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以探讨ET-1和hs-CRP在AMI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球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l、2、3支冠脉狡窄组。测定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冠脉狭窄组IMT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但冠脉狭窄组之间无差异。冠脉狭窄组的斑决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2、3支痛变组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四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时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3.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0)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00年5月—2002年9月24例26处CT0的P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26处CT0,总成功率达80.8%,支架置人19处(73.1%)。血管闭塞时间≤3个月、闭塞长度≤20mm、闭塞末端呈尖形者PCI成功率较高,有桥状侧支、闭塞近端血管重度弯曲者手术均失败。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血管闭塞时间、闭塞长度、闭塞末端形态、桥状侧支、闭塞近端血管弯曲等。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防治再狭窄方面,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效果显著,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0~8.9%,较裸支架再狭窄率的26.6%~36.3%是一个大的突破性进展,被称之为冠心病治疗的又一次“革命”,成为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恰当的支架置人技巧,是充分发挥药物洗脱支架效果、降低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85.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本院应用射频消融 (RFCA)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VT) 2 2例 ,其中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 1 6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2例VT患者 ,男 1 6例 ,女 6例 ,年龄 36 .4± 1 2 .6(1 2~ 1 6)岁 ,病程 6 .0± 1 .8(1~ 1 8)a。VT发作频率3次 /d~ 6次 /a ,发作时心室率 1 60± 2 0 (1 2 0~ 2 60 )次 /min。2 2例中 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心肌炎 2例 ,肥厚型心肌病 1例 ,高血压左室肥厚 1例 ;其他均无心脏病的依据。1 .2 IVT的心电图特点  …  相似文献   
86.
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最常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目前国内有关IE合并心力衰竭的专题报告很少。我院1983年1月~1995年6月共收治IE46例,现将其中合并心力衰竭28例(60.8%)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1983年1月~1995年6月收治IE患者46例,其中IE合并心力衰竭28例为本组,IE无心力衰竭1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均完整。IE诊断标准为符合下列一项者:①原有基础心脏病者血培养阳性;②超声心动图(UCG)探查有瓣膜赘生物;③手术证实存在IE的病理改变;④不明原因发热1周以上,伴有皮肤粘膜出血、进行性贫…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术中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血管血流TIMI分级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后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 ,国外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能更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血流 ,挽救濒死心肌 ,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1 ,2 ] 。急诊PCI已成为治疗AMI的最有效办法。本院自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9月共对 49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9例AMI患者均符合 2 0 0 1年美国ACC/AHA有关AMI急诊冠脉介入干预建议[3] 中Ⅰ类适应证。男32例 ,女 1 7例 ,年龄 34~ 81岁 , x±s(59± 1 3)岁。心梗部位 :前壁 2 7例 ,下壁加下后壁 1 5例 ,…  相似文献   
90.
<正> 螺旋内酯是一种弱利尿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在有明显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的情况下,利尿作用增强。现将我们采用大剂量螺旋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 病历选择 本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按NYHA标准,心功能Ⅲ~Ⅳ级。②入院前袢或噻嗪类利尿剂应用2周以上。③入院后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剂治疗5~7d效果不满意。其中利尿剂均为速尿静脉注射,每日用量在200~300mg,每次用量不少于100mg。④24h尿量小于15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