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观察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丙泊酚靶控输注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血清一氧化氮(NO)、NO合酶(NOS)、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脑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n=19)和丙泊酚组(P组,n=21)。另设健康志愿者20人为对照组(N组)。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O2/N2O1∶1吸入。I组异氟醚1·5%~2%吸入,P组1%丙泊酚每50ml加入芬太尼0·2mg,靶控输注浓度为3~4μg/ml。间断静注维库溴铵40μg/kg维持肌松。监测HR、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血糖、血气,维持SpO2在98%以上。N组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P组与I组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h(T1)、开颅后1h(T2)、3h(T3)、6h(T4)、24h(T5)分别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处理待测。结果与N组相比,P组、I组T0时NO、NOS、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P组NO于T4、T5时以及NOS、MDA于T5时较T0时均显著降低(P<0·05);与I组相比,P组在T3、T4、T5时NO、NOS、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麻醉同异氟醚麻醉相比,能够显著地减轻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血液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5-2020.10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34例作为参照组进行研究.两组研究人员均在凌晨采取空腹血实施检测,测定相关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含量,对于两组人的血脂...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以双冠状动脉导丝法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复杂路径轨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双冠状动脉导丝法建立介入治疗轨道的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矫治术后肺动脉狭窄5例,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肺动脉狭窄1例,大动脉转位(TGA)术后肺动脉狭窄1例,粗大体肺侧支(MAPCAs)3例,复杂型肺动静脉瘘1例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房瘘1例;分析先心病介入治疗复杂路径特点。结果采用双冠状动脉导丝均成功建立输送轨道。对PA/VSD矫治术后肺动脉狭窄、TOF术后肺动脉狭窄、TGA术后肺动脉狭窄患儿成功进行球囊扩张,对MAPCAs、复杂型肺动静脉瘘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房瘘患儿均封堵成功,未出现瓣膜损伤、血管损伤、心包填塞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以双冠状动脉导丝法建立先心病介入治疗复杂路径轨道方法安全、有效,可调控性强,能提供足够支撑力通过纡曲段,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高效的中药材中低含量活性成分的富集方法。方法 以白术内酯Ⅲ为模板分子、1-乙烯基咪唑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白术内酯Ⅲ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再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柱(SPE)填料对中药白术和党参药材提取液中白术内酯Ⅲ及其结构相近的活性成分进行富集分离。结果 MIP-SPE和C18 -SPE的富集因子(EF)分别为78.90和51.56 μg·g-1,MIP对目标成分的选择性富集性能强于C18吸附填料。白术内酯Ⅲ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加样回收率为102.2%,检测限为0.36 μg·mL-1。结论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可以作为定向富集低含量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原工艺提取物和酶解辅助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水平以及对小鼠胰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造模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金芪降糖片原工艺提取物和酶解辅助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和胆固醇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胰岛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金芪降糖片两种工艺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均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0.01),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对胰岛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结论金芪降糖片酶解辅助提取物与原工艺提取物具有相同的降血糖、血脂作用,但前者提取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小RNA–127–5p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清远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肺炎患者,根据是否为重症肺炎将50例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重症肺炎)和对照组(非重症肺炎),收集两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 PCR)法检测灌洗液中微小RNA–127–5p的表达量,绘制ROC曲线,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小RNA–127–5p表达变化在重症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RNA–127–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RNA–127–5p表达变化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为0.811~0.960,标准误为0.059,P值为0.002。当以0.845为临界值时,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71.6%。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RNA–127–5p的表达会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呈下降趋势,用于辅助诊断重症肺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清远市人民医院选择7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遵循等比例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后均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38例,常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观察组38例,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同时,加用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1 d、2 d、5 d的平均动脉压(MAP)、乳酸清除率(LCR)、心率(HR)与中心静脉压(CVP)四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休克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30 d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量泵入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能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平衡。  相似文献   
98.
医事法学专业是医学与法学交叉复合的新兴专业,如何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正确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并以此为指导,对整合构建医事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方法、平台、师资和管理等"五大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9.
新生研讨课最早是1959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给本科新生开设的研讨课发展而来的.本校自2013年开展军事医学地理学新生研讨课以来,共实行了3年.本文主要从《军事+医学+地理:热点和前沿》的课程设置背景介绍、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与教学效果评价3个方面阐述本科新生军事医学地理学研讨课的设计与实施.通过教员引导式教学、学员课外阅读、高年级学员现身说法、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员了解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安全形势的基本情况,以及医学地理特点,认清我国在世界军事斗争中的战略局势,培养学员战略思维与意识,让学员明白通过大学学习需要掌握的卫勤保障能力,初步学会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口咽部重型口疮的效果。方法对10例口咽部重型口疮不能采取局部封闭治疗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进行治疗,给予强的松15 mg,口服,1次/d;沙利度胺50 mg,口服,1次/d。逐周减量,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均有效,最长疗程1个月,最短疗程1周。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为治疗口咽部重型口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