基因细胞为目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筛选细胞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获得分泌特异性鼠抗人GL5 0分子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cAb识别GL5 0的表达 ;Westernblot检测抗体对特异性细胞膜蛋白的识别 ;台盼蓝 (Trypanblue)染色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McAb对Daudi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3 H TdR法检测抗体对GL5 0 L转基因细胞介导的活化T细胞体外增殖的效应。结果 成功制备 2株分泌特异性抗人GL5 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12B11和 11C4 ;两者皆为IgG2a亚型 ;腹水效价皆在 1∶10 0 0以上 ;12B11、11C4特异性地识别GL5 0分子。 11C4McAb可以明显抑制Daudi细胞在体外的生长 ,并可抑制GL5 0 L转基因细胞介导的活化T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效应。结论 成功获得了 2株特异性鼠抗人GL5 0抗体 ,其中 11C4McAb具有诱导表达GL5 0分子的B淋巴瘤细胞Daudi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 ;在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BM)及外周血(P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的BM和PB中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结果:AA患者BM和BP中CD8^ 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BM在CD25^ 细胞和HLA-DR^ 细胞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BM中CD16^ 或CD56^ 细胞也明显增多(P<0.05),双标记分析提示T细胞主要为CD8^ 细胞:急性AA患者CD8^ -CD25^ 细胞显著增多(P<0.01),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表达增多,尤其4-1BB^ ,CD95L^ 和CD40L+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增多,是AA免疫功能异常及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1.用羊抗鼠IgG(20μg/ml)包被96孔细胞培养板,再加入游离的激发型CD28单抗(终浓度为5 μg/ml);2.用激发型CD28单抗(10 μg/ml)直接包被96孔细胞培养板,然后分别加入10~5个/孔经E-花结实验获取的人外周血T细胞(PBTC),其中CD3+T>95%。逐日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用3H-TdR掺入法分析PBTC的增殖效应,用FITC标记的单抗经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CD3、CD4、CD8、CTLA-4、4-1BB及OX40的表达。逐日细胞计数的结果表明,经羊抗鼠IgG包被后加入游离激发型CD28单抗或直接用激发型CD28单抗包被,均能引发PBTC的活化与增殖效应,激发3 d时的刺激指数(SI)大于9,细胞CD3、CD4、CD8、CTLA-4、4-1BB及OX40的阳性表达率(x±s,%)分别为98.6±0.2、74.4±3.1、22.5±2.0、2.1±0.4、18.4±2.2、35.2±3.5。与XGB7(作为APC)刺激的T细胞相比,经CD28单抗直接激发的T细胞,CD4+/CD8+T细胞的比值及OX40+T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1),但不表达负性调节分子CTLA-4。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周期和活化的影响,探讨MSC对T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骨髓MSC,体外扩增培养3代后用于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SC对PHA作用下T细胞周期和早期表型CD25、CD69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人骨髓MSC体外可使PHA刺激下的T细胞滞留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下调活化T细胞早期表型CD25、CD69的表达,抑制IL-2、IFN-r的分泌。结论人骨髓MSC体外可通过对T细胞周期的影响抑制其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66.
研究以稳定高表达BLys的基因转染细胞L-BLys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L-BLys细胞和天然表达BLys的HL60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株,经免疫荧光标记分析反复筛选和以有限稀释法反复克隆化培养。将获得的克隆4F7培养细胞注射入经致敏的小鼠体内,-抽取的腹水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将纯化所得的抗体作用于经BLys分子刺激的扁桃体B细胞,3H-TdR检测细胞的增殖效率。结果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能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分子对扁桃体B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对这株单克隆抗体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表明,这株单抗能特异性识别人BLys分子及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发挥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7.
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抗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对山茱萸总苷对大鼠在免疫诱导期、关节炎急性期、慢性缓解期血清中CⅡ抗体的水平、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IFN-γ的自发分泌和刺激性分泌以及淋巴结细胞的特异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山茱萸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特异性抑制免疫大鼠抗CⅡ抗体的产生、腹股沟淋巴结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及细胞增殖。结论: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CⅡ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68.
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有助于评估医疗机构的安全状况。美国医疗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AHRQ)发布的HSOPSC是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典型代表。2019年,AHRQ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修订完成了HSOPSC 2.0版,在保留1.0版优势的基础上精简了维度和条目数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有效工具。但由于测量结果的定量特征,建议辅以定性研究对潜在文化价值和更深层次文化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思考如何将测评结果与干预措施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评估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9.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来源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最早由Berge r等于1924年提出。O′connor等在1988年汇集世界文献报道还不足300例[1]。由 于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故易误诊。目前对该病尚无太多的治疗经验。本文作者收治1例, 在诊断和治疗上均出现一些波折,经综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1周于1997年12月23日入院放疗。199 7年 12月16日患者因左颞部、左眼部疼痛,嗅觉丧失半个月,经CT证实颅内占位病变,在某医院 行 颅内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溴沟内,直径约5 cm,病理报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 。术后疼痛消失,溴觉未恢复,很快出现左鼻腔顶部异物感。入院时检查见左头顶部术痕, 愈合好。前鼻镜检查发现左鼻腔顶部有肿物,活检病理证实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卡瓦氏位拍 片报告额窦、筛窦无异常。左上颌窦炎症。没有行CT检查。患者不同意再次手术,故对原颅 内病灶区及左鼻腔顶部肿物区行放射治疗。DT 50 Gy/25次,左鼻腔顶部异物感消失,肿 物消失。发现中鼻道后部有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停止放疗,休息1个月 于1998年4月10日行第二次手术,术中见:左 上颌窦充满水肿样灰白色肿物,内侧壁骨质破坏。中鼻道肿物向后延伸至后鼻孔,筛骨纸样 板大部分缺损达后组筛窦最后一个筛房,蝶骨内粘膜增厚,无肿物。左鼻腔顶筛板处有瘢痕 ,无肿物。行左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内侧壁及肿物、筛窦切除,左鼻腔呈一空腔并与上颌窦 连 成一腔。病理报告同前。1998年5月28日因胸闷、气短、咳嗽10 d,音哑1 d来我科复查 ,患 者呈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鼻腔、鼻窦均无肿物复发。喉镜下见左声带麻痹,无肿 物。肺纵隔CT示纵隔、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右上肺见两处密度增浓影,分别为直径1.5 cm 和1.0 cm,其中一处见有空洞,边缘欠清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经五个周期化 疗,胸闷、气短、咳嗽、音哑症状均消失。对比胸片双侧肿大的肺门淋巴结消失,右上肺增 浓影基本消失,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7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MS)对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UPLC-Q-Exactive-MS和UPLC-QQQ-MS/MS均采用Waters T3色谱柱(2.1 mm×50 mm, 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分别进行梯度洗脱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均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采集。利用UPLC-Q-Exactive-MS从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样品中鉴定出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47个,其中简单苯乙基色酮及其苷22个、四羟基四氢苯乙基色酮10个、三元氧环四氢苯乙基色酮15个。通过UPLC-QQQ-MS/MS技术对氯化钠诱导处理后白木香悬浮细胞中25个苯乙基色酮进行了定量。通过2种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高效地对氯化钠诱导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利用体外培养等生物技术制备沉香中主要的药效和香味物质苯乙基色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