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斑块切除+自体睾丸鞘膜移植术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经药物保守治疗12个月以上无效、处于稳定期6个月以上、阴茎弯曲60°、不能完成性交的阴茎硬结症患者,行阴茎硬结切除+自体睾丸鞘膜移植修补缺损。结果:10例患者术后随访期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均能正常勃起,无手术侧睾丸萎缩、扭转或坏死。患者对阴茎外形满意,未觉阴茎有明显缩短。结论:斑块切除+自体睾丸鞘膜移植术是治疗阴茎硬结症造成的阴茎勃起畸形的一种安全、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评价戊巴比妥钠对大鼠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10只,雌、雄各半,8周龄,体重240 ~ 260 g.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 mg/kg,给药后8min时开始刺激坐骨神经,记录其所支配的腓肠肌的CMAP,刺激强度为0.50、0.55、0.60 V,每个刺激强度重复3次(刺激间隔1 s),波宽0.05 ms,频率10 Hz.每隔5 min重复上述刺激1次,分别为T1、T2、T3、T4、T5、T6、T7、T8、T9、T10.结果 与T1时比较,0.50、0.55、0.60 V强度下T3-5时CMAP峰值降低,0.50 V强度下T3-6时CMAP潜伏期延长,0.55、0.60V强度下T4,5时CMAP潜伏期延长(P<0.05或0.01).结论 戊巴比妥钠可抑制大鼠CMAP.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水合氯醛全麻状态下顺式阿曲库铵对大鼠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7%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实验组腹腔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93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立即刺激坐骨神经,记录大鼠腓肠肌CMAP变化,刺激间隔5min。结果:麻醉生效后18~48min2组间峰峰值及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MAP变化分3个阶段:诱导期,表现为峰峰值逐步下降,潜伏期延长,持续约10min;押制期,表现为峰峰值进一步降低,潜伏期进一步延长,之后有恢复趋势,持续约30min;恢复期,表现为峰峰值、潜伏期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对照组CMAP峰峰值与潜伏期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时大鼠腓肠肌CMAP有显著影响,而且呈阶段性变化,准确了解这种变化趋势,有助于术中及时为术者反馈信息,减少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5.
年龄增长是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高危因素之一,国际性医学咨询委员会(IC-SM)分析结果显示,60~69岁男性ED患病率约为20%~40%,70岁者约50%~100%存在不同程度的ED[1],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这种特殊疾病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膀胱原发性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78岁。4例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全切患者中1例术前、术后行吉西他滨+奈达铂静脉化疗,部分切患者术后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结果: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随访6~37个月,4例死亡,1例存活;其中2例发生术后淋巴结或肠转移。全切患者中,2例为T1N0M0,1例为T2N0M0,1例为T3N0M0。膀胱部分切患者为T2N0M0。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Vim)及细胞角蛋白(CK)均为阳性。结论:膀胱肉瘤样癌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种相对罕见的情况,其临床表现类似于典型的尿上皮癌。诊断困难,且大多数病例在最初发现时有肌层浸润,恶性程度高,有复发和转移的倾向,预后不良。手术干预是肉瘤样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术后化疗和其他辅助措施,有改善患者生存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肉膜下间隙行睾丸鞘膜切除对减轻术后阴囊肿胀的效果。方法76例成人鞘膜积液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采用经肉膜下间隙行睾丸鞘膜切除术;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睾丸鞘膜翻转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3d、5d的阴囊周长值及术后完全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术前及手术结束时阴囊周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3d、5d阴囊周长值分别为(21.73±1.94)cm和(20.80±1.88)cm,较对照组的(24.29±1.68)cm和(23.09±1.70)cm明显降低(P<0.01),且研究组术后完全恢复时间为(27.58±12.00)d,较对照组的(73.03±19.03)d明显缩短(P<0.01)。术后对照组发生阴囊血肿3例,经切口引流治愈,研究组无阴囊血肿发生。结论与传统的睾丸鞘膜翻转术相比,经肉膜下间隙行睾丸鞘膜切除术能显著减轻术后阴囊肿胀,避免阴囊血肿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研究精囊精道解剖学,掌握局部解剖结构,指导临床精道内镜手术。方法:收集并分析临床48例精囊镜手术资料,统计进入精囊路径方式及术后临床效果;同时选取12具成人骨盆段标本进行精囊精道局部解剖研究,并模拟手术路径。结果:解剖结果与临床术中所见相互印证,52. 1%(25/48)临床病例射精管开口无法探及,但93. 8%(45/48)临床病例可经不同途径进入精囊完成手术。结论:经尿道微创精道内镜技术治疗精道、精囊疾病是完全可行的,但仍有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精道镜技术在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重症少精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5例射精管梗阻患者(无精子症17例,重症少精子症8例),采用精囊镜技术治疗,术后对精液质量及受孕率进行随访。结果78.6%(11/14例)的无精子症患者3个月检查时即有精子,精液量由手术前0.3~1.2 ml[平均(0.89±0.14)ml]增加到手术后1.9~4.5 ml[平均(2.80±0.7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重症少精症患者3个月检查时精液量增加明显(P0.01),总精子数增加(P0.01);术后9个月内总妊娠率达到27.3%(6/22)。所有病例术后均未见逆行射精、尿失禁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精囊镜技术治疗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及重症少精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